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辽西北沙地造林经营的现状,辽西北沙地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了辽西北沙地影响人工林生长的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辽西北沙地樟子松地径与胸径相关关系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442株沙地樟子松的实测资料,对辽西北沙地樟子松林的地径与胸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在多个模型中选出最佳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编制了樟子松地径一元立木材积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樟子松的栽培和经营水平,编制辽西北地区的樟子松立地指数表和出材量表。在辽西北地区,把樟子松以30 a为标准年龄,按照树高划分为8~12共5个立地指数级,并编制立地指数表;参考林业技术规程,划分长度2.5 m、小头去皮直径12 cm以上为建筑材,并根据材积比方程,编制了建筑材出材量表;经检验文中数表适用于辽西北不同立地条件沙地,可以为当地樟子松建筑材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章古台地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中磷的文献进行总结,认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含量偏低,凋落物、林型及林龄都影响土壤全磷、速效磷的分布。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中磷素主要还是以有机状态存在的,无机磷含量以Ca-P为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西地区沙地上不同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内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的生长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不同的树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在樟子松人工林成为成熟林之前,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的容重降低,平均持水量、孔隙度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平均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也有所增加;成为成熟林后,樟子松人工林内土壤的容重增幅小于成熟林之前,平均持水量有所降低,孔隙度稍有增加,各养分含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樟子松人工林内土壤肥力整体水平以近成熟林(树龄35年左右)时为最高,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理论,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初植密度和中龄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调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的初值密度为2m×2m,说明初值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长,但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密度过大,易引起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榆林市樟子松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截止2014年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造林面积75 454h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6县区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在树高、胸径生长均优于同龄油松人工林,不同基质(盖沙黄土地和沙地)对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均适宜樟子松的栽植;栽植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影响明显,在树高、胸径和冠幅各指标相间差异性显著,合理稀植更有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发育;丘间地、平缓沙地更适宜于樟子松的生长,不同密度和不同立地条件对樟子松胸径、冠幅的生长影响较树高显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纯林多,结构单一,自然更新困难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林龄下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树高的变化,揭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高生长与林龄变化的规律,为樟子松人工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在科尔沁沙地最早引种地——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人工林中选择10-60a林龄的样地,调查、观测章古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龄、树高,并使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高与林龄有极显著相关性;由于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导致树高连年生长量不同,并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在起始阶段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达到高峰后有一段时间的稳定期,然后逐渐下降直至维持缓慢增长;树高生长量随林龄变化的模型为y=0.546x0.794;树高生长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长,立地条件的差异可能会延长或缩短这种进程,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