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经营方式对杉木林采伐迹地土壤C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年定位观测的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湖南会同22年生杉木林采伐前,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为160.38 t·hm-2,100%皆伐后一年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损失率为35.00%,二年后损失率为44.65%,三年后损失率为43.93%;与对照林林地土壤相比,50%间伐和100%皆伐后三年,林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损失率分别为16.14%和45.15%;4种不同经营方式的采伐迹地土壤(0~60 cm)层中的C储量有明显的差异,大小次序为:已郁闭杉木林林地(108.20 t·hm-2)>农用后撂荒地(92.68 t·hm-2)>经济林栽培地(85.80 t·hm-2)>自然更新采伐迹地(80.29 t·hm-2).未烧地土壤(0~45 cm)层中C储量为73.36 t·hm-2,比火烧地高出了15.20 t·hm-2,火烧后40天内林地土壤(0~45 cm)层中C储量的损失率为20.7%;杉木林地土壤表层(0~15 cm)的C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层次,其C储量占土壤(0~60 cm)层C储量的30.04%,土壤(0~30 cm)层中的C储量占53.52%.  相似文献   

2.
秦岭天然油松、锐齿栎林地土壤呼吸与CO2释放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应用密闭呼吸筒法研究了油松、锐齿栎林地土壤呼吸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呼吸速率与气温和土壤温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高于和气温的相关性;(2)通过建立土壤呼吸与根系生物量回归方程,计算出了根系呼吸量;(3)锐齿栎林地年CO2释放量为28.252t*hm-2a-1,其中矿质土壤呼吸占67.50%,根系呼吸占23.81%,凋落物层呼吸占8.69%;油松林地释放的CO2量为22.323t*hm-2a-1,其中矿质土壤呼吸占61.01%,根系呼吸占31.14%,凋落物层呼吸占7.84%.  相似文献   

3.
【目的】林地土壤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能反映土壤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以连续施肥6 a的杉木林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处理的氮、磷肥对杉木林地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为施肥杉木林地科学经营和水源涵养提供依据。【方法】对杉木林地进行不同的施肥处理:CK、N1 (50 kg·hm-2a-1)、N2 (100 kg·hm-2a-1)、P (50 kg·hm-2a-1)、N1P (50 kg·hm-2a-1+50 kg·hm-2a-1)和N2P (100 kg·hm-2a-1+50 kg·hm-2a-1)。试验测定了不同深度表层土壤(0~5 cm、5~10 cm和10~20 cm)容重、孔隙度、蓄水性指标和土壤渗透性指标,分析了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0~20 cm土层当中,P和N1P极显著降低了土壤容重(P <0.01),N1P增加了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P增加了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2)N1P和N2P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但与N2一样降低了土壤pH值。P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碳、速效钾含量,但增加了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降低,而pH值显著升高。3)P显著增强了5~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N1P显著增强了10~20 cm土层的持水能力;在蓄水量当中,P显著增强了0~20 cm土层的最大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4)施肥6 a后杉木林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比未施肥杉木林土壤上升29.75%,5.45%,20.99%和10.50%。土层分析当中,土壤渗透性均表现为0~5 cm显著高于5~10 cm和10~20 cm土层,且表现为:初渗率>平均入渗率>稳渗率。5)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土壤蓄水性与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速效钾与毛管蓄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与最大蓄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pH值与渗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有机质碳、有效磷、速效钾、孔隙度与渗透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结论】综合6种施肥处理分析土壤水源涵养功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施用低浓度氮肥与磷肥,可以有效地提高杉木人工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为该地区杉木林地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呼吸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浙江临安市雷竹主产区定位监测1年内土壤各组分呼吸动态。结果表明:雷竹林地土壤总呼吸速率、土壤生物异养呼吸速率及根系自养呼吸速率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42,2.24和2.89μmolCO2·m-2s-1;1年中分别在2和7月出现土壤呼吸峰值;雷竹林地土壤年释放CO2量为73.40t·hm-2a-1,其中林地异养呼吸和自养呼吸分别占总呼吸的45.67%和54.33%;土壤呼吸、土壤生物异养呼吸和土壤根系自养呼吸均与土壤温度呈明显的指数关系,以土壤5cm深处温度为依据得到的温度系数(Q10值)分别为1.70,1.86和1.48,土壤总呼吸与土深5cm处土温、8:00气温、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土壤含水量、8:00大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呼吸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晋西黄土区三种林地土壤养分随林分生长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类型以及林龄对晋西黄土区土壤养分的改良效应,以期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丰富该区域的生态服务评估资料。[方法]采用林分调查、土壤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于2011年和2016年7—8月对3种不同林龄(山杨中龄林、油松幼龄林、侧柏中龄林)林地内的不同土层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进行分析,并研究林内各土层间的C、N、P化学计量关系。[结果]表明:各林地土壤养分都有极强的表聚性,0~30 cm土层内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占0~100 cm土层的70%以上;经过5年时间,山杨、油松和侧柏林地0~50 cm土层内平均全氮含量分别增长了9.4%、7.4%、7.5%,全磷含量分别增长了11.6%、12.2%、21.4%;0~100 cm土层内碳储量分别增加了21.17、23.74、2.21 t·hm-2。不同林地之间土壤C:N值随土层深度逐渐减小,而N:P、C:P值随土层变化并没有规律;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表层(0~10 cm)的N:P和C:P值明显减小,而C:N值变化不明显。[结论]根据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试验林地内碳和氮含量较为丰富,而全磷平均含量为0.36~0.46 g·kg-1、为4~5级标准。在试验林地内,对土壤碳储量、全氮、全磷改良效果相对较好的分别为油松林、山杨林和侧柏林。  相似文献   

