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油茶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当前影响油茶丰产、稳产的原因较多,其中,油茶炭疽病的危害是主要原因之一。据在油茶主要产区调查,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一般在30%左右,中病落果占落果15%左右,严重的可达20-30%。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Ha)原是湖南省攸县的一种野生油茶,1962年后在进行油茶抗炭疽病品种调查中发现,混生在普通油茶林内的攸县油茶不感染此病。通过试验初步证明:攸县油茶是一个抗炭疽病物种。此外,还对它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观测,在攸县油茶与普通油茶、小叶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等8个物种、20个地方  相似文献   

2.
攸县油茶矮化密植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攸县油茶(Camellia yuhsienensis)为山茶属中优质食用油料物种之一,在原产地大部分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林中常温有马尾松、杂灌木等。我组于1964年从湖南攸县以集团选种在富阳造林,表现为生长良好,并获得较高产量,引种获得成功。经多年观察、调查,攸县油茶具有抗油茶炭疽病,树体紧凑,树冠层厚,当年春开花秋后果成熟,果皮薄,出将率高等特点,是一个适宜密植,有较高生产潜力的物种。为了进一步了解攸县油茶的生物学特性和性状变异,探索它的适宜栽植密度及早卖丰产技术措施,1980年经浙江省科委批准,  相似文献   

3.
油茶炭疽病在我区的各油茶产区普遍发生。病害发生后常引起落果、落蕾、落叶和枯梢,严重地影响油茶的生长和结果。据调查,病落的茶果约占落果率30%~60%,病落的花蕾占落蕾率26%~45%。因此,防治油茶炭疽病是提高油茶产量的重要途经之一。 防治的方法有: 选育高产抗病良种:在油茶造林时用高产抗病良种,不但对营造油茶速生丰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是根除油茶炭疽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油茶常见病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油茶炭疽病 南方各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受病油茶林落果率一般为20%左右,严重的达40%,为油茶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5.
普通油茶抗炭疽病选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amelliamassee)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主要病害。普通油茶是我国油茶生产中的主要栽培种,它目前占我国总产量的90%左右(下简称油茶)。炭疽病引起油茶严重的落果、落蕾,枝梢枯死,甚致全株枯死。据各地报道,在病害流行地区,常年因炭疽病  相似文献   

6.
我国油茶种质资源丰富,为选择丰产抗病物种、品种及类型或优株提供了物质条件。为了研究它们抗炭疽病的特性及其抗病机制,我们进行了该项研究,结果如下: 一、油茶抗炭疽病物种的选择 油茶抗炭疽病物种的选择,有些单位也曾进行研究。对攸县油茶(Camelliac yunsine-nsir Hu)抗炭疽病的看法有其共同性,但又不完全一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  相似文献   

7.
炭疽病是造成油茶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炭疽病引起落果的,占总落果数50%以上。炭疽病危害的油茶其含油量大大地降低,同时又能引起落叶落花,引起茎的正常生理活动,甚至能使茎枯死。因此,掌握炭疽病发生发展规律,解决其防治方法,就成为当前油茶生产上一项相当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了。现将我们对油茶炭疽病几年来的试验研究情况,整理如下,供有关同志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山区油茶落果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山区(云南省广南县)油茶(Camellia oleifera)落果原因的初步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导致油茶落果主要有3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落果(在油茶开花时,温度过高和过低或雨量过多不利于对花粉萌发及受精,导致前期大量落果;二是土壤水分、养分供应失调,导致果实在成熟前大量落果;三是病虫害引起落果(油茶籽象甲及果实炭疽病是影响落果的主要病虫害)。本文就其原因作初步调查分析,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在油茶育种工作中收集和保存一定数量有价值的育种原始材料,掌握其特性及遗传变异规律,对于正确选配杂交亲本,缩短育种时间,克服育种工作中的盲目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站于1965年分别由湖南、广东、江西、浙江以及我省的腾冲、广南等地引种了攸县油茶、大果油茶、小叶油茶、浙江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普通油茶等6个油茶物种。引种以后,我们分物种进行了形态特征、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油茶生产上存在最大的问题,是因炭疽病引起落果,约占总果数的50—60%,大大地影响了油茶的产量。为了摸清本地区油茶炭疽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寻找适合当地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教研组三位教师于1963年5月开始,在油茶生产的先进单位——福安县马头公社墩头大队轮流蹲点,对油茶炭疽病的侵染循环和综合防治进行实验研究。三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及当地群众支持下,我们打破了陈旧的科学研究框框,开展了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初步解决了当前生产上由于炭疽病引起的落果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损失量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  相似文献   

