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系统代表性种群在生态预警、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开展代表性种群评估是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的关键基础。以适宜生境分析为切入点,重点解析海南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的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大部分区域潜在分布的热带雨林代表性种群数量在10~25种之间,分布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83.86%;2)代表性种群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类型因素影响较大,种群分布数量整体由高海拔向低海拔、由原生林向次生和人工林递减辐射分布;3)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建设,虽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但仍有较大面积的代表性种群高热点分布区域未纳入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需加强对此类地区的关注和重视。代表性种群的生存状况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现状特征,研究成果可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规划、热带雨林修复、代表性种群保护等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吊罗山不同海拔梯度共设立30个20m×20m的固定样方,对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区域内乔木层共计134种植物,以陆均松、琼南柿、鸭脚木和阿丁枫等为主要优势树种;(2)当海拔低于1000m时,陆均松为主要优势树种,当海拔高于1000m时,琼南柿占绝对优势;(3)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乔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表现为中海拔(960m~1000m)>低海拔(930m~950m)>高海拔(1010m~1070m)。研究结果为该区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科学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在绿色发展观下的海南省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新路径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海南热带雨林区域内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查和相关政策研究。结果显示:海南自然资源丰富,在海南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将有利于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度;国家公园规划区域内情况复杂,涉及其他保护区的类型较多,在资源整合中困难较多,在绿色发展观指引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创新将有利于促进海南热带雨林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研究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景观等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创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合理区划管控分区,统一自然资源管理,协调社区发展,大力普及生态保护知识,科学规划建设项目。此外,国家公园的建设应积极汇聚社会各方智慧,努力把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打造成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 et Chun)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海南热带雨林的表征种,对其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开展研究,有助于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以及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种群统计方法,对分布于海南尖峰岭地区的坡垒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尖峰岭野生坡垒种群结构基本呈倒“J”型,其中,Ⅰ龄级的幼苗个体占比高达95.24%。(2)尖峰岭地区原始林和次生林中的坡垒种群均表现为增长型,但在由幼苗转变为幼树的过程中存在增补限制,导致其成体数量极少。(3)原始林中坡垒种群的自我更新能力低于次生林,但次生林中坡垒种群的恢复过程更易受外部干扰的影响。(4)在保持尖峰岭地区现有坡垒种群和生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原始林和次生林的坡垒种群数量在经历2~5个龄级的时间后均具备较好的恢复潜能。 结论 尖峰岭地区仍保存有一定数量的野生坡垒个体,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亟待破解自然状态下坡垒幼树缺乏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张超 《热带林业》2022,(1):68-72
该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SOM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了森林健康评价,并研究了其森林经营优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森林健康状况理想,优质健康等级的森林面积最大,处于Ⅳ级(健康)以上(包括健康、优质健康)的森林占森林总面积的62.45%.(2)国家公园内的森林健康度呈现西高东低的...  相似文献   

6.
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珍稀濒危观赏性植物进行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筛选出适合应用于海南园林绿化植物资源。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珍稀濒危观赏性植物共31科92属190种,分别为乔木42种、灌木4种、藤本3种、草本141种。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值为Ⅰ级(Tj≥4.5)的有37种,其中乔木18种、灌木1种、草本18种,草本均为兰科植物;Ⅱ级(4.5>Tj≥4.0)的有12种,均为乔木;Ⅲ和Ⅳ级的有141种。综合评价值Ⅰ级的37种珍稀濒危观赏性植物具有观赏价值高、广泛的逆境适应能力、人工栽培技术成熟、繁殖栽培成本低、园林应用前景巨大等特点,可为海南园林绿化提供良好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32年生杉木、34年生加勒比松和27年生马占相思3种半天然林特征,采用主要测树因子分析林分生长特征,运用重要值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分析树种组成与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半天然林整体上均已是充分郁闭林分,乔木层均已经明显分异出2个亚层,直径分布均已表现为异龄林结构,林分密度分别为3 600、2 472和1 540株·hm-2;灌木层林分密度分别高达8 374、6 828和9 776株·hm-2;2 500 m2样地面积的乔木层树种丰富度分别为79、61和49,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12、3.83和3.98;虽然乔木层优势种仍然为人工造林树种,但天然更新乡土树种重要值合计分别高达46.3%、54.0%和65.1%,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高达87.1%、81.1%和93.1%;灌木层均为乡土树种天然更新林木,树种丰富度分别为137、113和91,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4.66、5.25和3.89,其中乔木树种重要值占比分别为49.4%、54.8%和70.2%。3种...  相似文献   

