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油茶种实数量性状多样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海南省油茶资源分类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以分布于海南省9个县(市)20个乡镇的21个老油茶林分为研究对象,对其油茶种实的10个数量性状指标进行了观测,并对其种实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性、相关性及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海南油茶的平均单果质量为42.46 g,最大单果质量为156.87 g,其单果质量较集中分布于28.21~39.07 g这一等级内,其平均鲜出籽率为32.87%,最高可达52.00%,大部分在25.45%~39.61%的范围内;海南油茶种实数量性状变异大,大多数性状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10个种实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9.36%,而其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其种实数量性状类型丰富且均匀度较高,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749 9。分析结果表明:部分海南油茶种实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海南油茶资源在果实性状方面与高州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较为接近,海南油茶可能是高州油茶适应海南环境的生态型;海南油茶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这是海南油茶良种选育的良好种质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适应广东省种植的高州油茶优良品种,对高州油茶实生后代果实的19个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州油茶果实的各个性状在单株间、单果间、样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样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样地间有15个果实性状的变异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单果间、样地内单株间及总体株间的变异规律,各果实性状根据其变异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基本遵循如下规律: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含油率、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果出籽率、晒干果出籽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纵径、横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高州油茶 Camellia gauchowensis 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转化特点,对不同时期油茶果的 主要经济性状和干仁含油率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6 月份以后,高州油茶果实呈现缓慢生长期、快 速生长期和平稳生长期 3 个阶段,快速生长期的单果质量和果径生长量分别占总生长量的 63.31% 和 38.06%。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经历停滞期、快速上升期和稳定期,在 11 月中旬达到最高值。油茶果在 整个生长期中,鲜籽含水率逐步降低,至 12 月 2 日降至 44.31%。干仁含油率在 12 月初达到最高值,缓 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生长平稳期的增长量对最高值的贡献比率分别为 4.36%、27.21% 和 67.16%。高 州油茶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 4 种组成,其组分比例在不同采摘时期差异不显著。 油茶相邻两个大年间干仁含油率(产量)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4.
油茶无性系鲜出籽率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赣油茶24个优良无性系连续3年的鲜出籽率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关联度研究了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无性系的果实鲜出籽率变化受生长各阶段气温与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影响;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品种与不同时间段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各无性系的鲜出籽率于不同年度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其差异不显著,而同年度不同无性系间鲜出籽率差异显著;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对油茶鲜出籽率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分别是最低气温、目降雨量、十分钟风速及日均气温.  相似文献   

5.
为了选育适合我国种植的广宁红花油茶优良品种,对广东省广宁县及周边地区树龄在40~55 a的99株广宁红花油茶实生后代果实的9个性状方面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干籽质量变异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2.24%,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1%~30.14%之间;各产地按照不同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主要可以分为5部分,干籽质量、鲜籽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为单果籽数、果实质量、果皮厚,再次为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的变异系数较小,变异系数最小的是种仁含油率。含油率的变异系数的波动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野生油茶存在极大的潜在变异价值.以贵州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8个果实性状.结果表明:1)各果实性状分布范围为鲜果重23.7~171.6 g,鲜籽重8.8~73.1 g,籽数8~52粒,干籽重5.1~36.4 g,皮厚1.5~5.98 mm,果形指数0.77~1.58,干仁出油率9.29%~58.63%,鲜果含油率0.46%~15%;变异系数最大为鲜果含油率,最小为果形指数.2)各果实性状在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合朋溪镇的鲜果重、鲜籽重和干籽重均显著大于其余地区,籽数、皮厚、籽数、干仁出油率和鲜果出油率显著大于部分地区.3)大多数性状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鲜果含油率与干籽重和干仁出油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形指数与鲜果重、鲜籽重、籽数、干籽重存在负相关关系.4)主成分分析结果有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9%.本研究结果表明,铜仁地区野生油茶果实性状存在很大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丰富的遗传力,可为油茶良种选育提供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7.
高州油茶优树果实性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揭阳市对10个入选高州油茶优良单株(LW1、LW2、LW3、LW4、LW5、3号、5号、6号、10号、12号)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单株间果实性状存在差异,其中鲜籽重变异最大,变异系数32.98%;果形指数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4.60%;LW3的鲜果含油率最高,达4.93%。根据各选优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确定其选优标准为鲜果出籽率25.0%以上、干出籽率10.0%以上、出仁率40.0%以上,种仁含油率50.0%以上、鲜果含油率3.0%以上。主成分分析表明,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出仁率和干出籽率在果实含油率的贡献率为44.423%。根据制定的高州油茶选优标准和主成分分析法,优良单株LW3、6号、LW2在2种方法中均入选,说明这3株优树可以作为最优良的单株进行繁育与测定。研究结果可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岑溪软枝油茶(Cenxi soft-branched Camellia oleifera)优良种质的筛选,对来宾地区种植的油茶果实数量性状概率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实中单籽重变异幅度大,果高和果径变异幅度小。通过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对果实数量性状进行正态性检验,除单籽重以外,单果重、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鲜籽重和鲜出籽率均符合正态分布,并依据检验结果,对果实的数量性状进行概率分级。  相似文献   

