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森林植被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遥感技术资料调查大流域不同年代的下垫面组成及其结构变化,结合流域历年实测的水文资料和对不同森林植被—土壤类型降雨截留、枯落物贮存、土壤孔隙贮水及土壤渗透性的测定,评价不同森林植被—土壤系统的涵水能力,研究森林植被覆盖率变化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研究表明,河川径流总量受大气候的影响.流域森林植被的变化对河川径流的构成和年内分配有决定性作用,大流域森林的采伐和恢复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过去的研究为基础,客观地看待森林生态系统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森林在涵养水源、调节地表水分分布、防止径流对土壤的侵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与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各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程度的差异。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森林生态系统与流域水文过程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森林状态作为流域系统的主要特征,描述了森林水文作用的动态过程,推导出了流域系统水文动态平衡方程和水文作用方程,以及林冠持水过程、土壤渗透过程、地表径流形成过程、流域天然蓄水及释放过程和地下水输出等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中的数学模型.为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对上述连续过程模型进行了离散化处理.并进行了数字仿真,对不同时期的水文特征值和森林状态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得出了森林调节水文,涵养水源的定量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安藤长期径流模型为基础,结合森林流域的林冠截持降水、森林土壤蓄水、土壤的饱和及超渗地表径流等特点建立起森林流域径流模型,模拟了林冠截持、林冠和地面的蒸散、渗透和地下水的涵养、直接径流及地下径流的生成等过程。同时将此模型用于比较3个小流域的水文特征并通过两个对比小流域水文特征的比较,分析了森林采伐后因植被变化而带来的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5.
森林水文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水文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如何正确看待森林对流域径流的调节作用, 评价森林水文效应, 是值得长期探讨的话题。文中主要探讨了森林对流域径流的调节作用, 以及如何利用流域水文模型模拟森林流域水文动态过程, 正确评价森林水文效应。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现有森林面积40.08万公顷,覆盖率12.06%,是支撑武威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流域上游天然森林通过降低气温、涵养水源、调节径流来积累和储存降水,维持冰  相似文献   

7.
平通河流域森林径流效应与水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森林流域水文模型(FCHM)模拟分析森林植被变化下的平通河流域森林水文过程。表明随着该流域森林覆盖率FR的提高,该流域年平均蒸散发量由无林地时候的373.3 mm降到了有林地时候的289.3 mm,因此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会随FR的增加而增加,呈流域径流正效应(23.7%)。在模拟数据的基础上,对平通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可知该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有效承载范围之内,且还有近2亿m3的水资源量可以使用,因此有必要进行水资源高效利用规划,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森林理水效能指森林调节河道径流使之处于均匀状态的能力,是森林防护效益之一。在水文学中,河道径流量的变差程度通常用河道径流变差系数为指标来表示。河道径流变差系数大,表明河道径流变差程度大;反之,则表示河道径流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森林覆被率是标志森林对地面覆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试用河道径流变差系数与森林覆被率的量变关系,建立数学模型以探讨森林的理水效能。本文试以辽宁省东部山地20个流域的状况为样本资料,进行森林理水效能数学模型的探  相似文献   

9.
长江上游低山丘陵区小流域森林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植被的变化可以调节森林水文过程。本文以广元市碗厂沟的5个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水位资料,分析了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流域径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森林植被的不断恢复,(1)流域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数量(即径流系数)降低;(2)在相同的雨量级与相似的雨强情况洪峰得到削弱,洪峰时间延长;(3)在相似的降雨历时的条件下洪水过程线历时增长。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函数递归迭代算法,应用于具有分形特征河流的降水-径流响应计算,对2种严格的自相似河网分别导出递归方程;采用这种函数递归迭代算法,用在中国东北辽河小流域上测量的降雨-径流2组数据,分析森林对大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对小流域的有利影响在大流域中不仅保持,而且还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参照国内外对热带森林水文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热带森林调节水分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热带林对降水、径流、土壤水分和地下水以及水质量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85~1987年,在广西龙桥林区,对杉木、马尾松人工纯林和柠檬桉与马尾松人工混交林,以及天然灌木草本群落4种不同植被类型对降水的截留、地表径流及调蓄功能等水文效益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对降水的截留效果以马尾松林为最好,混交林次之,杉木林较差,在同一植被类型的不同层次,以乔木层的截留量占绝对优势;对减少地表径流和延缓洪峰的效果,以层次结构较为复杂的混交林最佳。在同一植被类型内部结构特征的诸因子中,活地被物层的总盖度和草本层的生物量,是影响地表径流的主导因子:植被土壤对降水的调蓄功能,以混交林为最好。其他3种植被类型差异不大。说明在山地防护林建设中,营造针阔叶混交林,使其形成复层林,并保护好灌木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对增强森林的调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经济林模式水土流失模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三峡库区坡耕地生态经济林模式下各经济林模式类型水土流失模型进行了探讨,即对其泥沙流失量、径流量与次降雨侵蚀力、次降雨量的模型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对水土保持林模式以及生物篙模式和裸地进行了研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仅茶叶模式泥沙流失量、径流量分别与次降雨侵蚀力和次降雨量均呈现为指数函数,其它生态经济林模式、水土保持林模式以及生物篱等模式类型和裸地水土流失函数关系表现各异.  相似文献   

