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农林复合经营技术──林茶复合经营类型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茶复合经营在我国有悠久历史,是一种传统的栽培方法。然而,科学经营和试验研究还是近一、二十年才蓬勃发展起来的。现将我国目前广为应用的复合经营类型和关键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供生产上应用时参考。1林条复合经营的主要类型1.1用材树种与茶树复合型1.1.1湿地松与茶树复合湿地松(Pinuselliottii)生长迅速,树冠稀疏,透光度适中,是茶园优良的间作树种。湿地松在茶园中株行距75m×7.5m,密度为180~225株/hm2。该类型在江苏茶区应用较多。1.1.2泡桐与茶树复合泡桐(Paulowniafortunei)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与茶树间作…  相似文献   

2.
茶园套种珍贵用材树种是西双版纳州的一个创新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套种珍贵用材树种,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为茶树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使茶树生长与茶园生态系统和谐统一,不仅可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防治病虫害的作用,而且套种的珍贵用材树种经多年经营,也会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茶园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板栗是乔木型优良干果树种。茶树是灌木型经济作物。营建板栗与茶树混交园,实现板栗、茶树发展由面积、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正>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是山茶科山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它的叶片就是人们日常饮用的茶叶。我们常见的茶树都是生长在田野山间,茶树盆栽并不多见。其实茶树是很优秀的盆栽树种,也是做盆景的好材料。其生态类型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3种,茶树的  相似文献   

5.
板栗、茶树间作观察与分析板栗为喜光深根性高大落叶乔木,枝叶疏展,春季始叶于4月中下旬,秋季落叶始于10月下旬,是我地采收秋果的主要经济树种之一。茶树为耐阴浅根性常绿灌木,是早春采制碧螺春茶的经济作物。一般而言,两者具有良好的共生条件。两者间作能提高单...  相似文献   

6.
对明代龙江船厂遗址出土的51个木材样本进行了树种鉴定,分析该遗址造船所用木材的树种及其来源,同时从用材的角度与宝船厂出土的造船用材树种进行了比较,并对我国古代常用造船树种选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龙江船厂出土木材共有9类树种,木材主要来源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多为我国重要的传统造船用材。其中,使用量最大的为红锥占50.98%,其次为杉木占27.45%。与宝船厂出土造船木材树种比较表明,古人不仅了解多种木材的性质,还能够针对不同船只的建造合理地选择木材。  相似文献   

7.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 《云南林业》2011,(5):54-56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其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还含有维生素E、维生素D及各种生理活性成分,是高档保健食用油,综合加工利用前景广阔。现将油茶高产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林地选择与整地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可选为油茶造林地。油茶性喜光,喜温,宜酸性土,忌严寒酷暑和碱性土。  相似文献   

8.
金丝楸全光照喷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丝楸是我国传统栽培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和著名园林观赏树种。通过研究 ,利用全光照间歇喷雾设备 ,一改传统的埋根和嫁接育苗为嫩枝扦插育苗 ,增大了繁殖系数 ,降低了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9.
茶树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洪、旱灾害的生态效益;茶叶具有卫生保健,增进营养,预防疾病,美化环境的综合效益。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是中国著名的茶乡之一。通过两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茶树已成为夷陵山区退耕还林的主导树种,  相似文献   

10.
多用途树种是混农林系统和其它多目的土地利用系统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组分,它的种类和作用与传统林业上的树木有较大的区别。本文就多用途树种的概念、特性和国际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同时,作者还提出了我国多用途树种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459hm^2。主要保护东亚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和华北植物区系现存较完整的针阔叶混交林及黑鹳等野生动物。该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植物区系属华北植物区系,与蒙古,长白植物区系毗邻,是个过渡地带。该区植被群落共分属华北植物区系,与蒙古,长白植物区系毗邻,是个过度地带。该区植被群落共分5个植被类型组,是上稳定和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研究和30多年的生产实践,我们认为在北亚热带南缘的太子山地区,在适合杉木生长的宜林地段,杉木采伐后仍然栽杉木。原不适宜杉木生长的土壤,第一代杉木长得不好的地段,杉木采伐后应改换其它树种。更新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大面积植苗造林,二是少数地区可以控制采用萌芽更新。  相似文献   

