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
主要探讨了连续温度及波动温度对中华稻蝗卵维持和消除滞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低温处理的中华稻蝗卵,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62%左右的卵进入了滞育,而在30℃的温度条件下,虽然累计孵化率达74%,但孵化断断续续很不整齐;低温对中华稻蝗卵滞育的消除效果明显,消除滞育的低温处理期间需40 d以上;从低温转移到高温条件后,高温有降低中华稻蝗卵滞育强度、促进中华稻蝗卵滞育消除的作用;8、2 5℃交替温度处理,中华稻蝗卵滞育的强度出现可逆变化,这种可逆性变化,对于卵块维持滞育、抑制秋季或冬季的发育、保证越冬卵的安全越冬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2.
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滞育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凤蝶峨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周期对美凤蝶滞育的诱导作用与温度有关,在20℃的恒温条件下,光照在12~13 h范围内,随着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个体增加,在光照时间短于12.5 h后达到100%;在25℃时,光照时间在11~13.5 h范围内,随光照时间的缩短,滞育率增加,但没有出现全部个体滞育的情况,最高滞育率为94.5%;在30℃时,在实验光周期范围内没有出现滞育个体.温度对滞育的影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滞育率下降,当温度上升幅度达到30℃,无论长短光照条件下均不出现滞育个体.只有在短光照条件下,低温才有利于滞育,而长光照和高温则有利于个体的发育而抑制滞育产生.短光照对滞育的诱导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在20℃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3 h 11 min:10 h 49 min;而在25℃恒温条件下,美凤蝶的临界光周期为LD 12 h 49 min:11 h 11 min.随着温度的升高,临界光照长度缩短.美凤蝶对光周期的敏感期为5龄幼虫.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不同采集时间及温度处理对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集时间设间隔1d、3d、5d,在8℃保存前后进行或不进行15℃缓冲,设4种温度处理类型共12种处理组合,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集时间为间隔5d的孵化率或显著高于1d、3d,或与1d、3d无显著性差异。花绒寄甲卵8℃保存前后进行或不进行15℃缓冲,对其孵化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采集时间为间隔1d、3d或5d均是如此。综合本研究结果,考虑花绒寄甲卵卡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可考虑每隔5d收集卵一次,平均孵化率最高可达97.77%,校正孵化率为82.73%,8℃保存前后是否需要进行15℃缓冲处理,可视具体试验需求而定。  相似文献   

4.
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a punctata卵置于不同温度和日照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在20~27.5℃恒温条件下,卵的孵化率约为90%,30℃时孵化率急剧下降,35℃时全部不能孵化;发育历期在30℃以下时随着温度的上升而缩短,但32.5℃时略有延长;38℃和41℃高温脉冲均能显著降低卵的孵化率,且41℃高温脉冲能显著缩短卵的发育历期,但38℃高温脉冲对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日照时间的延长,马尾松毛虫卵的发育历期缩短,但孵化率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内,采用人工饲养的方法测定了美国白蛾越夏蛹的发育与温度和光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80%、光周期LD12∶12条件下,25,28,30℃饲喂化蛹的美国白蛾,蛹滞育率分别为35.48%,42.71%,0,蛹的死亡率分别为25.81%,14.58%,8.91%.30℃的饲养条件下不能解除已经进入滞育状态的蛹,在全暗条件下滞育蛹可解除滞育,但蛹期明显加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钟萼木(BretschneiderasinensisHemsl)种子进行各种处理,然后进行发芽试验.以及直接将新采集的种子和离体胚进行发芽试验,并进行生物鉴定(白菜籽发芽试验),研究了钟萼木种子生理休眠特性及打破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种胚、内种皮及胚乳内的抑制物质虽可引起种子休眠,但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内缺乏萌发促进物质和酶活性低;用30kg/100mL的赤霉素溶液浸种24h或低温(5℃)层积60d,可解除种子休眠,萌发率由8.00%可提高到87.00%~96.00%,低温层积后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25℃,20℃,其次是变温条件(昼30℃,夜20℃);将种子置于聚乙烯薄膜袋内低温(5℃)干藏120d,也可解除休眠.