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了选择出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系),根据引种对比试验初选结果,以海拔和品种(系)为因素建立区域试验点,调查、分析小叶病情指数、4年生树坚果指标。结果表明:海拔对引进核桃品种(系)的抗病性无明显规律性影响,品种(系)间抗病性差异与品种(系)亲本种源相关,核桃品种年份间抗病性并未因不同年份的不同气候条件而引起显著差异;4年生树,随着海拔升高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出仁率、三径值、壳厚降低,适生区域范围差异显著。在鄂西地区‘清香’、‘鲁光’、‘元丰’、‘香玲’适宜在海拔600 m以上区域栽培、‘辽宁1号’适宜在海拔600~1100 m之间区域栽培,‘云新7914’、‘云新7926’适宜海拔1 100 m以下的区域栽培,适生区域栽培坚果综合品质指标达到国家标准1级或2级标准,比原产地下降1个等级。  相似文献   

2.
1984年开始,对本地和外地引进的16个漆树农家品种进行了栽培试验,以观察其生长情况。据对苗期和幼树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各品种苗期树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幼树生长量与苗期比较,差异不明显。并用SR检验了各品种间生长量的差异程度。  相似文献   

3.
《福建林业科技》2015,(3):81-84
对福建省福鼎后坪国有林场不同海拔(300、500、800 m)、不同立地条件(Ⅰ类地、Ⅱ类地、Ⅲ类地)的7年生柳杉人工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总体上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立地条件较好的Ⅰ类地和Ⅱ类地的生长表现较好。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立地条件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多重比较进一步显示,柳杉人工林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海拔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Ⅰ类地与Ⅱ类地间差异不显着,但均与Ⅲ类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说明柳杉比较适合在高海拔地区、Ⅱ类地以上的立地条件生长。  相似文献   

4.
不同立地条件下红豆树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豆树(Ormosia hosiei)容器苗与裸根苗在3种不同立地条件下进行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豆树在不同处理间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立地条件与苗木类型间的互作效应在成活率和胸径上呈极显著差异,在树高上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容器苗造林成活率、6年生幼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极显著大于裸根苗造林;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成活率、6年生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呈极显著差异,随着立地条件变差,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距逐渐拉大,对造林成效的影响依次为:胸径成活率树高。  相似文献   

5.
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幼林生长缓慢是闽楠培育研究长期攻而未克的难题。闽楠人工幼林地抚育研究表明割灌除草可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而施肥能否显著促进闽楠幼林生长却有相反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清施肥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是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的闽楠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以尿素(含N46%)作为试验氮肥,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试验设计,设置0(对照)、100、200、300、400、500 g/株等6个施用量水平,每年1次,连续施用2年,对试验林的树高、地径、胸径和冠径等指标连续监测2年。研究结果表明,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和冠径生长节律与未施肥闽楠幼林的生长节律相似,从当年9月至翌年的3月为生长停滞期,9月、12月和3月3个月间的树高、地径与冠径没有显著差异;3—9月为高速生长期,每3个月树高、地径和冠径就有一般显著、显著或极显著的提升。施肥闽楠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径虽然比未施肥闽楠幼林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氮肥施用1年或2年对闽楠幼林生长没有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土壤含有的养分可满足闽楠幼林的生长,也有可能是氮肥需要连续施用3年以上才能显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在福鼎后坪国有林场后坪工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土壤厚度、海拔高度、坡向的30年生湿地松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在不同的土壤厚度和海拔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坡向间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排序为:土壤厚度海拔高度坡向;对树高生长影响排序为:海拔高度土壤厚度坡向;最佳处理为土壤厚度≥80 cm,海拔700~799 m,半阳半阴坡。土壤厚度除了胸径生长量在土层厚度≥80 cm与土层厚度40~79 mm间差异为不显著外,其它各土层厚度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有不同差异;海拔主要表现在800 m以下与800 m以上间的差异。说明湿地松在山地造林时,宜选择土层厚度≥80 m、海拔800 m的半阳半阴坡立地造林为好。  相似文献   

