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了昆明市卧龙山庄农业观光园在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中的优势和劣势、外部存在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卧龙山庄观光农业园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让观光农业园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其功能,是目前广东省观光农业园规划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该文从广东省观光农业园景观的影响因素入手,分析景观意象、景观构成、景观特征、声音要素、行为特征等几方面在园区设计中的应用与特点;并结合广东省观光农业园的实际,探讨规划设计中如何利用这些影响因素,营造出有区域特色的观光农业园景观。  相似文献   

3.
介绍近年来云南省观光农业园发展概况,认为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相互模仿,千园一样,缺乏地域性和文化特色。由此分析云南民俗文化、建筑、乡土植物、地形地貌在农业观光园地域性景观设计中的挖掘应用,并以大理弥渡红岩镇观光农业园为例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任林  李光跃 《绿色科技》2019,(11):24-26
指出了休闲观光农业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形态,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是在实践中休闲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缺少规范法规支持,且由于以经济利益为首要导向,导致在开发过程中时常出现方案与结果偏离的现象。以绵阳原香香草园为例,分析了该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划设计改造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类似园区编制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观光农业环境——景观规划中的朴拙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景观是人们对自然地区耕作过程的结果。本文在阐明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起源、农业景观内涵及类型的前提下,提出朴拙个性是观光农业景观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观光农业中的朴拙个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密切联系。最后对农业景观中体现朴拙个性的规划主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休闲观光农业是一种以果园、农业生产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汉源县瀑布沟水库的建设、新县城的建设、雅攀高速公路的建设给汉源休闲观光农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文章探讨了汉源观光农业资源特色,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观光农业区划,发展模式等问题,提出了农业生产园艺化及发展汉源观光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娅  胡希军 《中国林业》2012,(10):32-32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离开纷纷攘攘的都市,到自然、宁静、恬淡的环境中去寻觅那份在城市里难得一见的农家气息。于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便应运而生了。目前,我国已建成的观光农林园有观光农园、休闲农场等,但有些农林园由于在景观生态规划上缺乏系统的研究,影响了农业景观的建  相似文献   

8.
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原理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光农业是旅游业与农业之间的交叉型新兴产业,它是利用田园景观和自然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体验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景观规划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领域,是强调人与自然相结合考虑规划设计问题的应用型专业,在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景观规划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随着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更多地应用于农业景观的建设。该文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做了界定,分析了观光农业的类型及特征,系统地讨论了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在观光农业景观包括建筑设施景观、道路水系景观、农业生产景观、绿化种植景观、生态环境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各地观光农业园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普遍存在着问题。具体表现在:园区生态环境遭到破环,现状堪忧;缺乏全面的景观设计技术规范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差,景观建设杂乱无章;缺少相应生态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规划。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几年来江西省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列举九江市武宁县新光生态农业观光园整体性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对园区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从实践——理论研究——实践的发展过程,以期能使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建设更加健康、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莉 《绿色大世界》2012,(3):100-102
指出了观光农业的内涵,分析了观光农业园景观类型及其构成要素,据此探讨了自然生态的观光农业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1 前 言观光农业是顺应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也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即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规划、设计、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产品生产、艺术加工及其价值和游客动手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它风景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目前,哈尔滨市新发镇在农业多年发展的基础上,筹建了观光农业园区,园区内的供水系统全部应用了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观光农业的开发优势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和北部边陲的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具有许多优势条件。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区位及客源市场优势、民俗民风优势、绿色食品和农业资源优势;同时根据黑龙江省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观光农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文化型农业庄园的文化表达进行探讨,呈贡宝珠梨古树庄园是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宝珠梨文化推广为一体的文化观光农业园。提出规划中宝珠梨文化表达的策略,并分别从规划层面和景观设计层面探讨宝珠梨文化表达的途径,认为文化型农业庄园文化的表达是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浅谈河北省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休闲观光农业是河北省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该文依据河北省的实际情况,总结提出河北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具有农业资源丰厚、市场前景广阔、交通条件便利等优势,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创新不足、缺乏技术、缺乏龙头企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北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要政府牵头,发挥地方特色,引进技术与人才等建议,以期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总产值。  相似文献   

15.
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林业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现代化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物联网技术具有实时感知、快速响应、精确控制等特点,在林业信息感知、获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智慧林业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简介物联网相关技术,概述国内外利用林业物联网技术在森林资源监管、林业灾害监控、林业生态监控、林产品安全质量监管等智慧林业建设中取得的应用进展,比较其在国内外智慧林业建设发展现状中的差异,探讨林业物联网技术在标准建设、林业专用传感器研究、林业信息传输、林业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我国林业物联网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林业物联网的发展及智慧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全国70%的国土是山区,56%的人口在山区。山区既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搞好以山区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是我国生态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和实践证明,开展山区生态经济园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新乡县老年颐养观光园规划设计为例,集科技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养生与休闲体验为"四位一体",提出了将现代观光农业与养老基地有机结合的新型养老形式。从依托观光农业的科技农业生产、老年人生态居住环境、生态养生与休闲体验4方面阐述现代观光农业与养老基地的有机结合,并对观光农业与养老基地相结合中存在的发展顺序、医疗问题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信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智慧林业是应用多种监测技术构建遍布整个林业体系的信息网络,实现各种林业资源的感知化、林业信息的物联化和林业管理的智能化。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作用。文中在概述智慧林业研究最新进展基础上,根据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综述了有线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我国智慧林业建设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相结合的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及电信传输网络系统在林业上的应用,探讨了通信技术在智慧林业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煤炭工业为我国和两淮矿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造成了大面积采煤塌陷,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问题。立足安徽省两淮矿区的采煤塌陷区现状问题,以其采煤塌陷国土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该类国土空间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空间功能修复、农业空间综合整治和城镇空间生态修复等策略;并在生态修复基础上,提出了采取湿地公园建设、生态园林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和废弃棕地景观利用等景观提升策略,以导入休闲游憩功能,提升国土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YC-CORS技术在宜昌市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为例,阐述了YC-CORS技术原理和建设发展情况,探讨了其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YC-COR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和智慧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指出了该技术必将有效地推动宜昌智慧林业的建设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