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福建将乐林场1996年和2007年2期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和样地调查数据,根据杉木人工林结构与功能关系构建了耦合关系模型,评价杉木人工林各小班的主导功能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杉木人工林的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的小班比例分别为33.15%、33.70%、33.15%;2007年杉木人工林的主导功能为木材生产、风景游憩和涵养水源的小班比例分别为37.83%、34.27%、27.90%。1996年至2007年10年间以木材生产和风景游憩为主导功能的小班数量分别增加了4.68%和0.57%,而以涵养水源为主导功能的小班数量减少了5.25%。评价结果符合林场实际情况。研究结果旨在为将乐林场杉木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连城县国有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建档小班数据,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中提取581个小班。采用SPSS19. 0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分析了14个小班因子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依据KMO值 0. 5、P(Sig.)0. 05、特征值 1的3个原则,提取出2个公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对2个公因子中的累积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模;将建模方程求得的蓄积利用配对t检验法与实测值进行检验,其结论符合因子分析法结果。分析表明,林分基本因子对杉木人工林林分蓄积量生长作用影响最大;环境立地条件因子影响次之。该结论可为本区域杉木人工林培育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制定森林管理参考水平,计量并核算森林管理活动的合格净碳汇清除量。[方法]采用核证减排标准中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项目的自愿碳标准,选取其中改善森林管理的项目方法学标准,并结合不可抗力及湖南会同县的杉木人工林林地资源现状,进行计量和核算湖南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的合格碳汇量。该方法学标准包括4个碳库,即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枯死木和木质林产品。[结果]对30年生和23年生杉木人工林进行森林管理活动后,林分碳储量变化量和碳汇量都有明显增加。森林管理参考水平在考虑皆伐的碳排放后的净碳汇量为-82.79 t二氧化碳当量·hm~(-2),30年生和23年生的总碳汇量分别为441.00、715.46 t二氧化碳当量;实际合格总碳汇量分别为606.59、881.06 t二氧化碳当量。[结论]不同的森林管理采伐强度对30年生和23年生林分碳汇量的影响差异显著。本文分别基于湖南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参考水平和生态站2代杉木人工林制定参考水平核算会同县杉木人工林碳汇量,结果是基于后者参考水平核算的会同县杉木人工林合格的碳汇量比基于前者参考水平核算的多30 t二氧化碳当量·hm~(-2)。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班区划经营的综合抚育采伐技术对我国现阶段森林经营具有广泛适用性。本文从经营小班区划、经营小班调查、观测区建立、经营小班设计、综合抚育采伐作业要求等环节论述其技术要点,旨在为解决森林采伐、抚育和更新等问题,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15日,资兴市厚玉乡竹洞村上洞组村民赵仁南及其姐夫何昌仁俩人因涉嫌滥伐生态公益林被资兴市公安局森林分局天鹅山派出所执行逮捕。2001年3月初,赵仁南、何昌仁俩人经公开招标以2.5万元的价格取得了本村下洞组“麂头垅”山场的林木所有权,并签订了协议。协议约定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等具体事项及相关费用均由赵、何俩人自行负责。2001年11月30日,赵、何俩人请厚玉林管站工作人员对“麂头垅”部分山场进行伐区作业设计(即1号采伐小班)。同年12月3日,赵、何两人领到了1号采伐小班皆伐杉木材积111立方米的林木采伐许可证,采伐期限为200…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为了维持社会正常的经济运作,木材相关的作业必不可少,如何保持森林采伐作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是一个关键问题。鉴于此,通过了对森林采伐作业简单的梳理,分析了森林采伐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森林群落以及森林养分循环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几点保护环境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促进森林采伐作业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7.
国有林场在森林经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目标功能,研究不同经营目标对林场的森林碳汇价值的影响因素,能够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有助于完善森林的精准经营理论,体现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以湖南省芦头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林地期望价值法、杉木生长模型及木材价格数据,分别以理想核算模式与年核算模式两种碳汇效益核算模式,估算单一木材经营目标、碳汇与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的杉木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碳汇成本以及林地期望价值,并分析不同碳价格和贴现率变动的敏感性变化。结果显示:针对芦头林场的杉木人工林的营林条件,在碳汇与木材复合经营目标下,杉木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为21 a。仅估算木材收益,年林地期望价值为139 690.04元·hm-2;复合收益的理想核算模式期望值为143 034.33元·hm-2,年核算模式的期望值为155 937.80元·hm-2。与单一木材经营相比,考虑碳汇收益后林地期望价值显著提升,两种核算模式下的最优轮伐期随着碳汇价格的增加而呈延长趋势,与贴现率呈负相关;两种碳...  相似文献   

8.
