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概念、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方法等的论述,阐明恢复退化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冰雪灾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这场灾害不仅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而且极端异常,发生在冬天难得见到雪的亚热带地区,给我国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受灾林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耀坚 《热带林业》2005,33(3):15-17
可持续林业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桉树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本文就桉树如何做到可持续经营和发展问题,展开系列探讨,发表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最主要内容,其可持续发展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南方森林作为我国森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包含了面积非常广阔的森林资源而且还具有非常丰富的生态价值。该论文对南方森林生态资源经营设计的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设计思路、原则和目标,并阐明了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为南方森林资源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存在大量天然次生林等实际情况,根据现有森林近自然经营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南方集体林区培育生产力更高和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的近自然森林的技术和方法,以助推我国森林资源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灾难     
2008年1月中旬开始,持续1个多月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席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不少地方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遭受了极大破坏,造成了一场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全国第7次(2005-2009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和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网路(CFERN)台站多年连续观测数据,应用由国家林业局2008年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对2009年全国及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0.01万亿元·a<'-1>;各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表现为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空间格局分布特点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四川和云南)和东北地区(黑龙江和内蒙古)以及南部地区(广东、广西和福建),我国北方地区总价值普遍低于南方地区,东部地区普遍高于西部地区;单位面积价值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广东和广西),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和中部地区(天津、北京和河南).  相似文献   

8.
将衡量森林生态功能区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效果的指标分解为气候调节、生态保持、产品供给、休闲服务4项,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 利用VAR模型分析黑龙江省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根据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到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联关系,据此给出若干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条生态途径。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是生态学理论与管理学思想的融合过程。文中在概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背景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并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3个角度论述了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森林资源管理方法, 其应用不仅仅关系到自然科学, 而更多地关系到文化和社会, 因此要根据特殊的国情和林情, 研究适合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浅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对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和林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认识,指出了影响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主导因素,提出了该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为实现途径,以社会林业为主要组织形式,并提出了现阶段应采取的具体行动和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单介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概念与内容分类。主要综述目前国内外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方法及路线,并指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对我国生态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联系外界环境的重要纽带。森林可持续经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维持森林生态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林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外森林经营理论、方法及实践经验,提出了我国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其内涵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高  王庆礼等 《林业研究》2002,13(2):147-150
本文粗略地介绍了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历史,并主要从管理目标途径、生态系统途径和综合途径三种思路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定义、概念理解及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理解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推动我国目前的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生态系统的特性。参16。  相似文献   

14.
吴树芹 《绿色科技》2014,(4):157-158
指出了随着我国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被破坏,人们对森林及生态系统的理解也更加深入和全面,森林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在越来越多的林业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林业经营和森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经营。结合森林生态经营目标对如何做好林业经营与森林生态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组成我国北方典型阔叶红松林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树种水曲柳、红松、蒙古栎、紫椴和核桃楸为研究对象,模拟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对树木生物量、光合特征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分析我国北方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干旱化的响应及适应机制,提出北方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暖引起的对干旱化的响应与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中针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主要目标和指标,探讨未来保护和修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开展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估算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精度,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从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角度出发,综述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及手段,阐述了综合遥感、地面观测数据及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来研究特定区域特定时段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储量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 ,结合社会、经济科学来管理森林生态系统 ,使其保持长期健康稳定 ,不断增强林地生产力 ,并确保其可持续性。文中对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产生的背景、概念、内涵、实施过程以及国内外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实践进行概述 ,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我国实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林地资源预测模型,预测中国2010-2050年的林地资源需求。通过耦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森林分类经营之间的关系,预测在假设生态公益林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商品生产林供给原木和工业用材的前提下,同时考虑了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森林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这一模型预测表明,2010、2020、2050年林地资源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448×108、2.612×108、3.622×108 hm2。结论表明,未来我国森林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缺乏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议林业部门必须注重加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注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昆虫为指示物种监测和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是保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前提,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已成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核心内容。昆虫是森林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群落中, 昆虫与植物密切关联。森林害虫胁迫及昆虫多样性变动, 对于评估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重要价值。研究显示, 昆虫多样性可应用于对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