6.
2005年11月至2006年3月,利用Li-810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及AR-A-ECH土壤温度湿度自动观测系统,观测了华北山区30年生侧柏和25年生栓皮栎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及湿度,分析了非主要生长季土壤呼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晴或多云条件下,2种人工林林地土壤呼吸速率都明显高于阴天,但日变化均不明显;整个非主要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SRR)呈现出明显的日际变化特征;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SRR呈显著降低的趋势,在2月份,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进入3月中旬则迅速回升,降雪使SRR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整个非主要生长季,侧柏林地与栓皮栎林地的平均SRR分别为0.61、0.39μmol·m-2·s-1.(2)2种人工林林地地表及地下5、10、15、20 cm深处土壤温度与SRR都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且5cm深处的土壤温度与SRR的相关性最好,侧柏和栓皮栎在该深处的Q10值分别是2.280和1.602;侧柏、栓皮栎林地SRR与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多项式相关关系(P《0.01).这2种人工林林地SRR与5cm深处的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有很好的复相关关系(P《0.01),且比较偏相关系数表明:影响2种林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主要土壤环境因子都是土壤温度.  相似文献   

7.
对湖南省株洲市樟树人工林不同坡向(南、北坡)林地CO2释放量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林地CO2释放量一般是在0.040 6~0.422 9 g*m-2h-1之间,平均值为0.266 9 g*m-2h-1,且呈一定的季节变化;坡向对林地CO2释放量的影响不明显;林地CO2释放量与各层土壤温度、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相关性;林地CO2释放量昼夜变化有一定规律性.根据观测的林地CO2释放量日平均值计算得出,樟树人工林林地释放CO2通量估计范围为13.56~94.42 kg*hm-2d-1,平均为61.78 kg*hm-2d-1.  相似文献   

