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地适树就是根据既定的经营目的和造林地,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或根据既定的树种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它是造林能否成功的一项关键措施。建国以来的大量造林实践证明,如果能做到适地适树,再加上一些其它必要的措施,造林就能基本成功;如果做不到适地适树,即便其它措施都好,造林也难以成功,往往表现为成活而不能成林,或成林而不能成材。这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耽误了完成绿化祖国任务的宝贵时间。为了要做到适地适树,首先要掌握“地”和“树”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要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造林树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生态学特性),然后使它们在符合造林目的要求的基础上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
遵循自然规律坚持适地适树岳洪林山西省岢岚县林业局在生物界,有“适者生存,不适者灭亡”的规律。“适地适树”就是这一规律在造林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众所周知,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必须首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有效途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中段造林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过对当前太行山中段生态工程中树种选择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适时适树、适的适树的原则。遵循该原则,研究了太行山中段主要造林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及各宜林类型组可选择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南宁树木园是区直属林场之一,地处南宁市郊区,有生产、科研和防护三大任务。该园建立以来,由于没有摸清林地质量划分立地类型,造林没有很好地贯彻适地适树,造成低产林分面积较多。1989年为了摸清林地质量,适地适树造林,结合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组织二十人的专业调查队,对现实杉木和马尾  相似文献   

5.
适地适树是退耕还林应遵循的一项基本技术原则,更是生态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应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做好适地适树工作。 一、因地制宜。退耕还林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退耕还林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人为活动等因子具有不同的特征,必须科学地选用不同的造林树种和栽育技术。即使同一地段(如同一条沟的阴、阳坡),立地小气候也各具特点,选择造林  相似文献   

6.
造林树种的选择,应根据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造林地的气候条件以及造林的主次目的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做到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也是营造农田防护林关键措施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林木生态、经济效  相似文献   

7.
适地适树是造林成功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以良种壮苗、栽植方法、营造适期、适地适树等条件为主,各因素互相制约,但适地适树是关键。造林选用了良种壮苗,栽植方法细致妥当,营造适期等条件都具备,但必须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成功,达到造林的预想目的:早成林,早出材,多出材,出好材。否则,必然导致造林的失败。因为树木的生长发育必须以立地条件为基础,使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立地条件、气候条件等统一起来,才能获得造林的成功,所以说造林成败适地适树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浅谈适地适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也就是把树栽植在最适宜生长的地方。所谓适地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地的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物质等立地条件(森林植物条件),确定适宜的树种。适树就是要正确认识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在认识的基础上,确定适宜的造林地。 1.适地适树的途径 ①选树适地。在已确定造林地的前提下,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首先选择乡土树种(在某一地区的天然分布中,其中有栽培经验,生长稳定的树种)。其次引进外来树种。 ②选地适树,在已确定造林树种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9.
1.适地适树 多年来,不少地方造林不见林,成林不成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树不适地。要做到适地适树,首先是要了解造林地点的立地条件、气候情况,像土壤、地质、地貌、水文、植被、海拔高度等。再者要了解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如喜光还是喜阴,耐湿还是耐旱, 以及生长快慢等。只有掌握这些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地安排造林树种,才能做到造林树种适  相似文献   

10.
(三)适地适树,科学造林适地适树是保证林木速生丰产,降低造林成本的有效措施。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适地适树的概念和要求,也在进一步发展。现代造林技术不但要求适地适树,而且要求造林地和一定树种的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相适应,即适地适树类型。由不同地理区域采来的种子,即使栽培在相同的条件下,生长和抗性都有显著不同。如澳大利亚栽培的火炬松,其最好的种源的材积  相似文献   

11.
适地适树不仅是林业生产必须遵循的一条自然法则,而且也是林业生产必须遵偱的一条经济原则?菔髦值纳镅氐?结合自然、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来选择最适合的造林树种,可以在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生产力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生产力,使营林生产获得较好的小济效益。因此,从林业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地通树的经济效果给以客观评价,按生物和经济兼顾的原则来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是研究适地适树的根本目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造林树种的合理安排,营林生产的规划布局,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建设,顺利实现林业扩大再生产,提高林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尽快解决木材供需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森林资源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分析了桉树造林应该注重林地的选择,因地制宜,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从清山炼山、开栽植穴、施肥、抚育等方面详细地探讨了粤东地区按树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适地适树是造林工作必须遵循的主要原则。然而在多林的山区则往往被忽视,认为山区立地条件好、土壤和气侯均适合很多树木生长,不必强调适地适树。铜古是个多林山区县。近十多年来,全县小片皆伐迹地和荒山造林,保存面积约15万亩,其中一类林占50%左右,二类林占40%,三类林占10%左右。为什么会有10%的三类林呢?主要原因是有些地方没有做到适地适树。例为我县古桥公  相似文献   

14.
三北防护林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和村屯绿化工程等,都是以植树造林为目的的绿化工程。要加快绿化步伐,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掌握造林技术,现就提高造林技术必须掌握的环节分述如下:一、适地适树适地适树,就是根据立地条件,选用适宜造林地区生长的树种。要做到树地两...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地造林树种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退耕还林,是我国当前为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国土的一项重大决策。为使退耕还林农户获取较高经济收益,“稳得住”退耕还林土地,其关键在于退耕还林地造林树种的正确选择。为获得发展山区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效益,退耕还林地的造林树种选择,应遵循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优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按不同效益区划选择树种、多种乔灌草植物相结合、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的6项原则。从利用花、果实、种子、芽、枝叶为主获取经济效益,而不以砍伐树干,取根获得效益出发,提出了青剌尖等30余种树种供云南的退耕还林地作造林树种选择用。  相似文献   

16.
多维适地适树造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适地适树是造林的首要原则 ,但真正做到并非易事 ,随着林业集约程度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感觉到 ,过去那种把造林地立地条件与造林树种简单对应的作法效果不太理想 ,造林成果中出现的小老树、滞生林、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等现象就是证明。笔者在长期造林实践中感觉到 ,产生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不重视适地适树 ,而是考虑适地适树的思路过于粗放 ,不能适应集约经营的要求。为此 ,本文提出了多维适地适树的设想 ,与同行共同探讨。表 1 适地适树等级划分等级名称代号   标    志结  果  分  析不能存活 0由于气候、土壤及其他…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彰武地区林地资源特点、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彰武地区建设项目对林地需求量大,保护与利用矛盾日趋突出;林地经营结构不尽合理;林地利用缺少统一规划;林业投入资金不足,林地利用效果欠佳。彰武地区林业要快速、持续发展,必须调整林地结构,造林要适地适树,多营造复层林、混交林,使树种多样化;要保护好林地,防止林地流失、沙化和沙漠化,及时补充林地,引导节约用地。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平川区城郊周边造林绿化工程的持续发展,总结指出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3个突出问题,即造林成本高、造林后续经营管护难度大、绿化林地无经济产出;分析认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文明意识朦胧不清;进而提出4项对策,分别是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意识、适地适树、大力推广节水造林技术、创新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扎文其汉无林地立地类型划分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毕拉河林业局扎文其汉抚育间伐丰产林基地无林地立地类型的划分及立地质量的评价,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基地内无林地资源,做到适地适树、科学造林,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植物群落的组建要遵循植物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因子作用规律、种群生态学原理、群落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学原理及其作用规律,坚持生物多样性原理和系统可持续发展原则。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种的搭配应乔、灌、草相结合,以营造混交林为主,采用团状、块状、宽带状混交方式;组建群落的培育要千方百计地提高造林成活率,新造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采取全封和轮封的办法,并采取适当的抚育措施,促进苗木的生长、林木郁闭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