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体种植药材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的一条好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是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恢复和建设的重要任务。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退耕还林,既做到对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又能较好地解决当地群众的收入,四川省有些地区探索出乔木—灌木—草本中药材立体化种植模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1 立体化种植药材,生态、经济效益兼顾在坡耕地上建设乔木—灌木—草本3者结合的药用植物人工生态经济林系统,有效地利用光、温、水、土自然资源,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据有关单位对杜仲(乔)—三棵针(灌)—黄连(草)中药材立体种植基地的检测,坡地水土流失量为100t/km2,比原来的4600t/km2减…  相似文献   

2.
对邯郸市退耕还林工程区乔灌混交、乔草混交、林药间作和荒山水土保持林营造等主要造林模式进行总结,分别对其一技术思路、技术措施和效益评估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太行山区其他退耕还林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凤县地处秦岭南坡、嘉陵江源头和汉江上游,是长江水系主要生态保护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山地气候区, 由温带暖湿带树木组成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构成乔木层六十多种,灌木、草本计三百六十多种以上。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秋冬季, 现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6.59 万亩,其中荒山造林8.12万亩。然而,  相似文献   

4.
在对塔克拉玛干(塔中)引种植物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所引种的植物进行了适应性评价.并为沙漠公路防护林工程建设筛选了适宜的植物种.结果表明,塔中共引种植物274种(隶属于34科83属),现存149种,死亡86种,流失39种.引种植物中灌木、草本较多,乔木较少,藤本极少;灌木是较适宜种,引种成活率最高,乔木和草本相差不大;草本流失率最高,灌木次之,乔木最低.适宜沙漠公路生物防沙的植物种主要为灌木(31种)、草本(14种)、乔木(2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样带网格调查方法,选取β多样性测度的相似度系数(CS)和Cody指数(βC),分析帽儿山地区人工天然混红松林群落的β多样性,并与天然次生山杨林群落对比。结果表明:前者与后者群落的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及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都较低,其中以草本层最低;物种变动速率较大,其中以草本层物种变动速率最大。透光抚育对人工天然混交红松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草本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而减少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来调节。  相似文献   

6.
1997~2002年开展"沙石山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课题,遵循沙石荒漠不毛地植被形成由草本→灌木→乔木的演进规律,以草先行,从筛选适宜沙石山地生长的先锋植物入手,结合必要的工程措施,创造植物生存的基本生存条件,种植兼有草本和灌木特性的中秆型禾草类芦(Neyraudiareynaudiana),很快绿化了沙山,固护了沙坡,改善了沙山环境,改良了沙质,为灌木、乔木生长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不同人工植物类型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试验,研究了不同人工植物对盐碱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容重来看,乔木对土壤下层(20~100cm)改良效果好,草本对中上层的改良效果好,灌木对土壤各层的改良效果差异不大;不同人工植物类型下土壤容重顺序为乔木草本灌木;非毛管孔隙度顺序为乔木草本灌木;孔隙度顺序为乔木灌木草本;通气度顺序为乔木草本灌木。乔木林地土壤的持水性最高,乔木林地土壤的渗透性能优于灌木。  相似文献   

8.
大关县3种筇竹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关县乔木-筇竹群落、灌木-筇竹群落和筇竹-草本群落3种群落,采用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方法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结果表明:3种筇竹群落类型中以乔木-筇竹群落物种总种数(178种)为最多。各层次物种丰富度的顺序依次为,乔木-筇竹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灌木-筇竹群落和筇竹-草本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一致,其物种丰富度顺序依次都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乔木-筇竹群落的乔木层的Shannon-Wiener(H’)指数最高,灌木-筇竹群落的灌木层和草本层的H’指数最高,筇竹-草本群落各层的H’指数都较低。灌木-筇竹群落与筇竹-草本群落在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最少,相似性最低,群落间的差异大,群落间物种替代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12-115
对闽西北泰宁县火烧迹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应进行观测,认为推广的顺序应为乔灌混交模式、乔木纯林模式、灌木模式、自然恢复模式。火烧迹地植被经过4 a恢复,植被基本郁闭,泥沙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采取了乔木、灌木措施的区域固土保水能力大于自然恢复区。乔灌结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利于植被恢复,且固土能力较强;但从经济效益考虑,植被恢复模式建议选择乔木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20年生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进行5种不同强度的疏伐,伐后郁闭度分别为0.4(T1),0.5(T2),0.6(T3),0.7(T4),0.8(T5),后在其林下套种肉桂(Cinnamomum cassia),形成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研究其不同混交模式林分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碳素含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土壤层,分别为(475.96±13.59)、(469.64±2.41)、(443.34±2.04)、(425.94±2.03)、(21.10±0.35)g/kg。乔木层中马尾松各不同处理平均碳素含量排序为T1T4T3T5T2;肉桂平均碳素含量大小排序则为T2T4T1T3。在5个不同处理中,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序列均表现一致:乔木层土壤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碳储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增加而增加,而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土壤层碳储量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5个不同处理中,以马尾松纯林的碳储量高于其它4个不同混交;马尾松肉桂以1∶5.4比例混交时,总碳储量在混交林中最大,达117.32t/hm2,且乔木层大于纯林,林分固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农田防护林营造模式 (小、窄、优 )的主要技术要点、配套措施、模式优点以及取得的成效 ,对三北同类地区推广应用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农田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 ,并对农田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持续性调控原则与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 ,提出了农田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农防林更新造林过程中,只要严把整地关、苗木质量关、苗木浸根关、苗木栽植关、地膜覆盖关、抚育管理关,造林成活率就可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农田防护林持续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甘南县音河乡的农防林进行“增针减阔”、“以松改杨”、“小网窄带”方式的更新优化 ,从多个方面对优化前后的农防林进行了持续稳定性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优化后的农防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较优化前明显的提高 ,从而对东北农田林网区防护林的持续稳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岸农田防护林不仅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风沙危害,增加土壤肥力,调节气候,而且能提高作物产量,防护林带还可作为速生丰产林进行开发利用,经济效益突出,生态、经济“两大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双城市农田防护林更新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了双城市农田防护林的更新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田防护林树木根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树林根系的调查,了解树木与农作物及树种之间的根系分布状况和相互关系,可为林带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辽西北风沙干旱区农田防护林体系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沙区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更新问题深入系统的探讨,以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永续发挥为总目标,确立沙区农防林合理的更新龄、更新方式和方法,为沙区农田防护林总体效益的持续发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农田防护林优化方面的五项最基本最适用的优化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其相应效益 ,是对农田防护林优化技术的高度概括总结 ,科技含量较高 ,可操作性强 ,对林业主管部门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论述了防护林带胁地原因及胁地范围与树种和林带宽度的关系,在防护效益不减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措施,提出了解决林带胁地的几种途径,从而减少了林带的副效应,起到了减少林带占地、减轻林带胁地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防护林体系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