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澳大利亚湿加松(Pinus elliottii×P. caribaea)在广西中部引种的生长表现,在桂中地区的三门江林场对澳大利亚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与马尾松(P.massoniana)、加勒比松(P.caribaea)、湿地松(P. elliottii)进行造林对比试验,对其生长量、产脂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7.8a生时各树种的生长量为马尾松>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在松脂产量方面,湿加松>加勒比松>湿地松>马尾松。湿加松早期生长快于其他树种,6.3 a生之后马尾松的生长量超过其它树种,17.8 a生时马尾松生长量显著高于湿加松、加勒比松和湿地松。从生长量和产脂量两个指标综合考虑,湿加松可作为脂材两用林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3.
在福建省福鼎市店下虎头坝林场进行了湿加松、马尾松和湿地松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个树种造林保存率较高,生长量均超过了国家颁布的速生丰产林标准,均适合在闽东沿海地区造林。5年生时,3个树种的生长量大小排序是:湿加松、马尾松和湿地松,湿加松生长较好,与马尾松在胸径、树高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10年生时,3个树种的生长量大小排序是:马尾松、湿加松和湿地松,马尾松生长量全面超过湿加松,但差异不显著。5年生和10年生时,马尾松、湿加松与湿地松间的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出湿加松在幼龄早期生长较快,马尾松在幼龄后期生长较快。  相似文献   

4.
对1块6.5年生的湿加松无性系测定林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试验表明,开展湿加松无性系选育是可行的、有效的.具体结果如下:(1)控制湿加松生长变异的因素中,遗传因素与非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大约各占50%;而对遗传因素的影响强度,主要为家系效应,其次为无性系效应.树高、胸径、材积的家系平均遗传力分别为0.967,0.88...  相似文献   

5.
F2代湿加松和火炬松引种试验林早期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进湿加松、火炬松家系建立了引种试验林,并以本地马尾松做对照。4 a生调查结果表明:F_2代湿加松和火炬松生长速度明显优于本地马尾松,湿加松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的特点,在闽北地区具有推广造林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7、10、11和16个月生的湿加松无性系扦插苗造林,对造林成活率及5年生时的保存率和生长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湿加松的成活和保存率比湿地松略低,但生长量明显大于湿地松,说明湿加松生长优势明显,有较大的推广价值;4种苗龄的湿加松无性系苗造林效果比较,10、11和16个月苗龄的湿加松苗造林后的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量均显著优于7个月苗龄的湿加松苗。综合考虑育苗成本和造林效果,认为采用10或11个月苗龄的扦插苗造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测定分析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抽梢性状及针叶氮磷钾含量,揭示抽梢性状的遗传控制方式,探究针叶中氮磷钾含量与生长的相关关系,为解析马尾松高生长的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的5年生6×6半双列遗传交配设计的马尾松三代种质遗传测定林,对其抽梢性状(初次抽梢生长量、后续抽梢生长量、年抽梢次数及年抽梢长度)、树高及针叶氮磷钾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探究马尾松抽梢性状及针叶养分含量的遗传变异规律及遗传控制方式,揭示抽梢性状间及与针叶氮磷钾含量的遗传相关。【结果】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初次抽梢生长量、后续抽梢生长量、年抽梢次数、年生长量和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0.89 m、0.45 m、1.90次、1.34 m和5.16 m,且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配合力分析表明,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年生长量等抽梢性状和树高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加性基因效应百分数在52.10%~73.28%,而初次抽梢生长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98.32%);针叶养分含量中,钾含量以加性基因效应(69.70%)控制为主,氮磷含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抽梢性状、树高与氮磷钾含量受中等及以上程度的遗传控制(hf2=46.54%~84.17%)。性状间及与针叶养分含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发现,树高与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长度及抽梢次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后续抽梢生长量与抽梢长度、抽梢次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初次抽梢生长量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抽梢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针叶氮含量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长度及抽梢次数极显著正相关;针叶磷含量与初次抽梢生长量及抽梢长度成极显著正相关;针叶钾含量与抽梢长度呈显著负相关。N/P比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及年抽梢次数呈显著正相关;N/K比与树高、后续抽梢生长量及抽梢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K与抽梢长度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马尾松三代测定林的抽梢性状及针叶氮磷钾含量变异丰富。后续抽梢生长量、抽梢次数、年生长量、树高和钾含量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初次抽梢生长量与氮磷含量则几乎完全受显性效应控制。抽梢性状影响高生长,尤其是后续抽梢特性显著地影响后续抽梢生长量,增加年抽梢长度,进而增加当年高生长。  相似文献   

8.
测定广西本地转化培育和从湖南引进的28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试验林17年和21年生的生长量,结合这些无性系试验林7年和9年生时的测定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参试无性系生长量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随着林龄的增长,生长性状的差异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试验林17年生的生长表现与21年生时显著相关,表明杉木无性系在17年生或更早林龄阶段时已可进行决选。根据决选结果,运用3类聚类法进行的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参试无性系9年生时进行选择比7年生的选对率提高了24.0%。相对于对照无性系,7个优良无性系的材积增益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福建省上杭白砂国有林场收集的湿加松引种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分析,进行优良家系的选择.结果表明:各参试家系在树高、胸径、材积性状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利用20%入选率选择出湿加松引种试验林优良家系6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698.36%,平均材积现实遗传增益达722.86%,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普文试验林场的25个不同种源西南桦子测林测定胸径、树高、材积等生长性状,利用Excel和DPS数据软件Duncan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西南桦5 a生时胸径、树高和材积存在着显著差异,生长曲线在2 a生时近趋于直线;在4 a生和5 a生时生长曲线呈波形;生长量最大的是种源E(广西田阳),其次是种源K(云南澜沧);4 a生时生长量最小的是种源A(广西凌云),5 a生时生长量最小的是种源J(云南墨江)。  相似文献   

