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的生产、投资和就业决策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辽宁省10个县(市)500户林农的抽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林农非农就业决策模型,从农户家庭角度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非农就业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性别、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参加联户经营和是否参加林业合作组织5个因素对农户非农就业决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20,(2):14-18
在剖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生产经营面临的问题以及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提高政府的支持力、提升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力和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提高林农林业生产经营动力的对策建议,以期调动林农经营林业和保护生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四川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林农,林农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做好林农培训工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辽宁省11县329户林农684块林地的调研, 从经营主体、林种、林地获取途径等方面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进行总结与归纳。以家庭经营与联户经营的改革路径为例, 建立Heckman二阶段决策模型, 实证分析林权制度改革路径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家庭经营对林农生产投资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家庭经营比联户经营更能提高林农林业生产投资的积极性, 并激励林农扩大林业投资规模。但是, 家庭经营也有受到资金、林地规模、生产技术的局限, 政府应进行林区金融产品创新, 鼓励林地流转, 引导林农参加林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5.
西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分散生产的林农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林农个体经营和林业规模经营性质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公益林补偿低,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林业生产短期效益有限,导致林农对从事林业生产热情不高;在林业生产中林农经营、管理等技术能力相对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林业科技服务工作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制度...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淮安市林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林农的构想与思考,针对现阶段淮安全市林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林农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的各种信息和服务,如林木的养护知识、林业政策、市场经济信息和咨询服务等提出了专门针对林农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构想.并探讨了服务体系的设计构架与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邵丹 《吉林林业科技》2010,39(4):37-39,48
对辽宁省集体林林权改革中林农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有82.00%的林农在林权改革中获得了林地,86.76%的林农对林权改革满意,84.84%的农户有投资的意愿,进行林下多种经营的林农户数有了显著提高,增长了2倍。影响林农进行林业生产投资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资金,担心政策变化,采伐限额限制木材生产。筹措资金、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科学经营森林(合理分配采伐指标)是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文章主要从农户收入、农民生计、农民认知和推广机制4个方面,分析农户林农复合经营行为的动因,并针对我国林农复合经营及推广政策的现状进行述评。认为,现阶段我国林农复合经营推广方式还不够完善,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完善的推广机制的措施,展望了林农复合经营持续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PRA)对安吉县毛竹现代园区进行调查,分析了农户生产经营方式的变迁。结果表明,当前农户收入方式正发生结构性变迁,传统的以经营竹林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生产方式已逐渐向工资性和多种林业经营生产方式转变,农户兼业特征明显,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随着林权制度的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效配置林地资源,实现林农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商品化和科技化,建设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农自身组织化程度,是当前农户生产经营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林农复合经营是近年来平原农区在绿色通道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创造的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初见成效,其作用和做法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对此,我们谈些体会和认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一起探讨。一、林农复合经营的作用。在平原农区调整农业结构中,实施林农复合经营,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一)林农复合经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高大树木与低矮的农(经)作物叶片和根系,能不同层次地利用太阳光能和土壤肥力,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复种指数,通过对农(经)作物的精耕细作,有效地提高林地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发育。金湖县前锋镇淮村1994年定植72意杨39hm2,定植后头3年套种油菜和棉花,经调查统计和未套种地块杨树生长量相比较,套种的意杨3年生树径平均长至12/株,棉花3年共收获子棉10350/hm2,油菜570/hm2,而未套种的意杨3年生树径平均只长至9.5/株,且没有套种收入。据测算,复合经营的林木通常比纯林地经营生长量提高5%~30%,林农复合经营等于增加50%左右的耕地。(二)林农复合经营能有效地抵御和减轻自然灾害。林农复合经营能减轻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有效地抵御台风对农(经)作物的侵害,减轻病虫害对农...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毁林造林”现象为例,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林业部门寻租行为成因,得出林农法律意识薄弱、林业部门收益不足、政府监管不完善等是产生寻租行为的主要动因,据此提出依托明确的林地产权界定提升农民对土地物权意识、加强对地方林业部门支持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和司法监督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非正式制度和交易费用概念,构建了农民竹业合作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福建省二都村的竹业合作历程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农民竹业合作制度的多样性及其制度变迁问题。研究认为,在非正式制度安排下,农民合作意识高,合作行为多样。但在信息服务和扶持缺失的制度环境下,农民自发组建运行竹业合作组织的交易费用高昂,削弱了农民竹业合作组织内生动力。只有当农民竹业合作组织内生的交易费用足够低,使得农民通过合作组织获得的预期总效用大于通过非正式制度合作获得的预期总效用时,农民竹业合作才会向正式制度变迁,自发组建运行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参与式访谈和二手资料收集,于2016年5月对龙泉市上垟镇竹林生产经营类型、农户年龄特征及当前经营技术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竹林经营模式以材用林为主,经营效益达到2.07万元/hm2;62.60%的农户年龄超过50岁,竹林经营劳动力严重不足;竹林集约化经营程度和林地生产力均较低;65.86%的农户缺乏竹林经营技术,65.61%的农户愿意采用冬笋覆盖技术,农户对新技术和高效经营有很强的期望和参与意向。针对农户竹林经营现状,提出了毛竹林高效培育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韩郸 《林业调查规划》2012,37(3):59-61,66
贵州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7.6%,截至2011年底,已纳入中央和地方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公益林362.11万hm2,落实公益林专职护林人员55 819人.文中分析了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生态效益补偿未全面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标准低,林农缺乏护林积极性,公益林管护与农民放牧及生活用材之间的矛盾突出,监管不力,护林员的选聘不公正等问题.藉此,提出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尽快出台公益林管理政策,积极开展公益林的非木质利用,建立健全公益林管理机构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永泰县生态公益林管理和补偿资金使用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生态受保护,林农得实惠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发展现代林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央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在后柳镇林权改革过程中,如何引导农民搞林地经营,如何帮助农民从林改中获取收益,是问题的核心所在。通过调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调研服务队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深入群众,取计于民;二是科学规划,防治结合;三是科技兴林,服务惠民。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集体林地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2%,安徽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关系到安徽林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生态安全,更直接关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是一项惠及千万农民的民心工程,与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目前,安徽省已完成集体林权勘界面积352.5万hm2,占应勘界面积的99.1%,林权到户率88%以上。但林改中存在着林权纠纷难以调处、公益林补偿低、林权流转不规范、林农对林木的处置权不完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制不健全、林业融资困难、森林保险发展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竹林害虫的危害已成为当今竹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本研究利用地方高校的科技优势、技术推广部门的枢纽和桥梁功能,突出受益者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林农的投资主体作用,将校地合作扩展到高校、技术推广部门、企业、竹农四方合作,摸索出了一条小户经营竹林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介绍普洱市生态公益林面积、分布、管理机构、制度等情况,分析林农抵触情绪大,管护难度大,公益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参与管护积极性不高、欠缺激励机制等由公益林补偿标准低而产生的问题。提出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收费制度,建立公益林区非木质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相应激励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接近尾声,林改后涉及的利益主体出现了多元化,涉林单位和实体大量增加,林农成为林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林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将会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林改后林农对森林经营的理念、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业化发展、森林安全、生态建设、现行的商品林政策、产权流转等方面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林改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