12.
土农药防治油茶炭疽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疽病对油茶生产威胁很大,常年因炭疽病落果达20%左右。近几年来,我们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赤脚医生学习,先后选择了药源广,成本低,易推广,少药害的几十种本县常用中草药,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攸县油茶、腾冲红花油茶、宛田红花油茶、浙江红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8个油茶物种为实验材料,初步研究了低温(4℃)预处理方法对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的影响.结果得出,低温预处理有利于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同的油茶物种最适宜的预处理时间不同,普通油茶为10 d左右,攸县油茶为5~10 d,越南油茶为15 d左右,浙江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广宁红花油茶为15 d左右,腾冲红花油茶为10 d左右,宛田红花油茶为15 d;小果油茶经过低温预处理诱导率没有明显提高;普通油茶和小果油茶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效率均达到了70%以上,可以作为花药培养的桥梁物种在以后的研究及技术推广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的主要病害,在严重发病区因病落果可达20%以上,因此该病的防治是油茶丰产措施的重要一环。病菌主要在病树上的枝、蕾(芽)、叶、果的病部越冬。次春病组织中菌丝向健部蔓延,孢子随雨露及雨夹风传播,先侵害春梢,继而多次侵染新果及叶、蕾(芽)等。夏秋时还侵染不定芽萌发梢,导致落果、落蕾、枝条溃疡和枯死。秋后可以从果皮蔓延侵染近熟种子,并可侵染花器。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每年7—9月初是果实炭疽病的发病盛期,也是  相似文献   

15.
浙江现有油茶652万亩,比解放初增加了三倍。但是由于品种比较混杂,管理工作没有跟上,所以单产较低,一般亩产油3—4斤。我国油茶物种和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为了选择和推广良种,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从1964年开始,我们从湖南、广西、云南、福建、江西、安徽等省引种攸县油茶、小叶油  相似文献   

16.
油茶炭疽病对油茶生产威胁很大,炭疽病造成落果的常年在20%左右,有的植株达80%以上。以往多用化学农药防治,虽有效果,但药源困难,成本高,往往产生药害,不易推广。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选择了本县常用的土农药,进行了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7.
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 Liu,Wei et Fan)为害油茶叶片和果实,引起大量落叶落果,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云南等省油茶产区均有发生,近年来病情有上升的趋势。现将几年来防治试验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百菌清等3种药剂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栽培 ,仅丰城市油茶面积就达3.49万 hm2 ,但是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却很低 ,除油茶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管理粗放及虫害等因子外 ,油茶各种病害的危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据 1997年和 1998年测报调查 ,我市油茶炭疽病在不少地区不同程度发生 ,其发生面积分别为 1.92万 hm2 和 2 .16万hm2 ,果实一般被害率为 2 0 %~ 30 %,严重地区达到 70 %~ 80 %,防治油茶炭疽病已是当前油茶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8年市森防站成立防治油茶炭疽病药效试验组 ,分别以 75 %百菌清、6 0 %百菌通和 5 0 %的甲…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油茶物种和地方品种资源丰富,为了选择和推广良种,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教导,从1964年开始,我们从湖南、广西、云南、福建、江西、安徽等省引种攸县油茶、小叶油茶等物种和地方品种类型,进  相似文献   

20.
攸县新市公社油茶林场,是省科委办的油茶速生丰产高产稳产试验示范点。自1976年开始,逐年造林,现共有油茶林7594亩。1976年造林的1568亩,1979年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