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麻黄(Oasuarina equisetifolia)又称驳骨树、马尾树、澳洲铁木,属木麻黄科,是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主要树种,也是我市沿海防风固沙农田防护林的先锋树种之一,为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径70cm。其树干通直,主根深长,侧根发达,具有根瘤菌共生,喜光,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盐碱,适宜在滨海有机质和含氮量很低瘠薄的沙土上迅速生长。它与湿地松混交造林形成复层混交林,筑成沿海防护林带,防风固沙抗风力强,10级以下风力能正常生长。多年来,我市在沿海育苗营造不少木麻黄防护林带。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育苗实践,对木麻黄种子育苗进行不同方式试验,摸索出几点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论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海防护林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部分 ,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海岸线长 ,营造沿海防护林时间早 ,规模大 ,成效好 ,50年代在粤西滨海沙地营造木麻黄成功 ,防护林带成为沿海地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屏障。通过对建设沿海防护林必要性的论述以及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沿革情况的回顾 ,提出了沿海防护林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南岸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及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慈溪市沿海防护林土壤改良、树种选择、支架防风、抚育管理等技术,造林成活率达到91%以上,为浙江沿杭州湾一带的沿海防护林实施提供借鉴.同时通过防护林带典型样地调查,以及长期定位观测站、专题调查等方式,开展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监测,沿海防护林生态效益价值为5 715.425 9万元·a-1.  相似文献   

4.
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结构及其随离岸距离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内设置42块样地(10 m×10 m),采用样方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以空间代替时间,以种群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探讨烟台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同时,分析离岸距离不等的黑松防护林的种群结构窄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岸黑松防护林种群径级的数量分布基本上呈倒J型分布,表明黑松种群处于稳定发展的时期;黑松生长与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黑松胸径、单株生物量与密度的关系均符合负指数函数模型,树高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在距离海岸50~500 m范围内,黑松种群密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平均胸径和平均冠幅均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海陆相互作用产生的环境异质化可能是造成黑松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厦门市集美东海湾沿海防护林带后移规划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汤养麟 《防护林科技》2003,(1):64-64,71
根据防护林带后移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福建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特殊保护林带建档调查与档案管理技术方案》中的有关技术规定,结合城市绿化、美化环境的要求,进行防护林带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6.
奥地利黑松为欧洲黑松(pinus nigra)的一个变种,天然分布于奥地利南部、意大利中北部、波兰南部及南斯拉夫和阿尔巴亚尼。分布区年降水量为600~1000mm。它是寒温带山地树种,耐寒性强,垂直分布范围250~1800m,适宜于在各种土壤中生长。其主干通直,主枝短,分枝密,木材坚硬,根系发达,抗性强,是荒山绿化及营造防护林的优良树种。我国引种奥地利黑松已有多年历史,现在北京、辽宁、庐山、  相似文献   

7.
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应性测试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蓬莱市在82km长的海岸线上建起了400多hm^2的沿海防护林带。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为黑松、刺槐。近几年,由于海水倒灌,气候干旱以及病虫危害等原因,部分海防林出现树木成片枯死现象,使林相整齐的沿海防护林残缺不全,降低了防护效益。因此引进筛选出适应性强,抗病虫危害,具有良好防护性能的林木新品种,对我市甚至整个北方沿海防护林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省林科院的指导帮助下,自1997年开始,我们从胶南引进了火炬松、刚松、鲁刺11号、鲁刺13号、白蜡等5个林木新品种,在北沟镇聂家村海滩上进行了栽植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该文在对山东省沿海沙质岸黑松防护林进行典型调查基础上 ,应用数量化的方法 ,对影响黑松林分树高生长的立地质量进行数量化评价 ,从中筛选出土壤质地、成土过程、土壤有机质含量 3个立地因子作为类型因子 ,把黑松防护林地划分 36种立地类型 ,并进行生长预测。  相似文献   

9.
沿海黑松防护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制适用于沿海防护林的黑松立木材积表,可为黑松防护林生长监测提供理论数表。通过外业标准地调查,取得191株标准木数据,用其拟合立木材积生长模型,分别编制出黑松一无和二元立木材积表。经检验适用性较好,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沿海黑松防护林更新改造技术针对山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现状和特点 ,从实现防护功能和效益出发 ,根据不同的林分类型 ,选用林冠下更新造林、留伐桩萌芽更新、隔行更新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带状更新以及抚育改造等适宜沿海基干林带黑松防护林的改造方式及配套技术 ,采取稀疏林补植、林下种植灌木或绿肥压青、封禁保护枯落物、修枝抚育等有效措施 ,提高林地覆盖度 ,促进林木生长 ,增强防护功能 ,同时培肥林地土壤 ,显著提高沿海防护林的质量和效益。可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或技术转让。联系单位 :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地  址 :2 5 0 0 …  相似文献   