浅析林业设计队伍建设与设计质量管理宋国彬(本溪市林业设计室117000)本溪市林业设计队担负着本溪市年森林采伐作业的设计任务,森林采伐作业设计是森林来伐作业施工前对准备作业的采伐小班进行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因子的测算,从而达到对该作业小班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5年广西林地与森林资源变更调查"一张图"成果,提取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35 085个桉树人工林调查小班,估算并分析其桉树价值及收益。结果表明:广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桉树价值为57.3亿元/年,其中收获期木材价值为7.3亿/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50.00亿元/年,采伐收益为1.6~2.4亿/年。现行公益林补偿标准测算的补偿费用远远低于桉树价值和种植收益,建议制定的生态补偿标准必须符合种植者的利益受损补偿预期,逐步向基于木材价值和潜在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过渡,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桉树林生态改造。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浙江省缙云县200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310个杉木人工林小班数据,采用DPS软件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技术对5种预选生长模型进行拟合,根据相关指数最大、剩余离差最小原则选出最优模型.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拟合效果最好.使用其方程建立杉木人工林各林分因子生长模型,结合相关公式编制出适合当地的杉木人工林经验收获表,并探讨此表在杉木人工林用材林资产评估方面的具体应用,为缙云县杉木林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a type of subtropical fast-growing conifer tree,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 Its plantation area covers more than 7 × 106 hm2, accounting for 24% of the total area of plantation forests in the country. In recent decades, the system of successive plantation of Chinese fi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outhern China due to anticipated high economic return. However, recent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at the practice of this system has led to dramatic decreases in soil fertility and forest environment as well as in productivity. Some forest ecologists and managers recognize the ecological role performed by broadleaf trees growing in mixtures with conifers, and a great deal of studies on mixture effects have been conducted, particularly on mixture species of temperate and boreal forests, but these research results were not completely consist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ependence of the mixture effects in large part to specific site conditions, the interactions among species in mixtures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Although some researchers also studied the effects of mixtures of Chinese fir and broadleaf tree species on soil fertility, forest environment and tree growth status,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about the effects of Chinese fir and its mixtures with broadleaves on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The experimental site is situated at the Huitong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Forest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unan Province (26°40′–27°09′ N, 109°26′–110°08′ E). It is located at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to the low mountains and hills of the southern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at an altitude of 300–1,100 m above mean sea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site is also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 (CERN), 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This region has a humid mid-subtropical monsoon climate with a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of 1,200–1,400 mm, most of the rain falling between April and August, and a mean temperature of 16.5°C with a mean minimum of 4.9°C in January and a mean maximum of 26.6°C in July. The experimental field has red-yellow soil. After a clear-cutting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lantation forest in 1982, three different plantation forest ecosystems, viz. mixture of Michelia macclurei and Chinese fir (MCM), pure Michelia macclurei stand (PMS) and pure Chinese fir stand (PCS),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spring of 198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 and N stocks under these three plantation forest ecosystems was conducted in 2004. Results showed that carbon stocks were greater under the mixtures than under the pure Chinese fir forest and the pure broad-leaved forest, and the broadleaves and the mixtures showed higher values in nitrogen stock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Chinese fir fores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was basically consistent, the value being greater in soil layer, followed by tree layer, roots, understory and litter layer. The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in soil layer were both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biomass in understory and litter layer, indicating that understory and forest litterfall exerted a profound effect on soil carbon and nitrogen stocks under plantation ecosystems. However, correlations among soil carbon, nitrogen stocks and below ground biomass of stand have not been observed in this study. Translated from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5, 25(12): 3,146–3,154 [译自: 生态学报]  相似文献   

12.
