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川省白河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所知的四川岷山山系川金丝猴种群最大、密度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保护区,对该地区在地震前后的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有利于物种资源的保护。本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结合2008年汶川地震与2017年九寨沟地震发生的关键时间节点,从2003—2018年每隔5年,选取了Landsat5 TM和Landsat8 OLI的遥感影像,利用生态景观格局类型及景观生态指数来分析两次地震前后15年间白河自然保护区在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尺度上的生态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白河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由裸岩、草地/灌木、温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5种类型组成。在Fragstats4.2中选取8个景观指数,分别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对保护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斑块类型水平上,2003—2018年白河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景观类型为针阔混交林,其次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且两次地震均导致主要景观类型所占面积下降,各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增多,景观类型平均面积减小,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水平上,两次地震导致景观多样性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复杂,景观空间异质性程度下降,各景观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差距增大,整体景观朝着非均衡化方向发展。本研究结果对地震前后的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灾后生态恢复重建,以及物种资源尤其是川金丝猴的栖息地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GIS9和FRAGSTAT3.3软件支持下选取以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标:斑块面积、面积百分率、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优势度等来描述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等戛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和中山湿地常绿阔叶林景观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农地、经济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受人为影响大.等戛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高,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受到较好的保护.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较大,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云南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保护区内居住着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彝族、汉族等6个民族。纳板河保护区是个比较特殊的自然保护区,其特殊性在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社区发展和科研教育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运用景观空间数据分析软件计算相关景观指数,通过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景观格局总体情况、斑块面积、周长、总数、分维数、破碎化、均匀度及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探讨保护区内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为保护区主要森林景观;景观要素的斑块面积、周长、数量差异极大;亚乔林及低矮阔叶乔木林景观宽块形状最复杂,且破碎化程度较高,针阔混交林景观斑块形状同样较复杂,但破碎化程度低,且成因不同;保护区总体景观多样性程度较低,景观类型分布不均匀,景观异质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以云南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Fragstats软件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其一级和二级生态系统的分布和面积变化,选取斑块数、平均板块面积、聚集度、类板块平均面积和景观连接度等5个景观指数来分析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0年间,保护区内的草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耕地减少,并且出现了城镇;保护区内的斑块数增加了36个,平均斑块面积降低了0.548 5hm2,聚集度指数增加了2.751 1,该区域内景观完整性度减少。  相似文献   

6.
运用景观分析软件计算景观指数,采用斑块密度(PD)、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聚集度(AI)、景观联通指数(COHESION)、蔓延度(CONTAG)、SHDI多样性指数和SHEI均匀指数等景观指数分析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红河阿姆山自然保护区以阔叶林景观、松林景观和灌木林景观为主要景观;各类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较高;景观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各斑块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7.
利用SPOT5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对云南哈巴雪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资源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的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景观可划分为1个景观类、9个景观系、18个景观型,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315,丰富度较高;保护区景观破碎度为0.009,景观总体上较为完整;保护区的中海拔区域(2 500~4 000 m)的斑块多度较高,破碎度和分离度较小,是保护区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距离阈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连接度方法是一种进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定量化评价的较好方法。此方法的应用中,景观连接度适宜距离阈值是一个关键因素,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对其展开研究。选取景观组分数(NC)、整体连接度指数(ⅡC)以及可能连接度指数(PC)来表征景观连接度以及计算斑块重要性值(dI);预设9个距离阈值,探讨不同距离阈值下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性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北京市朝阳区景观连接度的距离阈值以400~600 m为宜。在此距离阈值的约束下分析表明,小型生态斑块对提高区域景观连接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①斑块特征指数分析表明:各景观类型的密度、分维数指数都较小,植被景观的深展指数都不高,扩散比较均匀,没有极端复杂的形状产生,植被景观在演替系列中还没有普遍达到演替的顶级,斑块之间自相似程度较高。②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总体多样性程度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结果所包含的意义一致,这种一致性充分说明了各植被景观类型分布均匀,各景观类型地位相差较小。③空间构型指数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斑块密度为1.001,即1 km2上有1.001个斑块。这说明斑块数目较少。各景观类型分布也较均匀。保护区景观破碎度指数为0.007,这表明该区植被景观在研究期内所表现的生境破碎化程度是很低的。