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知识经济的生命活力源于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作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摇篮和主要阵地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国家输送各方面人才的重任。如何快速、稳步地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就成为每个高校、每位教师的期望。从学科群建设、学术团队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探寻学科群和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梳理我国有关学科群结构及其效应的研究情况,对研究中存在的概念运用不当以及对学科群结构框架、建构机理及其效应的认识不够准确、科学、合理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学科群的刀背结构及其效应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学科群由基础层的通用学科、主体层的支撑学科和顶层的带头学科三部分组成递进式的刀背结构。其中,基础层的通用学科犹如学科群的"刀背",提供广泛的知识和能量,厚实并形成学科群发展的惯性"势能",从而能使学科群"入物"深远;主体层的支撑学科如同学科群的"刀身",衔接顶层和基础层,是学科间交叉融合和知识互动的中枢;带头学科则是学科群发展的"刀刃",敏锐而能"入物",引领学科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系到社会、文化和经济等要素的复合系统问题。文中分析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模式, 初步提出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模式是不断演进的, 并对演进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木质家具价值链的治理结构便于在操作层面为家具品牌价值链升级与演进提供理论支持。文中分析了中国木质家具品牌价值链的系统构造和演进路径; 对木质家具消费者进行品牌感知调查,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木质家具品牌价值链治理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木质家具产业整体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 未能突破跨国企业的"技术封锁"和"低端锁定"。建议以品牌质量管理和品牌关系管理为基础, 引导家具产业集群的网络互动, 提升产业研发能力。  相似文献   

5.
选取风景园林发展史中有代表性的片段分析其风景园林学的审美取向,从风景园林审美的主体范畴的演进和审美模式的演进两条主线叙述和研究了风景园林学审美取向的演进过程,还特别分析了伴随生态文明而产生的新风景园林审美取向对风景园林学的影响与促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市设计历史演进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广义生态化城市设计的概念、设计原则和发展趋势,侧重对广义生态化城市设计的要素和系统进行论述,并建立有关基本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淮安传统漕运器物是淮安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对淮安传统漕运器物的演进及其动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符号的再塑造等方面提出了淮安传统器物再设计的有关思路。  相似文献   

8.
《明式家具研究》是一部系统研究明式家具的专著,基于历史背景与人文变迁,从家具种类与形态、结构与装饰、材质与鉴赏方面进行了详实的图文互证。该书梳理了明式家具匠作技艺与功能演进的脉络,建立了严谨科学的家具命名与评析体系;通过墓室明器分析、实物测绘、古籍图像分析等科学实证法,为明式家具研究提供了大量极有价值的资料,有助于完善明式家具图录、器物考证。该书集科学考证与艺术审美于一体,以多版本、多向度传播,弘扬明式家具蕴含的传统文化,彰显了其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情报学的发展及学科建设问题,是情报界最为关注的大问题。对此,作者就情报学的诞生、产生基础、情报学与图书馆学的异同,以及情报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等基本问题作了阐释,强调知识序化理论和技巧是情报学研究的核心。文章推测,情报学的未来,有可能发展成为指导人们普遍情报活动、与知识工程相互交叉的信息学科群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值得人们反思和行动.通江县水土流失区域修复项目,经过8 a的治理,其变化与效果十分显著.治理活动充分利用自然力,人工促进和保护治理区域生物演进的环境稳定,植物品种增加到166个,动物增加到35个种,植被覆盖率增加到88.2%.治理区域气温缓慢下降,相对湿度缓慢增大,小生境明显改善,基本形成治理区域生态恢复和良性循环的有利条件,为优势树种形成稳定项级群落,镶嵌和融入区域外的森林生态系统铺平了道路.通过对治理过程系统研究,从理论和实践描述了区域内生物的基本变化特点和干预要点,同时记录分析了治理过程中社会因素和技术问题,明确了社会参与和认同是项目实施与管理的关键环节.投入产出分析为治理生态隐患找到了可资借鉴的有效方法,建设成效十分显著,并具有可持续发展基础.为扩散这一成功治理模式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文献角度分析林业经济学学科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林业经济>及<林业经济问题> 2个期刊1980~2006年刊登的与林业经济研究密切相关的3 827篇文章作为数据源,将文献划分为18个类目,分析各类目文献的动态变化,揭示近年来林业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演变轨迹.分析学科发展规律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林学科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经济林产业已成为我国林业产业的主体。我国是经济林学科形成的发源地,已经形成了包括经济林产业—经济林科学研究—经济林专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完整学科体系。综述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在经济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经济树种的良种选育、优质高效栽培等宏观技术方面和经济林产品贮藏保鲜与加工利用及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开发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我国经济林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研究队伍数量的不足、科研经费和学科建设投入的不足、研究基础相对薄弱;提出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战略,即要做好科研平台建设、人才平台建设、政策平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市场平台建设;并指出经济林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是经济林生产的可持续化,经济林种苗的良种化、无性系化,经济林栽培的集约化、标准化,经济林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林产品的多元化、加工利用的深度化、产品质量的安全化。  相似文献   

13.
对森林经理学科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经理学科定位是林学综合性技术学科而不是单纯的管理学科,非线性复杂系统科学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广义3S技术是学科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工具。文章探讨了学科方向的划分以及学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林学科是我国创立的林学分支学科。21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林树种的组学与分子生物学、优异种质发掘与良种选育、栽培生理与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经济林产业的快速发展。预测了经济林学科的发展趋势,凝练了学科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与重点技术,制定了我国经济林学科的中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绘制了未来经济林学科发展的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林学科发展的7大研究任务,即经济林产量、品质、抗逆等重要性状的形成机制与调控,经济林优异种质挖掘、评价及高效育种,生态经济型品种筛选及良种工程化技术,特色经济林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特色经济林机械化、轻简化和智能化高效栽培技术的建立与应用,经济林产品(原料)规模化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特色经济林产品加工与高值化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200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的年会主题——融合与生长,从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名称的统一,专业教育评审制度的建立和注册风景园林师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的分析中,探讨当前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提出学科专业名称的统一是风景园林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专业教育评审制度的建立是风景园林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注册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林区发展的复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区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动力系统,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文章从复杂性理论出发,提出开放的复杂林区巨系统的概念,探讨林区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林区复杂系统演化发展的过程,其演化模式符合Logis-tics增长曲线。为正确认识林区复杂系统的演化规律,促进我国林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浅论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学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土保持的一些基本理论方法的介绍,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发展概况,讨论了水土保持及其相关理论技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对该学科相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了解樱桃园鸟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选取了北京海淀区西北部的两处樱桃园,采用样线和样点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和危害特点进行了总结。危害樱桃园的鸟类主要是喜鹊、麻雀和灰喜鹊。危害程度依果园地形和果实特点等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美德三国自然保护与管理相关专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的比较, 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保护与管理高等教育专业学科建设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改革发展的角度围绕设计行业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后,如何进一步加强党的纪检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