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的一次重大改革,是土地承包经营在林地上的实践,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与完善。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承包和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业家庭承包与双层经营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林业家庭承包与其他方式承包在立法概念、物权性质、条件设置、流转方式等诸方面的比较分析,阐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赋予农民人均一份长期而有保障的完整永久的林地使用权,促进林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其他方式承包是家庭承包的补充,虽承包经营,但承包期内村集体仍始终享有全部收益权和处置权。落实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家庭承包应占主导地位。并通过调研实例说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克服了小农经济的弊端,是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一种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3.
《安徽林业》2008,(3):1
4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议认为,集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承包和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土绿化》2011,(1):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在对集体林地、林木明晰产权的同时,提出了对家庭承包农户(包括其他林权所有者)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  相似文献   

6.
集体林地林木承包经营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可以通过均股、均利等其他方式落实产权。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以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系列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党和国家土地承包政策从耕地向林地延伸和促进林农就业增收的重大举措。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当前深化“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汪平  袁建新  冯雷 《中国林业》2013,(23):54-54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位于鄱阳湖北岸.幅员2669.5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52公顷,森林面积63.08公顷,森林覆盖率32.7%。2005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后.都昌县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睫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实至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了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林业工作研究》2007,(5):10-19
福建作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林业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以来,福建率先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将林地的使用权承包到户,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由耕地延伸到林地,在主体改革到位后又率先推进配套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国、瑞典、芬兰及东欧各国私有林政策的回顾表明:小规模林业曾经给过渡期的国家带来了多重利益,但同时小规模林业的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因此在私有林政策进程中有促进联合经营的趋势。介绍了世界主要林业发达国家森林合作经营的历程,认为不同类型的合作组织既是私有林经营的主体力量,也是国家扶持和管理私有林的主要途径。从经济学角度、农户角度及林业管理部门角度并基于森林可持续经营、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的不同经营目的,评价了各自对经营规模的取向。在借鉴各国私有林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集体林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可能呈现多元化特征,相应集体林经营模式相关政策的制定也要充分考虑区域的各种差异以及林业发展目标的多样性,政策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芬兰林业政府管理机构、民间管理机构和林业管理理念的分析,总结了芬兰林业管理在满足林主需求、建立林主组织和科研服务生产方面的经验做法,提出了我国在集体林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3点建议:1)强化森林管理和科技服务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2)鼓励民间建立林农合作组织;3)加强林业实用性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  相似文献   

12.
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成果,系统认识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类型、运行模式及其发展中的问题,提炼完善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展望其在巩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铜鼓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改后,铜鼓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得到极大发展,如何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形成林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成为深化林业改革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铜鼓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进行调查,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业经济合作社是实现传统小农林业经济向现代林业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在当前发展初期还有许多政策法规、政府及林业部门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新形势下森林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配套完善和健全,因此林权制度改革有必要采取长期策略,同时还要尊重林农意愿,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政府促进不包办,支持不参与,监督不干扰.  相似文献   

15.
对安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管理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顺宏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3):54-56,60
由于安宁市林地管理采取集体统一和模式化管理的形式以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均山到户,给林地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加大了对林地监管的难度.文中分析了林改后林地管理中凸现的实际权利不到位,林权流转平台尚未完善,林农主体地位得不到兑现,林权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健全等问题.藉此,提出稳定林权,还权于民,规范林权流转机制,完善林业纠纷解决机制,依法依规保护管理林地,明确管理责任等加强林地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Increa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and how community forestry links with poverty reduction in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ousehold-based community forestry was first implemented in Yunnan and spread over other parts of China in the 1980s. In this forestry management system, rural households are the main actors. Household forestry is a form of small-scale community forestry and suits the rural areas of China, where social overhead capital and skilled human resources are lacking. Community forestry has played a remarkable role in guiding and facilitating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uoshan County, Anhui Provi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he community forestry project in Huoshan County has helped the farmers improve their livelihoods through the creation of a forestry model involv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and independent farmers’ organisations. The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developed in Huoshan h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eaturing the participatory forestry components of the project, namely househol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households, and independent farmers’ organisations. With technological and financial aid from government, the local farmers were able and willing to establish this small-scale forestry management system, planting fast-growing multiple-use tree species with substantial economic benefits.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林业项目已累计营造经济林近2万hm2,为了帮助项目农户顺利销售其经济林产品,通过采取利用现有经济林产品营销体系和帮助农户建立合作组织、行业协会以及组建规模集中的专业交易市场等措施,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龙头、协会为桥梁的经济林产品营销体系,解决了项目农户在经济林产品销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促进了项目农户经济林产品的销售。在分析安徽省经济林产品营销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经济林产品营销中存在的后续加工开发、产业链的形成及管理方面的问题,从加强组织领导、整合现有资源、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品牌战略和倡导绿色营销等5个方面提出了经济林产品营销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林业产业化经营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环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分散小规模的林业生产单位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重构与市场机制相衔接的林业微观经济基础。为此,本文以河南省为例,对其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促进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安徽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成为林农进入市场的重要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市县林业合作社的调查,总结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催生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效,剖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林业合作社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novative policy instrument for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n Flanders, namely a mechanism based on social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planning within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 These organizations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involving non-industrial private forest owners in managing the transi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management in small-scale forestry. Why was this innovative scheme successful? And what are its shortcomings and possible limitations? The hypothes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that the success of the forest groups has been made possible by the explicit organization of a process of social learning, leading to change in the beliefs and the social norms of forest owners and us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is case of cooperative forestry, and on theoretical insights from governance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to fostering social learning from three distinct mechanisms is established, these being (1) the recourse to sustainability criteria and indicators as an open-ended learning device, (2) the experimentation with disruptive action strategies to put new beliefs into practice, and (3) the building of new forms of social cooperation around these new beliefs and practi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