9.
玉屏油茶良种果实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为中国油茶之乡。为了选育可在该县推广应用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对该县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内引进和收集的47个油茶优良无性系的12个果实性状指标分别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县引进和选择的油茶优良无性系果实各经济性状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油茶干籽含油率介于17.22%~42.64%之间,平均值为34.5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果产量与干籽质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鲜果含油率与干籽含油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厚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可将12个数量性状归纳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果型因子、含油量因子和单果籽粒数因子),其累计贡献率为85.705%;依据各主成分贡献率的大小,可选择果大、单果籽粒数多、含油率高和结实多的无性系作为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油茶产量和果实的经济性状,促进油茶经济林的健康发展,以5年生油茶经济林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覆盖措施(稻草秸秆、黑色地膜、油茶壳覆盖)对油茶产量和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措施能够促进油茶树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油茶单果质量、单株果实数量和产量,以黑色地膜覆盖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单株产量增加了45.41%,种仁出油率增加了7.33%,鲜果出油率增加了16.38%,并显著降低了鲜籽含水量,促进了油茶树体的生长,增加了叶面积。因此,黑色地膜覆盖可作为油茶提质增产的有效抚育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遗传变异特性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经济性状、脂肪酸和抗逆性等的遗传变异特性。其中,形态特征包括树体性状、果实性状、枝叶性状;生物学特性包括花器官及花期变异和果实成熟期变异等特性;经济性状包括产果量、果重、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等性状。本文对照国外对油橄榄的研究,综述了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并对油茶遗传变异特性研究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出香花油茶优良品系,对定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的39株5年生香花油茶的生长情况及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具有速生性和早实性,是非常有潜力的油料树种;各单株果实产量的变异度大,其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鲜籽质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照小果油茶选出优标准,文中初选了31号等9个优株。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广西北部的三江、东部的岑溪和南部的南宁3个栽培区,研究了岑软2号、岑软3号2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无性系果实表型性状的地理差异。结果表明:2个元性系果实的单果质量、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果皮厚度、鲜籽数、鲜籽质量、鲜出籽率或千克籽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岑软2号的果径、鲜籽质量、鲜出籽率、...  相似文献   

14.
长林系列油茶在不同分布区域的果实品质差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和推广在当地适应性较好的长林系列油茶良种,对浙江省金华、建德市和江西省樟树市的3个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即长林3、4、18、21、23、27、40、53、55、166号)的果实品质和油茶籽油脂肪酸成分的差异情况进行了调查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下,鲜籽含水率、烘干籽出仁率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品种对鲜果纵径、横径、鲜果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出籽率、烘干种仁质量、干仁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油茶籽油的脂肪酸成分,不同分布区域下亚油酸、亚麻酸、顺-11-二十碳烯酸的含量差异均显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试验地的10个长林系列油茶品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分布区域油茶综合评分值的大小顺序为:金华(0.960)建德(0.315)樟树(-1.275);不同品种的综合评分值,长林27、3、18、4、21、23号的综合评分值均较高。仅考虑第1主成分,各试验地的油茶其综合评分值的排名为:建德(2.771)金华(-0.350)樟树(-2.240),其中以浙江建德的长林27号为最优。  相似文献   