低温干藏120d后再层积20d,解决休眠的效果最佳,如此处理置床后第三天即开始发芽,9d完成萌发过程,萌发率达94.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的影响,明确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主控因子和幼虫敏感龄期,为深入研究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型防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设置4个温度(21、23、25和27℃)和7个光周期(L8∶D16、L10∶D14、L12∶D12、L13∶D11、L14∶D10、L15∶D9和L16∶D8),统计和比较2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阐明光周期和温度对美国白蛾滞育和临界光周期的影响; 23℃条件下,在美国白蛾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分别给予长光照(L16∶D8)和短光照(L10∶D14)交替饲养处理,统计和比较32种不同处理下美国白蛾的滞育结果,明确光周期诱导美国白蛾滞育的敏感龄期。【结果】在21、23、25和27℃条件下,光照时间小于13 h,可导致美国白蛾滞育发生,光照时间达到16 h,美国白蛾个体继续发育而无滞育发生,光照时间在13~16 h之间时,滞育同时受光周期和温度调控,且滞育率随光周期增长或温度升高均呈下降趋势。21、23、25和27℃条件下的临界光周期分别为14 h 58 min∶9 h 02 min(L∶D)、14 h 45 min∶9 h 15 min(L∶D)、14 h35 min∶9 h 25 min(L∶D)和14 h 24 min∶9 h 36 min(L∶D),临界光周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短光照对美国白蛾滞育诱导具有累积效应,美国白蛾幼虫3龄、4龄和5龄对光周期诱导滞育最为敏感。【结论】美国白蛾属典型的长日照发育-短日照滞育型昆虫,光周期在美国白蛾滞育诱导中发挥主导作用,温度伴随光周期发挥作用,低温和短光照利于滞育发生;临界光周期受温度调控,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美国白蛾对光周期诱导滞育具有累积效应,感受光周期最敏感的阶段为幼虫3~5龄。  相似文献   

8.
在人工气候箱内设7个温度处理松白粉蚧成虫,9个温度处理松白粉蚧卵。结果表明:温度对松白粉蚧越冬代成虫死亡率、产卵量、卵孵化率有显著影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约为13℃,有效积温为456.7日度,发育最适温度在25℃左右;在21~27℃时,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差异不显著,但在33~36℃,卵几乎不孵化,用线性日度模型、王氏模型与Logistic模型对卵的发育速率进行拟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拟合度。试验结果与野外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高温是新侵入地区松白粉蚧夏季种群数量显著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明黄脊竹蝗的胚胎发育特征、历期和卵滞育的发生阶段。[方法 ]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形态和发育历期,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蝗卵的含水量和胚胎长度、触角长度、头幅大小进行测定。[结果 ]在25℃恒温条件下,黄脊竹蝗的胚胎发育分为10个阶段,产卵后第2—5 d为第I阶段,第6—9 d为第Ⅱ阶段,第10—16 d为第Ⅲ阶段,第17—24 d为第IV阶段,第25—32 d为第V阶段,第33—75 d为第VI阶段,第76—85 d为第VII阶段,第86—92 d为第Ⅷ阶段,第93—100 d为第Ⅸ阶段,第101—109 d为第X阶段。胚胎发育可分为4个发育时期:第Ⅰ阶段和第Ⅱ阶段为胚胎起始发育期,第Ⅲ阶段和第Ⅳ阶段为胚胎的快速发育期,第Ⅴ—Ⅶ阶段为缓慢发育期,第Ⅷ—Ⅹ阶段为恢复发育期。产卵后第45 d之后卵粒进入滞育发育,卵滞育发生在第VI阶段。[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黄脊竹蝗胚胎发育历期及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为明晰黄脊竹蝗卵滞育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环境下,对不同温度条件下蠋蝽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对蠋蝽卵的孵化率、幼虫存活率以及雌虫产卵量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蠋蝽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存活率等影响显著,其中蠋蝽发育历期在20℃时需要42.3 d,而在30℃时只需29.0 d。  相似文献   

11.