7.
对40个柳杉半同胞子代的生长、木材品质和形质等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和相关性进行了比较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2年生树高及2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木材品质和形质性状中的髓心偏心率和木材心材比率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而树皮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间的差异不明显;2年生树高与26年生胸径、材积间呈显著正相关,心材比率与2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间呈显著正相关;树皮率与2年生树高相关性不明显,而与26年生树高、胸径和材积等呈显著负相关;髓心偏心率、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相关性不明显。通过综合比较,评选出生长量大、木材品质好的优良家系12个,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21%、4.77%和8.02%,木材偏心率的平均值为0.3%,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0.341 g/m3,这些优良家系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1992年,在浙江省开化县对开天3、开天57和开天新6三个杉木(Cunninghamia lauceolata)无性系的5个规格扦插苗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无性系、不同苗木规格对杉木造林的影响。2014年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不同苗木规格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95%、85%以上,无显著差异;3个无性系间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以开天新6号表现最好,23年生时其平均树高15.56 m、胸径15.48 cm、单株材积0.159 8 m~3;不同苗木规格间其胸径、材积差异显著,Ⅰ级苗木生长表现最好,23年生时平均树达14.39 m、胸径14.34 cm、单株材积0.130 9 m~3。对不同规格杉木苗1、3、5、8年生时各生长性状的比较发现,Ⅰ、Ⅱ、Ⅲ、Ⅳ级苗造林后随树龄增加,其树高、胸径、材积间的差距也逐步减少,8年生时其树高由原来差异极显著变成差异不显著,胸径、材积由原来极显著变成显著;高径比在无性系及不同规格苗木间差异都不显著,以开天57最大,达到100.64;冠径比在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显著,开天新6冠径比最小,为14.26,不同规格苗木之间差异不显著。选育的开天新6无性系在生长性状与形质指标上均表现良好,适宜在开化县类似杉木产区中等立地推广。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不同家系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生长对磷肥的敏感性,揭示磷肥的施肥效应,以6个马尾松优良无性系半同胞子代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磷肥施入量对马尾松幼树6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各家系的保存率影响不显著;各家系在施肥前期地径和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随着林龄和郁闭度增加,树高的差异导致林分蓄积量差异。不同施肥量对马尾松92号、99号、110号和104号家系生长特性的影响不显著;5~6年生的91号家系及3~6年生的105号家系,树高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显著,这两个家系的最佳施肥量均为T2处理;综合分析T2处理对马尾松后期生长最有利。  相似文献   

10.
乐昌含笑家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昌含笑17个家系1~2年生树高、地径、主干通直度、树冠浓密度和叶片大小等生长指标和形质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长指标和3个形质指标在家系间的差异均达到不同程度的显著水平;生长指标具有显著的家系×地点互作效应,而形质指标的差异不显著;所有指标在地点间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早期树高和地径遗传力在0.60~0.86之间,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九曲水林场试验点所有参试家系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0.90m,地径年平均生长量达2.23cm,是林分树高、地径年生长量最高的试验点,其中表现较好的家系有乐九4和乐九5;大坑山林场试验点稍次之,其中表现较好的家系有乐九4、乐九3、乐两15和乐两12;增城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点年生长量较高的家系为乐两6。  相似文献   