15.
油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44个油茶优良品系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探索油茶不同品系、不同地点种植时其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与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油茶的干籽含油率为13.7%~42.84%,品系间差异较大.(2)油茶的果实主要经济性状与干籽含油率相关性大小为:干出籽率〉鲜出籽率〉每果心室数〉每果籽数〉单果质量〉果形指数〉鲜籽含水率.(3)从3个不同种植点看油茶品系北移时,其干籽含油率明显降低;当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时时,干籽含油率明显增加,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4)油茶种子脂肪酸主要由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组成,不同品系以及同品系不同地点种植时,其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87.15%~92.17%,平均89.45%,变动系数为1.2%;油酸含量77.91%~88.88%,平均83.58%,变动系数为3.1%;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变化相对大些,其中亚油酸含量2.22%~10.36%,平均5.87%,变动系数为31.7%;棕榈酸含量5.78%~10.80%,平均7.67%,变动系数为19.0%.(5)油茶种子各脂肪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油酸与亚油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921,而二者含量之和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茶籽象危害与不同品种油茶果实物理性状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品种油茶的物理特性对茶籽象寄主选择的影响。[方法]调查茶籽象对相同种植条件下的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情况,通过聚类分析评价抗虫性,同时测定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等物理性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茶籽象对不同油茶品种的危害率存在显著差异,危害率在12.4%49.7%之间,而落果中茶籽象的危害率在13.23%91.83%之间,茶籽象是造成落果的主要因素。11个油茶品种分为抗性较高、抗性中等、抗性较差3个类群,3个类群的油茶品种受害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抗性较高类群平均抗虫率达82.23%±5.00%,而抗性较差类群仅为52.47%±6.00%。茶籽象危害与茶果质量、果皮厚度及果实大小密切相关,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危害越严重。[结论]茶果质量越大,越薄,果径越大,受到茶籽象的危害越大。选育抗性品种是控制茶籽象危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钾肥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钾素水平对油茶果实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置了6个不同钾肥用量处理,以8年生的长林53号和长林27号两个油茶无性系为试材在江西永丰开展了施肥试验,连续两年测定了油茶果径、单果质量、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单株结果数、单株果实产量和产油量等指标,比较和分析了不同无性系的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无性系的果实性状和产量对钾肥水平差异的响应均存在大小年差异;结实大年时,钾肥水平对两个无性系果实的果径、单果质量和干出仁率影响不大,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结实小年时,钾肥水平仅对53号无性系单株结实数量和产量造成影响且无明显梯度规律,而27号无性系随着钾肥水平的提高,其干出籽率和鲜果含油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单株果实数量、产量和产油量则呈下降趋势;无论大年还是小年,单株产量均与结实数量关系最密切,大年的产量在油茶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大小年平均产量而言,两品系均以中等钾肥水平的K2和K3处理最优。适量增施钾肥可有效改善油茶结实大年果实性状,提高单株结实数量,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家系间重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提取影响香花油茶果实性状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家系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片和果实性状在各家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叶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81%、69.20%,稳定性较差。叶绿素值和干籽总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1.56%,稳定性较好。除叶柄长与叶片厚、叶片宽无显著相关性及叶片厚、叶片宽与叶绿素值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叶片表型性状指标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果实大部分性状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果皮厚、籽粒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叶周长与果高、果径、种长极显著负相关。从10个果实表型性状中共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793%。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F-1、A-3、F-10、F-2、D-2、G-7、F-4、G-8、...  相似文献   

19.
对广西5个分布点共27株普通油茶实生优树果实进行了5个产量性状(鲜出籽率、干出籽率、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鲜果含油率)和3个品质性状(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棕榈酸含量)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单株间产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鲜出籽率种仁含油率干出仁率,但分布点间鲜果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其它3个产量性状差异极显著;(2)单株间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但分布点间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油酸含量差异显著;(3)5个产量性状相互间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除鲜出籽率与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与干出仁率之间相关不显著外,其它两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4)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存在一定规律的相关性。鲜出籽率和干出籽率均与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呈正相关;干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与油酸含量呈正相关,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无性系岑软2号为材料,研究果实油脂积累过程中主要产量性状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整个测定周期内,鲜出籽率无显著变化;干籽出仁率在9月20日之后快速上升,10月25日之后速度逐渐减慢,11月15日之后达到最高水平;种仁含油率和干出籽率均呈上升趋势,10月25日前上升幅度较大,此后速度减慢,并在11月8日之后达到最高水平;果油率9月27日前缓慢升高,之后进入积累高峰期,11月8日后达到最高水平。果油率、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4个性状指标,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仅与干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建立了以果油率为因变量,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y=-6.402+0.225x1+0.104x2+0.025x3,3个自变量的重要程度为干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在广西不同生态区域,针对岑溪软枝油茶栽培品种,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为果实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