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英琴 《甘肃林业科技》2007,32(3):50-54,81
中国古典园林是集建筑、园艺、书画、文学、音乐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对音乐审美的本质,园林审美与音乐审美的关系,音乐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古典园林中音乐审美的实践等分析,阐明了音乐在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颜亮 《园林科技》2009,(2):28-29
中国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时代.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代。中国园林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诗情画意”,也就是“意境”美。园林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小品等形式巧妙布局,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艺术景观,置身其中,情景交汇、心与物融,感受到“田园诗”一般的意境,而东晋陶渊明的“田园”风格,对于中国园林文化就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花木是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魅力和特色的重要载体,是重要的审美对象。园林花木以其优美的姿态、缤纷的色彩、诱人的芳香、绚丽的变化、隽永的意境及人文内涵而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应在现代园林造景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东园林学会园林经营管理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10月31日.在广州市越秀公园召开园林经营管理座谈会.广州市、汕头市和清远市的20多名会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唐梅志主任委员总结了本届专委会5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各地会员交流了几年来园林管理体制改革及经营管理、公园免费开放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与高等园林教育改革阎振华马文起(河北林学院林经系园林专业保定071000)(天津市官港森林公园天津300274)关键词现代园林,园林产业,园林科学,园林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S7-4THEDEVELOPMENTTENDENCYOFMOD...  相似文献   

6.
李金宇  吴怡 《广东园林》2021,43(3):92-96
琴与园林关系密切,许多园林题名都以琴命名,抚琴、听琴的环境也以园林为佳。园林听琴分为,听有形之琴和听无形之琴。无形之琴,也就是意会之琴,是听自然之音入耳后以琴声比拟。琴在园林中有身份定位、娱情忘忧、清音造境的功能,隐喻了一种雅文化,暗合了中国古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方式。园林中营造的虚实琴境,散发出的艺术氛围,是一种特有的雅赏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北疗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追求形式美与意境美的有机结合。近代则实现了传统园林向公园的转型,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居住与休闲分开。当代园林也基本上以公园性质为主。然而当代园林的建造,许多只注重仿景缩景,诸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之类,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为明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构成及特征;以《花月痕》小说为研究载体,着重从园林审美角度和文学审美角度对该小说中的审美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主要由园林植物审美、园林建筑审美、园林人物审美构成,且园林审美有主客观相结合的特点;而悲剧审美为该小说的审美归结点;且园林艺术与其它门类艺术是异质同构的。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审美和中国古典园林文学审美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经济水平的逐步上升和海外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岭南园林在技艺、审美等方面兼收并蓄,开放灵活,于中国古典园林独树一帜。乾隆年间,广州一口通商,贸易与时代的需求使行商庭园大势崛起,成为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重要例证。与此同时,广州花地亦涌现出大量兼具观赏和售卖花木之用的私家园林。以醉观园为例,其颇具规模的水池、建筑半围绕布局并有亭、桥、廊联通的线性游径是对行商庭园构景手法的承袭;而园中水形盘曲、花木丰盈、叠石奇巧又呈现出岭南传统水石景的精粹。作为城市历史景观,醉观园于空间营造与意蕴表达之间触发地域文化感知,随之而来的山水审美体验也极富粤中特色。  相似文献   

10.
园林地被植物,是具有一定观赏价值,铺设于裸露地表或种植于林间空地的包括草本、低矮木本、攀缘性藤本在内的覆盖植物。在城市绿化中,那些植物体一般比乔木矮小,所组成的枝叶层紧密地接触或靠近地面的灌木、花、草等,都可统称为园林地被植物。甚至,园林界有人把对斜面、立面有覆盖和装饰作用的植物都视作地被植物。园林地被植物的培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已有悠久的历史,十六世纪以前,就出现了庭苑草坪和园林草坪。近年来,随着园林事业和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园林地被植物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也  相似文献   

11.
刘音  陈崇贤 《广东园林》2020,42(6):81-85
中国古典园林审美不仅仅在中国文化体系中进行讨论,随着全球化进程,西方语境学者也逐渐涉及相关的内容。尝试寻找一种跨文化的“他者”视角,梳理近3个世纪以来西方语境的中国古典园林审美认知经历的3个主要阶段。以18世纪为开端,经过19—20世纪借助西译艺术著作和海外园林建设实现对审美理解从印象到真实的转变,到进入21世纪后诞生的跨学科的诸多新观,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以中国传统园林审美为代表的打破自身线性历史的闭关自守,回归全球语境的未来中国古典园林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世界园林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发展、交融、成熟过程,到本世纪末,已基本形成了诸如以中国园林为主调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欧式水景园林为主调的规则式园林;以英国庭园为主调的混合式园林等三大模式。但是,随着世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在过多地探讨上述所谓“模式”的如何?而是更多地从人类栖息环境中重新悟出道理。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国际园林发展的一个基本动态。  相似文献   

13.
园林与文学二者都是艺术的反映,是人们在生活中提炼和积累起来的,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互相促进,互相联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园林以特有的形式特性,如造园要素、色彩、线条、质地,花草的芳香、园林的音乐等,向游园者传递着审美信息。而文学却是一种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经过作者精心构思和创作而达到一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4.
浅析日本园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园林始于皇家园林,随着历史的发展又出现了武家园林、寺院园林和公共园林。它的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第一是飞鸟奈良时代的自然山水为骨干的池泉式园林;第二是平安时代以舟游式为主的寝殿园林和净土园林;第三是镰仓幕府时代的回游式池泉园林和枯山水;第四是室町幕府时代的回游和舟游结合的池泉式园林以及由枯山水发展来的石庭;  相似文献   

15.
园林小品作为城市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美化环境、供人休闲、改善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为了使它更好的服务大众,园林小品互动设计的推广和应用,将通过优化人与物的情感交流,积极引导观众与之互动,从而对消除人们日常工作的疲劳,减轻人们的压力,增加人们的乐趣,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为居民创造和谐的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林竹审美意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子因其特殊的审美价值和自然特性,大量的被应用于中国园林.通过对竹崇拜、竹审美意识的研究,归纳竹的审美特征,为以竹造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琉球王国是位于中国东海的古代政权,曾拥有具有地域特点的历史园林,其中属于琉球王族的园林是该古代王国历史类型园林的典型代表。梳理史料,将琉球王族园林发展划分为生成期、转折期、成熟期3个阶段;结合各园林的位置、功能等因素,王族园林分为宫内庭园、内苑、外苑3个类型。琉球王族园林类型明确,在布局上模仿中国,在功能上突出外交功能。对历史上琉球王族园林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东亚园林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纵观文人园林的发展,从起源到形成、兴盛、极盛,无处不存在着竹的身影,可以说竹始终贯穿着发展的始末,其与文人园林的本身特性是分不开的,但也与竹子被文人所赋予的高尚、节操不无关系,而文人对竹子的种种赞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竹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野草的特点、观赏习性,探讨了野草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适用的场所,提出了野草应用的建议及可以选择的野草种类等。指出了野草的自然、野趣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将在园林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宋明岭南园林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版《中国园林史》在记述南汉宫苑园林之盛之后称:“此后岭南园林发展情况,缺乏文献记载,实物更无迹可考,看来远不如中原之盛。清初,岭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私家造园活动开始兴盛,逐渐影响及于潮汕、福建和台湾等地。到清中页以后而日趋兴旺,在园林的布局、空间组织、水石运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风格之一。”〔1〕这段论述,虽然肯定了岭南园林至清初渐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但将自宋至明近700年间岭南园林的发展脉络描成空白,并不符合史实。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