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有机食品开发问题初探高树铭“有机食品”(OrganicFood)是近年来从国外引人的新名词,它的开发是建立在有机农业的基础之上的,而有机农业的发展对解决化学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退化与能源危机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同时由于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2.
有机农业理论是指导有机农业生产的思想保证和思路源泉,目前已在国内传播并对我国有机农业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主要有三种:自然农法(Natural farming),自然农业(Natural agriculture),永续农业(Permaculture),在对其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后,根据我国国情,简要分析了其对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农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与环境问题加剧 ,以及自然农业思潮的复苏、兴旺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跨越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替代农业”、“超石油农业”等。随后 ,在生存环境越来越被世人注视的形势下 ,“可持续农业”又出现在世界农业发展方向的标牌上。专家认为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2 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将呈多元化格局 ,不同的国情将产生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与模式。比如 ,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国为代表的经济、科技和资源实力型农业 ;以荷兰、以色列…  相似文献   

4.
推广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现代农业新理念。对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条件、生产体系和预期效益进行了论述。认为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城乡居民食品安全提高民众身体素质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高效有机循环农业,建立种植业与养殖业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对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海南省品牌农业建设现状分析入手,阐述了品牌农业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当前海南省品牌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快推进海南品牌农业发展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6.
宜昌市农业“三品一标”现状及监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宜昌市农业“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今后农业“三品一标”的监管对策,对宜昌市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尤其是对农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区的农村能源工作在区党委和区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自治区林业局的直接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能源建设方针,依靠科技进步,以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全面发展为目标,将农村能源建设置于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之中,使农村能源工作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1.创建并推广“恭城模式”,开展“152”能源生态农业建设。1997年全区能源生态农业恭城现场会以来,为加大“恭城模式”的推广力度,在全区开展了“100个能源生态村”、“50个能源生态乡”、“20个能源生态…  相似文献   

8.
建设“千元山”,是林业实现“绿起来”、“富起来”第二步目标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加快农村特别是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希望所在,是缓解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矛盾、拓宽农业发展领域的根本出路,是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力、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加快生态环境改善、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的必然选择,对于促进我市“农业安市”市策、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效林业和“千元山”两个概念,总体讲是一致的,但又有所区另u。高效是一种动态的、比较的概念,是相对于过去低产低效…  相似文献   

9.
“文明生态村”是根据河北省具体情况,如何摆脱农业和农村困境,使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发展”的农村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IT到地产,从电子商务到饮料业……这些与农业搭边或不搭边的商业大亨们纷纷看中了一块处女地——有机农业,这或将给有机农业带来一场深刻变革。这些携巨资、有实力的大亨们进军有机农业,在规范有机农业、增强其话语权的同时,也存在着挤压小农生存空间、因土地流转而难以保障失地农民长期利益的隐忧,这不仅有悖有机农业真正的内涵,也或将成为未来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