11.
马义 《防护林科技》2016,(11):108-109
黑松是大连地区沿海防护林造林的重要树种,根据黑松在大连开发区的生长状况,分析了黑松、油松、樟子松的根系、树高和胸径生长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黑松的根系、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均超过油松、樟子松,生长曲线呈缓-快-慢"S"形曲线。  相似文献   

12.
建立沿海防护林主要目的是减弱海陆风的风力及其引起的风暴潮、飞沙、飞盐对岸基受防护区域的破坏,防护林区域风场的特征是评估其防护功能的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省滨海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带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梯度系统观测数据,对木麻黄防护林带前沿海滨,防护林带内垂直分层风速、风向及林带后不同位置周年连续观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典型木麻黄防护林带的风场特征及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1)林带前沿观测到海陆风频率为64%,林冠上方观测到的海陆风频率为73%,表明观测区域是以海陆风为主风向.(2)在最大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3.2%、33.1%、6.6%、10.0%、15.1%;在年均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6.8%、65.0%、23.4%、28.4%.(3)1 a的观测期内月均风速最高为4月的3.77m·s-1,最低为8月的1.66 m· s-1.(4)防护林区域不同防护位置风速平均日变化规律是白天高于夜晚,日出后风速逐渐升高,到午间11:00-13:30时风速最高,13:30时后风速逐渐减弱,19:00-7:00时平均风速变化比较平稳.(5)防护林带内不同高度风速日均整时变化趋势相近,相比冠层内部各高度,冠层顶部高20 m处风速最高,且有更多比日变化振幅小的脉动波动.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林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田防护林建设占用土地,与滨海平原区人多地少相矛盾。为达到占用最少土地而较快地获得最佳防护效果的目的,通过对木麻黄生长情况的对比分析和对林带降风效应的试验研究,提出营建农田防护林的树种选择和林带宽度、走向、带间距、疏透度等设计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 单一农田防护林带的防护效果是有限的,自成体系的农田防护林网是较理想的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强大的旱风经过农田防护林带,由于林带的连续作用,使风速逐渐被削弱,夹杂物被沉积,从而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本文就气流随着通过林带数目的增多,而被逐渐削弱的一般规律加以阐述,以此来说明防护林的连续防护效益,为今后合理的设计防护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Gasuarina eqnisetipolia L.)耐盐碱,抗风沙,是营造沿海防护林的理想树种。一九七五年以来,苍南县宜山区白沙公社在沿海堤塘上营造了木麻黄防护林带12609米,65940株,初步显示出防风抗沙,固堤保田的效能。一九八二年五月,由于人为破坏,使该公社七河大队312米的防护林带毁于一旦。翌年,被伐的防护林陆续长出萌条,与同等立地条件下营造的实生林相比,高、径生长量均占明显优势。为此,我们于一九八四年初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木麻黄不同株行距配置抗台风效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不同密度的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抗台风效果进行风害调查,结果表明:沿海防护林带采用“窄行宽株”的配置方式是提高防护林抗击台风性能的最佳方式;在各种密度中,以1.3m×1.7m的栽植密度抗风效果较佳;造林密度越小,其抗风能力就越弱  相似文献   

17.
黑松是荒山绿化和营造沿海防护林的首选树种,也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为满足造林绿化的需要,缩短育苗周期,实现周年黑松培育,我们于2002年10月开始探索黑松大棚容器育苗技术,至2003年4月苗木高度达10cm左右,基本达到木质化,初获成功。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福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难的问题,在平潭岛进行了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带更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林带边耕地上营造的木麻黄生长良好。据测定,普通木麻黄年均生长速度达1.08m,粗枝木麻黄年均生长速度为0.72m;普通木麻黄生长速度超过粗枝木麻黄,两者差异极为显著;原耕地新造木麻黄带生长速度超过原为林带迹地新造的木麻黄林带,两者差异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一) 辽宁省法库县属于东北西部农田防护林营造林区。至1985年农田防护林带面积占被保护耕地113.6万亩的5.1%,超额完成了省规定的指标。慈恩寺、丁家房、柏家沟、三面船、依牛卜、灯士卜等乡镇的农田防护林,已基本形成农田防护林体系,长势较好,能够发挥防护作用。如慈恩寺乡1976年春季使用杨大苗营造的农田防护林带,现在平均树高13m,平均胸径18.6cm。该乡边家村的林带达到平均树高18.2m、平均胸径26cm。 (二) 1985年8月19日第8509号(以下简称9号)台风从海上进入我省,经海城、沈阳转向东  相似文献   

20.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