13.
黄连木结实期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连木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点,最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阳坡造林的良好树种。本文对黄连木结实期大树的年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调查,为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黄连木林的营造及经营管理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杂交马褂木幼林为供试对象,进行不同肥料种类和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追肥1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以施洞氮复合肥0.25kg/株和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追肥3a后,各施肥处理间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没有显著差异,以施尿素0.25kg/株的树高生长量最大,胸径和树高生长量分别为3.09em和1.85m,比对照分别提高72%和111%。综合成本效益考虑,适合推广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依次为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1ks/株、马褂木无机专用肥0.25k∥株和尿素0.25kg/株。  相似文献   

15.
闽北山地7种阔叶树种造林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化桐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62-63,77
通过对福建省邵武市的马褂木等 7种阔叶树对比试验林的调查 ,分析 7种不同阔叶树林分的生长效果 ,结果表明 :在Ⅱ立地级上生长速率最大的是鹅掌楸 ,其次是桤木和闽粤栲 ;在Ⅲ立地级上生长最快的是鹅掌楸和火力楠 ,而桤木生长较差 ;鹅掌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是一种理想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  相似文献   

16.
两种混交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混交度是描述混交林中树种混交程度的重要空间结构指数。由于传统混交度仅以对象木与最近邻木之间的树种异同为基础,并不考虑最近邻木之间的树种差异,不能完全反映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本文在传统混交度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混交度即树种多样性混交度。通过比较,树种多样性混交度更能反映树种相互隔离程度,是一个较好的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相似文献   

17.
浙西北天然次生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群落植物生长型构成以及各层次植物物种的重要值,采用多种测度方法计算了群落各层次植物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浙西北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各层次优势种比较明显,乔木树种以青冈为主,灌木树种以柃木和檐木占优势,草本植物则以箬竹为主;(2)该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植物物种比较丰富,乔木树种种数最多,草本植物稀少;就各层次而言,草本层物种数最多,乔木层和灌木层比较接近,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的趋势是灌木层最高,草本层最低,乔木层居中;以多种指标计算各层次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均显示,灌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草本层最低,尽管草本层具有最高的丰富度;(3)封育时间长、人为干扰轻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标以及数量指标,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枸杞种植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枸杞不仅是盐碱地利用的重要经济树种,而且也是重要的生态树种。它具有较强的改土和保持水土作用、以及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分析河套灌区盐碱地枸杞的种植效益,结果表明:种植枸杞3年,0~40cm土壤由表层向下分别脱盐77.97%、69.19%、44.98%,且Cl-、SO42-、Na++K+下降较为明显;枸杞是河套平原传统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每公顷的纯收益约在35 898.7~43 110.7元之间;同时,它在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亚热带几种森林类型下土壤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在本底条件一致的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天然阔叶林及杉阔混交林林下土壤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量重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总孔隙度和最大含水量为天然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0.001细微颗粒百分含量为阔叶林〈杉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林;土壤PH伙阔叶林〉杉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速效P,速率K,全N和有机质含量均为阔叶  相似文献   

20.
The productivity of traditional agrisilviculture system (agricultural crops + tree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spects of mid-hill situation in Garhwal Himalaya, Uttarakhand, India during the 2004-2006. A total of 19 tree species were studied in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aspects, out of which 17 tree species were selected in northern aspect and 12 tree species in southern aspect for phytosoc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rees in agrisilvicultural system. The most dominant tree species are Grewia optiva, Celtis australis and Melia azedarach and successively grown under traditional agrisilvicultur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productivity of all tree species was 3775 kg·ha-1·a-1 in northern aspect (site-N) and 3101 kg·ha-1·a-1 in southern aspect (site-S). G. Optiva had the highest productivity in both site-N and site-S among the tree species, followed by M. Azedarach, Quercus leucotrichophora and C. Australis. The dominant agricultural crops were Eleusine coracana in summer cereals, Phaseolus vulgaris in summer pulses-oilseeds and Triticum aestivum in the winter season in the area. The average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crops in northern aspect was about 16% higher than that in southern aspect under traditional agrisilviculture system. The sole agricultural crop productivity (without trees) in northern aspect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southern aspect. An obvious difference in annual productivity of trees and agriculture crops was observed between northern aspect and southern aspect. The overall productivity in traditional agrisilviculture system (crop + tree) was 24% (in northern aspect) and 21% (in southern aspect) higher than that in sole cropping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