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针叶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育苗造林有不与农活争嘴。造林时不伤根,不用缓苗,适应性强,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点。在立地条件差的地块和栽植较难成活的树种,使用容器苗造林更具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根据试验和工作总结,提出了宜君县油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苗圃地及容器选择、作床、配土、种子处理、点播、苗期管理、造林时间及苗木选择、整地等技术。 相似文献
7.
山杏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杏容器育苗是把山杏种子播在容器中,使种子在容器内发芽、生长成苗木。造林时保持根系完整无损的自然状态,不伤根、不缓苗。雨季造林可延长造林时间,缓解了春秋季农忙时的劳力紧张状况,且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兴安盟每年可生产容器苗2000万袋以上。 相似文献
8.
松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封山育林、工程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的不断推进,苗木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传统的育苗技术在造林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及造林成活率低,因此各地采取了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是在特定的容器中培育苗木,在起苗、包装、运输时不易伤根,贮藏时不易丧失生命力,造林后没有缓苗期,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初期生长快;受季节限制少;育苗时易控制环境,节约用种,提高圃地利用率。现将松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介绍如下。一、容器育苗技术1.苗圃地的选择及整理。苗圃地选择在造林地附近或其中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通过对湘中丘陵区石栎(Lithocarpusglaber(Thunb.)Nakai)混交林群落调查.利用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及相应的均匀度和种间相遇机率.对其群落物种的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湘中丘陵区石栎混交林群落乔木层与下木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184和3.197;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24和0.814;种间相遇机率分别为0.625和0.814;均匀度分别为45.80%和63.94%.乔木层第Ⅰ亚层多样性指数低于第Ⅱ亚层;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 相似文献
15.
对2~5年生马尾松实生苗、扦插苗2种苗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这2种苗木造林的保存率都超过95%。扦插苗和实生苗2年生时5个测量性状(树高、胸径、冠幅、活枝轮盘数、侧枝总数)均差异不显著;3年生时树高、胸径差异显著,其它不显著;4年生时5个性状差异均显著。即从3年生开始扦插苗早期生长量才显著高于实生苗。说明扦插林早期较实生林速生。在种子短缺的情况下,利用优良的无性系繁殖苗木,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亚热带演替阶段相邻的2种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区系特征,旨在丰富亚热带地区森林动态资料,为加快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结合群落生态学研究方法,在湘中丘陵区选取林龄为45~50年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柯(又名石栎)+檵木针阔混交林(PLL)和林龄为80~90年处于演替亚顶极阶段的柯+红淡比+青冈常绿阔叶林(LAG),分别设置3块30 m×30 m固定样地,对胸径≥ 1 cm的林木进行调查,计算群落多样性指数、特征值和相似系数等指标。[结果]PLL、LAG树种丰富,具有占绝对优势的优势种,且在群落内空间分布比较均匀,LAG树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PLL,且双子叶植物明显增加;PLL、LAG树种组成的差异主要源于乔木树种,特别是常绿阔叶乔木树种,PLL以松科、壳斗科为主,呈现针阔混交林特征,LAG以壳斗科、樟科、漆树科、金缕梅科和八角枫科等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呈现常绿阔叶林特征;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垂直结构层次分化明显,LAG各层次树种比PLL更丰富,特别是林下1~5 m层和林冠≥ 15 m层;PLL、LAG的种数和株数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分布,主要集中在1~8 cm径级;LAG中大径级的种数和株数多于PLL;PLL中,马尾松林下更新失去优势,为衰退型,柯、檵木为增长型,表现出PLL向LAG演替;LAG中,马尾松衰退明显,柯、青冈为增长型,杉木为稳定型;PLL、LAG植物区系以泛热带分布型为主,具有较强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LAG热带成分科、属、种多于PLL。[结论]PLL、LAG树种组成、空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地带性植被恢复应遵循群落演替动态规律,对已处于演替中期阶段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可采用封山育林让其自然演替,或通过人工干预(如补植常绿阔叶树种)缩短恢复时间,搭配合理的树种组成,提高林分质量;次生林改造或\"针改阔\"过程中,应加强泛热带分布型植物的利用,选择起源和演化具有相似性的阔叶树种作为建群种。 相似文献
17.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8.
香梓楠 (Michelia hedyosperma L aw)又名香籽含笑 ,为热带和南亚热带木兰科(Magnoliaceae)常绿乔木 ,国家三级保护树种。香梓楠主干通直圆满 ,出材量大 ,寿命长 ,木材为散孔材 ,纹理通直 ,色泽美观 ,干燥后少开裂不变形 ,耐腐力强 ,加工容易 ,适用做横梁、桁条、门窗框以及车船、家具等优良用材 ;此外其花芳香 ,可提取芳香油 ,枝叶浓绿 ,树冠塔形 ,挺拔秀丽 ,是很优美的绿化树种 [1 ] 。其天然分布于海南白沙、昌江、乐东、琼中 ,广西那坡、靖西、龙州、凭祥 ,云南西畴、西双版纳 ;地理范围在 1 9°2 0′~ 2 3°2 0′N,1 0 0°~ 1 1 0… 相似文献
19.
20.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