每一植被景观类型破碎度指数最高的是灌丛和灌草丛景观,其次为栲林景观,其余的破碎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内部生境破碎化指数以灌丛和灌草丛景观、栲林景观为最低,它们的单独斑块面积较大,故破碎化指数较低。其它景观类型的破碎化指数相差不大,这与植被顺向演替是相关的。景观分离度指数的排序结果与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6年和2016年1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为7种不同破碎化类型;建立森林破碎化指标,探索保护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保护区森林景观发生较大改变,各类斑块占森林面积比均有所增加;核心和边缘斑块为森林主要构成,岛屿、穿孔、连接桥、环、分枝斑块占比则相对较小;保护区森林完整性增强,边缘效应降低,连通性和蔓延性改善;各功能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存在差异性,核心区森林破碎化低,而实验区刚好相反;缓冲区森林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蔓延性。常绿阔叶林是破碎化最大的植被景观类型,孤岛较多,边缘效应大,应重点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2020年1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对主要矛盾问题地类的斑块规模(大小)和景观人工干扰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保护区主要矛盾问题地类耕地、建设用地、交通用地主要分布在实验区;保护区整体景观人工干扰强度较低,高强度干扰主要在实验区南部地势平缓处,低强度干扰主要在核心区和缓冲区北部地势陡高处,高、中高、中、中低和低强度干扰在研究区的占比分别为9.31%、8.74%、11.16%、17.11%和53.68%;保护区中部即核心区和缓冲区南部及实验区北部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大,中强度干扰围绕中高强度干扰呈环状分布且有扩散趋势。建议减少规模较小的建设用地和耕地斑块数量,提升中部景观连通度,加强南部耕地保护质量,严格管控中高强度以上干扰区;对部分已成为朱鹮生境组成部分的耕地和居民点不宜强制调出和退出,可实行分区和分级管控,探索引入自然、科普教育和研学等低强度公益活动,带动周边社区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中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特大城市城郊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效,以深圳市大鹏半岛和 田头山 2 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 Landsat 影像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分析 1995-2015 年 2 个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个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类型 均以林地为主,且林地都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近20 a 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均呈现景观破碎化指 数和景观分割指数增大,而香农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快速城市化进程使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破碎化程 度不断提高 , 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深圳市森林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实现八英庄林场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八英庄林场2010年和2015年2期地形图、遥感图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ts4.2软件,对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砬沿沟流域按一级景观分类划分,斑块类型共5类,有林地斑块面积由473.95hm~2增加为500.88hm~2,其他斑块面积相对减小;有林地的景观形状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分别由3.008 1、59.106 6降为2.481 6、49.060 4;景观多样性由0.426 9减小为0.233 4,说明各斑块的聚集程度有所增加,各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有所提高。砬沿沟流域按二级景观分类划分,在有林地类型中,2010年和2015年斑块类型都为5类,到2015年山杏林斑块消失,新增云杉林斑块;2010至2015年华北落叶松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增加,山杨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减小。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602 7降为1.389 2。除去一级景观分类中有林地斑块破碎度减小,其他无论是一级景观分类还是二级景观分类,各斑块破碎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近5a一级、二级斑块在总数上有所增加,并且增加的斑块相对独立,并不连续。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管道等线性工程会对沿途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产生一定的影响。文中以北京燃气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外输管道为案例,将途经的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评价线性工程对野生动物和栖息地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该管道工程建设项目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生态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数(EI)为0.139,表明工程对评价区总体影响较轻微。其中,对栖息地影响评分为0.248,对野生动物影响评分为0.165。根据打分标准和规范可知,该项目实施对这一区域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影响,对栖息地的影响程度大于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栖息地的占用和连通性的阻隔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到该区域野生动物迁徙活动。结合施工方案和现状评估得出,对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的潜在影响是暂时且有限的,随着施工期结束以及实施保护和减缓措施,这类影响会逐渐消失。建议不断优化线性工程的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影响,避开鸟类的迁徙期和繁殖期,尤其应该注意的是线性工程对栖息地连通性的影响,减小土地破碎化,同时与保护区签订相关生态补偿和日常监管协议。研究可为线性工程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鹿(Cervus equinus)保护及其生境的规划需要明确其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布格局而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该文基于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了广东省水鹿在省级和保护区级两种空间尺度下不同生态功能区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水鹿主要分布于南岭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区,其分布区域属省级生态功能区,生境质量较好,保护地位重要;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多活动于人为干扰大的缓冲区与实验区,保护程度有待提高。建议以自然保护区为节点基础,开展就地保护;在条件较好的保护区之间建设大型生态廊道,增加破碎化生境的连通性,加强水鹿个体交流;同时应在保护区实施“全区覆盖”式管理,特别是在缓冲区和实验区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加强对水鹿及其生境的巡护管理。  相似文献   

16.
大沙河自然保护区评价及其保护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位于贵州省北部的大沙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990hm^2,是以银杉、黑叶猴等珍稀濒危物种及自然生境为重点保护对象,但目前存在诸多外部和内部威胁因素,据此提出了信后的保护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