8.
基于4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明确乔木层径级分布和物种类型,揭示种群特征和种间关联性,分析孔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评价植物群落恢复现状和演替动态。结果表明:1)乔木层和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为黄连木群落显著高于侧柏群落(P<0.05),与麻栎群落无显著差异,其草本层间各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2)乔木扩展种7种、隐退种16种、稳定侵入种2种和随机侵入种3种,侧柏种群明显缺乏Ⅰ级幼苗和Ⅱ级幼树,麻栎种群极度缺乏Ⅱ级幼树;3)造成当前孔林植被现状的主要因素是灌草收割试验,重要原因是景观破碎化、面积效应和环境非异质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群落代表性种群空间分布信息为切入点,利用Max Ent模型拟合种群适宜生境,再结合Arc GIS平台完成海南热带山地雨林的空间分布数据获取,尝试探索一种快速、准确、大面积获取植被分布数据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代表性种群适宜生境模型拟合精度均高于0.98,拟合结果可靠性高,海拔和温度是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热带山地雨林空间分布范围预测结果良好,通过比较霸王岭、鹦哥岭、尖峰岭、吊罗山等地区的山地雨林分布特征,明确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山地雨林总面积约612.68 km2,分布海拔区间为600m~1480m。该文在植被分类和空间分布范围获取方面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期望可为森林植被的精确分类、快速获取以及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海南海桑(Sonneratia×hainanensis),采用查阅文献,访谈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分析海南海桑的资源分布现状、群落结构、地形地貌和生境特征。结果表明:1)海南海桑天然分布范围狭窄,数量稀少;2)天然分布的海南海桑倾向于生长在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中、低海水盐度条件下的中、高潮带滩涂,该物种具一定耐污能力,对沉积物要求不甚严苛;3)天然分布的海南海桑所处的群落结构相对完整且稳定,海南海桑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自然发展下去,其个体数量会逐渐减少。通过研究分析,提出3项保育策略,即:建立资源档案,加强监测与保护;修复生境,促进物种自然更新;人工培育苗木,开展回归种植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以群落样方为一维综合资源位,在北京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次生林内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群落进行生态位研究,并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生态位的变化分析各种群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地位和发展动态。结果表明:1)群落Ⅰ和群落Ⅱ处在同一演替序列上的不同演替阶段,群落Ⅱ为群落Ⅰ后期的演替阶段。2)白桦属于生态位衰退型树种;蒙椴、蒙古栎属于生态位扩展型树种;白桦、黑桦、红桦、元宝枫属于生态位稳定型树种;大果榆属于生态位敏感型树种。3)群落Ⅱ阶段比群落Ⅰ阶段的生态位重叠值高,种间竞争更激烈。4)群落Ⅱ中桦树种群随着演替继续进行会衰退,群落将形成椴树和栎类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海南霸王岭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选取总面积为10 400m2的橡胶林样方进行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P)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霸王岭分局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显示:1)霸王岭分局橡胶林林下植物在此次调查中共记录到110科309属478种,其中有100余种是以往海南橡胶林林下植物未曾记录过的物种,如烟斗柯(Lithocarpus corneus)、饭甑青冈(Quercus fleuryi)、子凌蒲桃(Syzygium championii)等森林演替中期或后期种;2)霸王岭分局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受不同环境条件共同影响,在海拔为400~600m、坡度为21°~30°、郁闭度>0.8的条件下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在坡向上没有明显规律;3)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橡胶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即正常经营管理<疏于经营管理<放弃经营管理;4)正常经营管理到放弃经营管理的橡胶林林下植物组成逐渐从演替早期物种过...  相似文献   