用紫外荧光法测定鞭角华扁叶蜂末龄幼虫及滞育预蛹血淋巴中多胺的动态.结果表明:鞭角华扁叶蜂血淋巴中含有8种多胺,其中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尸胺(Cad)为普遍存在的多胺,其发育的不同阶段,多胺的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在滞育预蛹的血淋巴中Spm一直保持较高的含量,并在整个滞育期间存在2个峰值;在滞育的前5个月中血淋巴中不存在Spd,之后Spd突然出现,且含量迅速升高;Cad的代谢较平稳,在化蛹前稍有下降;Put的含量除在滞育后3个月左右有较大的峰值外,其余阶段的含量均较高,并在化蛹前有升高的趋势.总之,多胺可能参与鞭角华扁叶蜂预蛹滞育过程.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光照对松褐天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0年在浙江省杭州市研究了温度和光照对松褐天牛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为:在正常情况下,松褐天牛1代,以4龄幼虫越冬,在光照16h(6-22时),适当升温(12-15℃)时部份幼虫能够化蛹或者羽化成虫,短日照8h(6-16时)抑制幼虫生长,或者产生滞育幼虫,逆反自然界正常日照能诱发幼虫滞育,临界光周期虫态尚待继续观察,8月中下旬产的卵,孵化的幼虫以3龄幼虫在树皮越冬,不能蛀入木质部。  相似文献   

13.
昆虫滞育诱导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昆虫滞育诱导的诸多环境因素。对昆虫滞育诱导起作用的有光周期、温度、湿度、食料、激素等,其中光周期和温度是主要因素,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有长日照型、短日照型和中间型,同时昆虫对光周期的反应存在着地理差异,而对温度的反应则有冬滞育和夏滞育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松毛虫光周滞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敏感的虫龄内,松毛虫对短光周的反应,随着幼虫发育进度的不同而不同,初龄对短光周最敏感,2龄开始减弱,到4龄时,幼虫基本上就丧失了对短光周的反应。在脱皮时,幼虫对短光周刺激的反应较明显,在两次脱皮之间,幼虫的反应较弱,短光周处理时间越长,幼虫在3-4龄时进入滞育的比率也越高,这可能与昆虫体内保幼激素含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小悍蟋若虫发育的光周期反应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小悍蟋若虫发育的光周期反应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5℃条件下,小悍蟋若虫发育明显受光周期的影响,长日条件下的若虫发育明显快于短日条件下的若虫发育.当若虫先于LD 12∶12 h条件下发育后转移至LD 14∶10 h、LD 16∶8 h,能够显著促进若虫发育,反方向的转移则会抑制若虫发育.但LD 14∶10 h与LD 16∶8 h之间的光周期变化对小悍蟋若虫发育几乎不起影响.变化光周期对小悍蟋若虫发育的影响与光周期变化的时间、变化方向及低龄若虫感受的光周期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6.
枯叶蛱蝶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水份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了解枯叶蛱蝶滞育机理,利用重量法,测定了非滞育成虫和越冬成虫不同发育阶段水份含量。结果表明,非滞育成虫水份含量在在59.6363%~62.5388%之间,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9%;成虫羽化初期水量含量较高,后期含量下降。越冬成虫水份含量在54.9866%~67.6164%之间,变化幅度较大,达12.63%。枯叶蛱蝶成虫水份含量可能与取食和不同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17.
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郑永祥崔相富吴道圣杨胜利陈绘画关键词鞭角华扁叶蜂、滞育期幼虫、空间分布、抽样技术鞭角华扁叶蜂[Chinolydaflagelicornis(F.Smith)]属膜翅目(Hymenoptera)、扁叶蜂科...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的虫口密度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创建了鞭角华扁叶蜂滞育幼虫虫口密度的半方差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已知种群密度观测值估计其他空间位置上的未知种群密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