11.
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木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初植密度对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布设了初植密度为2 500株/hm2、4 444株/hm2、10 000株/hm2、40 000株/hm2的中国沙棘林田间观测试验。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中国沙棘林的林木生长过程及主要生长特征(生长量上限、生长量增长率、速生期迟早、速生期长短)与其初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初植密度的变化没有改变林木树高、地径、冠幅的"慢-快-慢"生长节律,采用Logistic方程回归结果可分别解释其变异的99%、98%、93%。(2)初植密度的变化改变了林木生长过程的主要特征。其中,树高生长量上限及树高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态势,地径生长量上限、地径生长量增长率、冠幅生长量上限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下降的态势,冠幅生长量增长率随其初植密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3)初植密度变化对林木冠幅生长特征的影响最大,对地径生长特征影响次之,对树高生长特征影响最小。且在不同初植密度下均是林木的冠幅首先进入速生期,其次是树高,最后是地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算杉木实生林与无性系林的生长因子数值,建立测树因子与林龄的回归模型,选取不同生长因子的最优生长模型,采用分层切割法及树干解析法对广西省苍梧县天洪岭林场23年生实生杉木林和21年生无性系杉木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及材积总生长量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2种杉木人工林胸径、树高及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呈现出波动式生长,从2种生长量曲线的走势上看,实生林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波动幅度较大,但无性系林的生长趋势要强于实生林。可见,杉木无性系的生长量比实生林更具优势,具有更高的生长稳定性和生长潜力,更符合杉木人工林"速生、丰产、优质"的培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油茶优良品种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宁县于2009年引进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8个油茶优良品种,经过3a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8个油茶品种成活率、初生长等均表现良好;各品种间树高、地径、树冠生长量间差异极显著,其中长林40号树高生长量最大,达125 cm,长林53号地径生长量最大,长林4号树冠生长量最大,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品种可作为主栽品种,适宜在景宁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4.
樟树局部种源早期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局部樟树种源开展了苗期试验和造林测定,根据苗期苗高、地径和种源/家系测定林树高、胸径等性状的生长量,分析比较局部种源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樟树种源间1 a生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极显著,5 a和7 a生的种源间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在广东省东江林场试验点差异显著。采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分地点对参试种源进行评定和选择,评选出在2个试验点早期生长较快且表现稳定的优良种源2个,分别是粤东和粤西沿海种源。入选种源造林后7 a生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的选择增益分别为1.04%~1.63%、3.12%~3.23%和5.75%~6.44%。  相似文献   

15.
在泉州森林公园林下开展了不同坡向、坡位和不同树种不同郁闭度下南方红豆杉造林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在不同坡位、坡向生长差异显著,生长量大小顺序为下坡中坡上坡,阴坡阳坡。中下坡是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适宜生长的坡位,阴坡是森林公园内林下南方红豆杉适宜生长的坡向。森林公园内南方红豆杉在木麻黄林和龙眼林下种植其生长量随上层林郁闭度的增大而提高,空地栽种南方红豆杉保存率低,生长量小。  相似文献   

16.
树木和林分随着年龄的增大,其各种调查因子(直径、树高和材积等)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数量为生长量。它是各项调查因子与时间因素相联系的产物。林分生长量是反映林地生产力的综合指标,也是组织林业生产和确定木材产量的重要依据。及时而准确的测定林分生长量,分析和研究林木生长规律,改善经营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所以测定林  相似文献   

17.
于2009—2010年对福建省27个县(市、区)引种的596.2 hm2的湿加松试验林进行病虫害监测调查,发现湿加松林分有16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其中,松赤枯病、松针褐斑病、松枯梢病、桃蛀螟、微红梢斑螟、马尾松毛虫等6种病虫害分布面积较大、发生较普遍,其分布面积均占试验林总面积的10%以上,尤其是松赤枯病分布面积占试验林总面积的48.53%;幼林以微红梢斑螟和桃蛀螟为主,造成嫩梢被蛀枯死、多头或针叶枯死;随着林龄增大,病虫害种类和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松枯梢病、松针褐斑病等病害随之侵入,且越来越严重。统计分析表明,南亚热带区病虫害种类和分布面积占造林面积的比例虽然与中亚热带区差异不大,但南亚热带区较适宜湿加松生长,长势较好,基本上处于病虫不成灾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顺昌县引种邓恩桉试验林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其结果表明:邓恩桉试验林保存率可达到90%,其生长迅速,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可达2m,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可达3.2m,材积亦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在5a仍未呈现出明显的数量成熟特征,表明其速生性良好,结果为邓恩桉在闽北的进一步引种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的良种选育工作在河北省已进行了30余年,为了展示良种的增益效果,加大良种的推广力度,对现有1.5代种子园的各优良无性系分别采种,培育出两年生家系苗木,2002年秋营造了华北落叶松优良家系生长测定试验林。该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主要目的是比较各家系之间尤其是家系整体的生长量跟普通苗之间的差异性。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各家系苗木4a总生长量和年度生长量均高于普通生产用苗,各处理(家系)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秃杉引种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溪县经营林场1980进行秃杉引种育苗,1982年营造试验林2hm~2.试验结果表明:秃杉适应性强,生长好,生长量大于同龄杉木林,无冻害.病虫害少,是理想的优良用材和庭园观赏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