13.
临安桐坑南方红豆杉群落区系组成和群落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临安桐坑南方红豆杉野生古群落进行研究,调查了群落组成,分析了群落的演替历史、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已使原始古群落成为—个孤岛,但天然更新良好,处于旺盛更替生长阶段,需要人为干预予以更有效的保护,促使该群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人工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演替趋势以及天然更新展开研究,为马尾松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提供依据。 方法 对研究区不同林龄(9 a、18 a、28 a和48 a)和不同林分密度(1 0882 644株·hm-2)的马尾松人工林样地林下植物进行调查,并测量林内透光率,分析了乔木树种的演替趋势和多样性影响因素。 结果 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中的主要演替树种为樟树、冬青、杉木、苦楝和短柄枹栎5种。马尾松人工林的主林层与演替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龄级组增加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林内透光率对更新层(P < 0.01)和演替层(P < 0.05)的多样性均有显著的影响,在本研究的密度范围内,林分密度与乔木树种的幼树幼苗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与更新层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 < 0.05)。 结论 鄂中地区马尾松人工林群落的顶级群落为冬青+樟树+短柄枹栎混交林。研究区的人工林总体更新能力偏弱,在天然更新弱的区域可以采取补植阔叶树种幼树等方式来进行人工辅助更新。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灌木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武夷山野生早樱群落灌木层12个种群进行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的计算与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灌木优势树种中,鹿角杜鹃、柃木、木荷、山矾和交让木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0.8425、0.8404、0.7664、0.6969、0.6962和0.9864、0.9759、0.7856、0.6587、0.6565;而青榨槭和野生早樱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其觑值和Ba值分别为0.5790、0.4611和0.4395、0.3087。  相似文献   

16.
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evins公式和Pianka公式测定了桂林岩溶石山阴香群落乔木层12个主要种群和灌木层13个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并对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关系以及环境适应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乔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菜豆树等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分别为10.051、6.935和5.695,而樟树、马尾松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23对,占总种对数的34.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0对,占60.6%;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3对,占4.5%.灌木层中,阴香、石山桂花、粗糠柴等幼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分别为10.493、7.099和4.949,而山合欢、三叶五加等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种对有17对,占总种对数的21.8%;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种对有47对,占60.3%;不发生重叠的种对有14对,占17.9%.具有较大生态位宽度的树种是阴香群落的主要优势种或伴生种,对岩溶石山环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相同或相似环境要求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较大,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物种与其他种类间的生态位重叠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森林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森林群落的稳定、发展、演替及碳汇评估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样方调查方法,通过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析广东省不同气候带灌木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广东省中亚热带灌木层物种分属68科156属302种,南亚热带分属58科140属225种,北热带分属20科27属29种;灌木层植株密度和平均高度由北向南递减;桃金娘是广东省灌木群落的主要物种;中、南亚热带内,人工林和天然林中灌木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人工林灌木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纬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小,均匀度指数随纬度降低表现出缓慢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8.
巨柏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巨柏是西藏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天然群落稀少.选择巨柏群落分布较集中的地段设置样地,并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群落外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群落学特性.对不同地段的7块样地材料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共有维管植物90种,分别隶属于41科77属,其中只含一种的属占84.42%.巨柏群落区系组成、群落植物生活型、叶的性质等特征,总体都反映了群落的温带性质.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也有部分层间植物,乔木层郁闭度为0.3~0.5,巨柏为乔木层的单一优势种,而群落植物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与林芝云杉林比较,巨柏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  相似文献   

19.
从种群数量特征、群落结构特征、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演替4个方面研究了雾灵山山杨林群落。该群落由24科36属47种维管植物构成,分乔、灌、草3个层次。乔木7种,灌木11种,草本29种。Simpson指数是4.7854,Shannon-Wiener指数是3.5254,种间随遇率PIE是0.7911,相对应的均匀度指数Js=...  相似文献   

20.
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与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海南霸王岭1hm^2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的格局。随着森林循环过程的推进,每个树种所拥有的个体数和所占据的面积是逐渐减少的。森林循环不同阶段内的树种数随着个体数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减少的总趋势,尤其是由单个体和双个体所对应的物种数较多,3个以上个体对应的树种数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不同斑块之间组成相似性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斑块动态的连续性,相邻阶段斑块之间的相似性大于不相邻阶段斑块。以森林循环阶段为基础计算的生态位宽度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大部分低密度的树种或只集中分布在森林循环的少数阶段斑块内的树种对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少,而那些在森林循环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且个体数或断面积中等的树种,对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的生态资源利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