商品人工林的环境管理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于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我国林业而言,大力发展人工林尤其是大力发展商品人工林,是保护稀缺的天然林资源和满足社会日益增大的林产品及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商品人工林作为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由于其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不完整,使商品人工林的经营具有病虫害多发、地力维持困难、生物多样性欠缺、生态系统不稳定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其预期经济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树立商品人工林环境管理的思想,制定符合我国国情、林情的商品人工林环境管理策略,是实现商品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新世纪我国生态良好文明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洪雅林场是四川省重要的用材林基地。分析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研究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将指标体系划分为4个层次:总目标层、目标层、类目标层、变量指标层,计算各变量指标得分值,据此对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总目标层得分值0.663 9,总体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状态;森林资源可持续得分值0.776 8、生态环境可持续得分值0.613 4、林场经济可持续得分值0.559 3、社会可持续得分值0.675 0。森林资源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较好,而林场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相对较差,这与林场目前的森林可持续发展现状情况较为相符。  相似文献   

14.
追溯杉木从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被选择为人工造林树种的历史.剖析从古老的杉木混农林制度演变为现行的“大面积连片纯林、大面积炼山整地、大面积杉木连栽”的历史背景和严重的生态后果.引起对现行的杉木经营体制的重新思考,认为应让杉木从纯林回归到阔叶林中去,应按生态系统原理组织杉木的栽培制度来经营杉木林,以实现杉木的可持续经营,这是21世纪的发展方向.提出实现可持续经营的途径7条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森林过量采伐对中国雪乡森林旅游环境的影响,通过对中国雪乡——大海林林业局历年来的采伐量、森林蓄积量变化情况分析及对雪乡原来生态状况的访问、现实生态状况的踏查,对比分析后,阐述了该局现实森林资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过量的森林采伐对森林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自然及人文景观、气候资源及生态环境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同时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差异,明确林龄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福建武夷山脉选择3、12和38年生的杉木人工林,采用Biolog-ECO法研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特征,并对土壤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特性进行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相关性分析,揭示利用碳源的差异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cIntosh多样性指数和McIntosh均匀度指数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在96~168h培养时间内,38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显著高于12年生和3年生(P<0.05)。38年生对酚酸类、胺类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12年生对酚酸类、多聚物和氨基酸的利用强度较大,3年生对多聚物、羧酸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强度较大,并且38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羧酸和胺类的强度显著高于3年生,而12年生和3年生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热图分析结果表明:38年生和12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能够代谢31种碳源底物,而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仅能代谢19种碳源底物。环境因子中,土壤pH、全氮、速效钾和碳氮比能够显著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结论】38年生杉木人工林表土层(0~20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最高,3年生最低,pH、全氮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上升,碳氮比则随林龄增加而下降,因此林龄是驱动杉木人工林土壤生物学和非生物性质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对立地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姚茂和  熊有强 《林业科学》1992,28(3):208-212
通过分析53块样地的调查材料,系统地论述了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与林分及立地的关系,表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具有较强的指示作用,林下植被类型和指示种均可作为杉木人工林立地分类及评价的依据之一。但林下植被的指示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当林下植被发育到一定阶段才有较好的指示能力,而且其外延性较差,林下植被指示作用的调查结果不能无限外推。  相似文献   

18.
陈俊松  赵尘  石迪 《森林工程》2010,26(5):83-86
为比较人工林的不同林分在不同林龄下的经济效益,依据与当地林业生产企业的资料和数据,采用净现值法、内部收益率法等经济分析方法,分别对不同龄级的杉木、马尾松和桉树人工林的动态收益进行分析,并对工资水平、成本、税费、木材产量和价格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林分和龄级人工林的净现值均大于零;桉树林的内部收益率最高,木材产量和价格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速生丰产优质杉木林经济效益分析及伐期确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平留  刘健  郑德祥 《林业科学》2001,37(Z1):47-51
根据杉木优质丰产林的林分解析和有关的技术经济指标,采用了与立木胸径、树高和蓄积相关的可变木材生产成本分析了优质丰产杉木林的动态经济效益,分析了单位面积产量、木材价格和工价变化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测算了森林经济成熟,为确定优质丰产杉木林的主伐年龄及培育目标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16年生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以及杉木纯林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混交林乔木层生物量为189.35 t·hm-2,高出杉木纯林49.3%;其凋落物层生物量则为纯林的3.48倍。混交林中火力楠枝叶生物量分布高度高于杉木,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火力楠根系分布深度低于杉木,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因而,杉木和火力楠混交林能形成较好的林分结构,可促进林分生产力的提高和地力改善,是值得推广的杉阔混交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