14.
林地径流调控工程抗旱能力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干旱区降雨不足、供需错位,导致林木供水不足,造成土壤干化、植物生长发育困难甚至衰败,林地径流调控工程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安定区退耕还林、荒坡林地径流调控工程林草生长量及后续土壤水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1年遭遇10个月旱灾后,同等林木需水量设计的隔坡水平阶径流调控工程,2m土...  相似文献   

15.
采用坡面径流场和三角形-梯形复合测流堰方法,观测了芦花冲小流域多功能防护林林地的径流、泥沙及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多功能防护林体系的水土保持效果明显,不同造林模式林地同对照比较,坡面径流量减少17.75%~77.41%,泥沙流失量减少55.24%~89.83%,土壤容重减少3.00%~30.30%,土壤总孔隙度增加12.67%~75.55%。应用世行多功能防护林造林模式营造林3~4a后,林地的水土流失可以得到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集水区法的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具有减少地表径流、调节河川流量、减小土壤侵蚀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功能。森林植被变化对森林水文过程的影响会改变水量平衡方程的各个变量, 从而影响森林流域的水分分配和河川径流量, 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从森林结构、森林类型、森林覆盖率和森林经营4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基于集水区法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影响径流的结论, 即小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增加河川径流量, 而大流域的研究结果认为森林的减少将减少河川径流量。最后指出, 在研究单位和研究项目合作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各相关学科的新兴技术和研究设备, 通过整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阐明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过程与机理, 是今后森林生态系统水文服务功能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Interceptingandstoringrainwaterisamajorfunctionofforestwhichnotonlyde-creasestheintensityofprecipitation,theimpulsiveforceonthestandland,themnoffonthesoilsurface,butalsopro-longsthetimeofrunoffdecreasesthefloodpeak,andregulatesthelevelofrivers.DahurianlarchwithfastgrowthandextensiveadaptabilityisamajorspeciesofshelterbeltinNortheast,NorthandNorthwestareasofChina.Studiesonfunc-tionoflarchstandininterceptingandstor-ingrainwaterisveryimportanttoprotectheadwaterofriversandtoconse…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与传统的营林模式造林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径流、有机、壮苗、抚育、混交"核心技术的所试营林模式,林木生长发育情况及林地改良效果均表现较好,显著优于对照传统营林模式,不同营林技术模式的组合均可作为黄土丘陵区的主要示范营林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对不同营林模式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防护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近年来国内外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研究策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1.防护林功能经营区研究;2.树种选择;3.防护林带结构、优化模式研究;4.特定森林、树冠截流、树干茎流的研究;5.防护林效益计量与评价;6.防护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water conservation in the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for an urban water resource area, we studied the generation of runoff characteristics in four typical forests over three time periods in Jinyun Mountain, Chongqing City,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rainfall and runoff processes during the period 2002–2005.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Rainfall was distributed evenly during the years 2002–2005. Annual rainfall variability was 4.46%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0.0618. Average monthly rainfall tended towards a normal distribution N (113.8, 45972). 2) Both precipitation and runoff can be clearly divided into a dry and a wet season. The dry season was from October to March and the wet season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Most of annual runoff of the four forest stands occurred in the wet season. The surface runoff in the wet season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85% of the annual runoff, and more than 75% of underground runoff. 3) Both peak values of surface runoff and underground runoff occurred in June. The relation between monthly rainfall and surface/underground runoff was fitted by the model W=aP 2 + bP + c. The order of annual surface runoff was as follows: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 shrub forest > 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f forest >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e annual underground runoff wa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f forest >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 shrub forest. 4) Under similar rainstorms events, the order of the surface runoff coefficient wa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f forest < shrub forest <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The underground runoff coefficient wa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 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f forest >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 shrub forest. The relation between rainstorms and surface runoff was fitted by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Q = mpn. Both 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f forest and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have better flood regulation effects on an annual and monthly basis and per individual rainstorm. The function of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orest is the worst on all three bas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8, 30(4): 103–108 [译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