8.
选择福建武夷山天然甜槠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同步进行日动态观测。结果表明:0~60cm深度土壤CO2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60cm深度以下土壤CO2浓度有所降低;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型;不同深度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小,各层日变化模式相似;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很小,且日变化模式无明显规律性;指数拟合分析显示,10、20、60、80cm土壤CO2浓度与温度具有极显著相关性,5、10、40cm土壤CO2浓度与含水量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 cm和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 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 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之间均呈较好的正相关,而且与水解氮、速效磷、腐殖质碳的相关性高于其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在林地土壤质量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脲酶、蔗糖酶和磷酸酶可作为林地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撂荒具有更好地恢复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能力,对维持杉木人工林地持续生产力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会同广坪林区降雨和杉木林内雨的养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同广坪林区的大气降雨、水库水、小河水及杉木林内雨的养分含量进行了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水库水、小河水中的10种养分元素N、P、K、Ca、Mg、Fe、Cu、Mn、Zn、Si,有的含量高于降雨,而有的含量低于降雨;降雨中各养分元素按含量高低排列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Si>Mg>Mn>P;林内雨中P、K、Ca、Mg、Fe、Cu、Mn、Zn、Si元素含量均比降雨高;从林冠层淋洗的养分量为79.475 kg*hm-2a-1;从林内雨直接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为161.957 kg*hm-2a-1,其中以Ca元素最高,为73.71 kg*hm-2a-1,为外界补充杉木幼林地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对加速杉木林的养分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该项研究可为杉木林的持续经营,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历史资料分析结合野外土壤调查,归纳了幕阜山土壤形成环境与主要成土因素;按土壤地理发生分类原则和湖南省土壤分类系统标准,初步总结了幕阜山土壤类型(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的垂直带分布规律;通过室内测定幕阜山表层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土壤养分与肥力状况。结果表明:幕阜山土壤发育较浅薄;质地较粗,以砂壤土、壤土为主;土壤酸性(pH值为4.67~5.96),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偏低,土壤养分和肥力水平较低。幕阜山土壤生态环境脆弱,应注重土壤保护,减少开发利用强度,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研究区6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作用强度的定量研究,探讨土壤生化作用强度与土壤退化程度的关系及土壤退化的内在原因,旨为退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利用类型对土壤生化作用的影响都达到了显著影响水平,不同利用类型土壤生化作用强度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生化作用之间的相关性与生化作用强度一样可表征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退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西山油松栓皮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关系。研究表明:林地土壤密度为1.20~1.45Mg·m^-3,总孔隙度为45%~58%,非毛管孔隙度为6%~10%,通气性略差。应用压力膜仪测定和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符合Gardn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v=AS^-B。林地土层厚80cm,土壤总持水量为418.77mm,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为348.53mm,土壤在凋萎湿度时的持水量为34.01mm。土壤有效水范围为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与土壤的凋萎湿度持水量之差,为314.52mm。土壤贮水量变化在60~180mm,远远低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从4月下旬到6月上旬土壤的平均容积含水量为最小,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接近10%,为土壤的旱季;土壤在7月至9月上旬为最高含水量时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为15%~20%。其他时段的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10%~15%。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包括土壤含水率、土壤蒸发、土壤渗漏3个方面的内容,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本次研究力求验证这3方面与土壤含水量的一种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雷州半岛气候背景条件下具有良好培育前景的5种桉树人工林(湿加松林为对照)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各个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和雨季的差异,以揭示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旱季表现为先减后增变化趋势,在雨季表现为先增后减或逐渐减小变化趋势,旱、雨季变化特征明显.6个林分旱、雨季土壤呼吸速率均值分别为1.63~3.32μmol·m-2·s-1和2.55~4.36μmol·m-2·s-1.旱季土壤温、湿度共同促进土壤呼吸作用,雨季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呼吸,土壤湿度抑制土壤呼吸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心杉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红心杉林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红心杉林分,其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均存在差异,林分年龄与土壤类型的交互效应均极显著。pH和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在林分年龄和土壤类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碱解氮、全氮、速效钾含量在林分年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土壤类型间无显著差异;全磷含量在林分年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土壤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红心杉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在20、40年生的变化很小,而根际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差异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渍水土壤还原过程中微生物代谢、化学变化、土壤结构和土壤胶体的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在还原过程中 ,随着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硫酸还原菌和甲烷菌的活动 ,相继形成氨、硝酸根离子、亚铁离子、硫化物、气体物质及有机酸 .在渍水初期 ,水溶性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导致土壤悬浊液凝集 .在渍水后期 ,亚铁沉淀的形成致使二价水溶性阳离子浓度降低 ,使得土壤胶粒悬浊液分散 .在还原条件下 ,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电机理 .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是现代土壤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简述了近几年草地、森林、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概况以及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是一个丰富的生物资源库,未来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mphatically reviews the difference of soil biological activities, biochemical activities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between the rhizosphere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of first rotation of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plantation. It also reviews their dynamic patterns duri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nutrients in the rhizosphere soil of young, half-mature and near-mature Chinese fir of first-rotation are more than those in non-rhizosphere soil; except for total K in you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 Various patterns of soil nutri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 development are as follows: available N shows the trend of declination in both rhizosphere soil and non-rhizosphere soil;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 also declines, only increases a little from half-mature stage to near-mature stage, but total P decreases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K increases from youn  相似文献   

20.
北京山地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森林土壤是维持林木健康生长的基质,其肥力特征影响并控制着林木的健康状态(Fisher et al.,2000)。森林退化与土壤肥力的衰退有密切的联系(La Mannaetal.,2004)。因此,对森林土壤特征的了解,可及时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依据。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森林健康理念的发展,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