11.
于上、中、下坡开展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幼林施肥试验,通过常规生长调查探明德宏州山地西南桦幼林的施肥效果及其坡位效应。结果显示:坡位、施肥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西南桦胸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显著增大(P0.05)。各处理的施肥效果因坡位而异;T1处理(对照)的西南桦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受坡位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T3处理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随坡位下降显著增大;所有处理的冠幅生长量在中坡和下坡之间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上坡。研究结果可为滇西山地西南桦幼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文研究了在相同立地条件下 ,8个刺槐无性系品种间在地径、树高生长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 ,D110 与对照在地径、树高生长量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分析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抽梢性状及针叶氮磷钾含量,揭示抽梢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探究针叶中氮磷钾含量与生长的相关关系,为解析马尾松高生长的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三代种质遗传测定林,对其抽梢性状(初次抽梢生长量、后续抽梢生长量、年抽梢次数及年抽梢长度)、树高及针叶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探究马尾松抽梢性状及针叶养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揭示抽梢性状间及与针叶氮磷钾含量的遗传相关。【结果】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初次抽梢生长量、后续抽梢生长量、年抽梢次数、年生长量和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0.89 m、0.45 m、1.90次、1.34 m和5.16 m,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年生长量等抽梢性状和树高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百分数在52.10%~73.28%,而初次抽梢生长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98.32%);针叶养分含量中,钾含量以加性基因效应(69.70%)控制为主,氮磷含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抽梢性状、树高与氮磷钾含量受中等及以上程度的遗传控制(hf2=46.54%~84.17%)。性状间及与针叶养分含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发现,树高与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长度及抽梢次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后续抽梢生长量与抽梢长度、抽梢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次抽梢生长量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抽梢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针叶氮含量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长度及抽梢次数极显著正相关;针叶磷含量与初次抽梢生长量及抽梢长度成极显著正相关;针叶钾含量与抽梢长度呈显著负相关。N/P比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及年抽梢次数呈显著正相关;N/K比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及抽梢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K与抽梢长度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抽梢性状及针叶氮磷钾含量变异丰富。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年生长量、树高和钾含量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初次抽梢生长量与氮磷含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抽梢性状影响高生长,尤其是后续抽梢特性显著地影响后续抽梢生长量,增加年抽梢长度,进而增加当年高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思茅松优良家系,对半年生9个家系和1个对照的造林苗木进行树高、地径观测。结果表明,所有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7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8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于大型水库周围的湖南省青羊湖国有林场营造马尾松大径材家系试验林,造林半年和1年3个月后分别观测其幼林期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的地径、树高以及冠幅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家系地径、树高、冠幅的变异系数均在19%以上。不同年份间不同家系地径的变异系数大于树高的,地径的变异系数在年度间变化不明显,而树高的变异系数则2012年的明显小于2011年的。27个大径材优良家系造林1年3个月后,以80、425、38、34的生长表现最好,其树高、胸径和冠幅均生长良好;27个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全部家系的平均树高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年生树高的生长量;34号家系的树高超过了国家标准2年生树高的生长量。马尾松大径材家系幼林期各生长性状,包括2011年地径、2012年地径、2011年树高、2012年树高、2012年冠幅等,除2011年地径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对永春县呈祥乡雪山柳杉马尾松混交造林进行不同海拔生长调查及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海拔950~1 260 m,II类立地条件下,采用相同造林及抚育措施,柳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生长明显优于马尾松林分。柳杉生长量基本持平,不同海拔对柳杉生长影响不显著,但不同海拔对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影响极显著,海拔低的马尾松生长极显著优于海拔较高的,马尾松生长量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相似文献   

17.
以三个不同海拔区域11年生的四川桤木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生长量、林分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四川桤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两者规律一致,在海拔440~480 m时保存率和存活率最高,分别能达到92.28%和89.38%,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差异特点也基本一致;海拔在440~480 m时,平均树高最高,为18.46 m,平均胸径也最大,为15.86 cm;四川桤木种植11年后,三个海拔区间的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海拔680~730 m时林分生长与林地地力恢复达到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立地因子对云南石梓幼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石梓幼林随着海拔升高,树高、胸径生长量逐渐下降,海拔500m以下为云南石梓栽培的最适宜区;海拔5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700m为适宜区;海拔700800m为次适宜区;造林地植被类型不同,幼林树高、胸径生长量有明显差异,未经改造的白茅地段不宜选用;不同坡位对云南石梓生长影响较为显著,坡顶、山脊生长最差。造林地要求疏松、肥力良好的土壤,土壤厚度(A层+B层)最好>80cm,<50cm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9.
为选择适宜鄂西山区栽培的早实核桃品种,分2次共引进15个品种(系)在宜昌海拔1 200 m、145 m建立比较试验园,2005~2007年调查15个核桃品种(系)及乡土品种鄂西薄壳核桃的坚果质量、三径值、壳厚、出仁率、取仁指数、坚果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主要指标。结果表明,引进品种(系)出仁率在40.9%~59.9%,脂肪、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乡土核桃品种的91%、101%~103%;坚果品质比原产地有所下降;云新7914号坚果品质在2个海拔间无明显差异;辽宁1号、中林5号在海拔145 m试验点栽培,坚果品质达到国家优级标准;清香、鲁光、辽宁1号在海拔1 200 m试验点栽培,坚果品质达到国家1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同一造林地3种不同坡位的大青杨(Populus ussuriensis)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处位置即坡下位、中位、上位(海拔分别为700m、750m、800m)的大青杨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均有显著性差异;中位(海拔750m)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最高,极大值均出现在此区域。因此,建议营造大青杨人工林应尽量选择坡中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