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古树名木作为"绿色文物"、"活化石",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复制和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文化、社会和遗传学价值。保护一棵古树名木,就是保存一部自然与社会发展史书,就是保存一件珍贵古老的历史文物,就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自然景观。河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受自然和人为等因素影响,我省古树名木遭受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已刻不容缓。一、河北省古树名木资源特征  相似文献   

2.
古树名木,指的就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保存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科研价值的树木的总称。作为我国珍稀的植物资源,古树名木是我国优质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古树名木衰败死亡,使我国遭受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损失,我们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策略,来保护古树名木,本文针对惠州市古树名木衰败死亡的原因和保护措施,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古树名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是一笔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人文与科学价值,古树名木不但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非常重要,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景资源,保护好古树名木,对于城市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发展民族的事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古树名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森林文化的审视对象和新亮点。文章以我国已调查登记的古树名木为对象,把古树名木分为古老型、高大型、景观型、珍稀型和文化型五种,并对其所蕴涵的历史、审美、宗教、文化、科学和塑造性格等价值以及价值的客观性、固有性作一阐述,以期唤起人们对古树名木的关注,走近古树名木,珍惜和守护这份自然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古树名木,指的就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保存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科研价值的树木的总称。在我国,树木年龄在100 a 以上的,才能被称为古树,而可以被称为名木的则是我国古代名人、领袖所种植的具有纪念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树木。作为我国珍稀的植物资源,古树名木是我国优质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和观赏价值。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古树名木衰败死亡,使我国遭受重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损失,我们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策略,来保护古树名木。文章以醴陵市为例就古树名木衰败死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国绿化委员会关于加强保护古树名木工作的决定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文化遗产丰富。百年以上树龄的树木,稀有、珍贵树木,具有历史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寄古树名木,是我国林木资源中的瑰室,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  相似文献   

7.
<正>古树名木是活文物,活历史。新形势下,昌平区采取多种方法积极拓展古树保护内涵和外延,创新探索古树保护新模式,促进昌平区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昌平现有古树名木5978余株,是首都园林景观和昌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昌平古树名木,“让古树名木活起来”对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维护古都风貌,推进昌平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安阳市地处中原,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发祥地,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散布着较为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发掘、保护,以传承和发扬广大这一弥足珍贵的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使这一宝贵资源能够留存久远,造福子孙后代。一、安阳市古树名木生长状况安阳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分别于2001年和2004年,两次组织对全市现存的古树名木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安阳市的古树名木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全市的古树名木分布区域十分广泛,无论城镇和乡村,无论各种院落和野外,无论山区和平原,无论良田和贫…  相似文献   

9.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社会文明与历史进步的见证。针对济南市古树名木存在的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风景园林视角总结提出相关保护措施,对后续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开展,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树名木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信息,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活的文物。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文献、史料,走访等方法,对曲阜古树名木资源生存及保护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提出较为系统的古树名木养护措施和复壮技术要点,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保护古树名木资源的建议,为曲阜古树名木的保护、古树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苏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的古树名木,在古树名木调查的基础上,对苏州古树名木生存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苏州古树名木共计2279株,分属42科69属90种。在分析古树名木现状的基础上,建立古树名木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古树名木保护评价指数,确定古树保护优先级。分析表明:目前有250株古树名木,列入1a期优先保护计划,其中第1批救治对象共43株。建议根据古树名木现状实施相应的保护措施及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城市有限的古树名木得到有效的保护,基于ArcView GIS基础上建立城市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利用ArcView对空间数据的管理、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对古树名木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利用Avenue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定制满足用户需要的应用界面,从而使城市古树名木保护走向标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  相似文献   

13.
采用WEB与数据仓库技术,从系统设计原则与设计目标、系统总体结构、系统部署、数据仓库设计与系统功能等方面,设计与实现了福建名木古树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建立了一个B/S架构的服务器数据仓库,将数据挖掘与OLAP思想相结合,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提供智能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4.
郭宜强 《福建林业科技》2012,(1):142-144,164
分析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法制不健全、大多数地方未进行古树名木林权登记,造成其所有者的权利没有得到法律确认,影响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提出通过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明晰古树名木产权、建立古树名木生态补偿金制度、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基金,实现对古树名木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背景下,南粤古驿道与文化旅游已成为发展重点和热点,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对推动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古驿道与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及融合发展交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广州钱岗古道为研究对象,针对古道沿线资源和保护发展困境,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提出拓展多元需求的研学群体、打造空间复合的研学旅游基地、完善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发展古驿道“文化+旅游”产业链、复原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营造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游线 6 个方面的古驿道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广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全国古树名木普查档案技术规定》,广西已知古树名木有60科130属199种12526株。公布了古树名木的区域分布。目前在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中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古树的生存,其他如自然因素、生境破坏、保护意识淡薄、病虫害、资金短缺、管理体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据此提出了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城市古树名木在管理、维护和动态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建立城市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Urban Old and Famous Tre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UOFTGIS)的重要意义。并在现有商业GIS软件基础上,按照城市园林部门对城市古树名木管理的需要,在城市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功能开发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实践。UOFTGIS的建立可满足城市古树名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市古树名木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无锡市区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和树龄组成,结合立地条件、生长状况的调查就进一步保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徐意 《绿色科技》2022,(1):108-111
由于杭州浅山区分布着大量的传统山地园林,这些山地园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了较多的人文景观,其造园手法拥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结合杭州当地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等要素,对杭州浅山区较为典型的传统山地园林灵隐景区的造园手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灵隐景区通过合理规划保留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将佛教...  相似文献   

20.
古树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其既有生物学价值,又具有活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介绍广西玉林市古树资源现状,分析古树生存存在的生理机能下降、生长衰弱、病虫危害、寄生茶和寄生树的危害、自然灾害导致树势减弱、管护不到位、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明确职责,建立档案,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管理体系,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加强后备资源的培育,实施复壮措施等古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