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利用生态脆弱度的灰色评判法建立了沙质荒漠化的干扰-应变关系,进而求算了不同荒漠化程度样地的生态脆弱度,结合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特征指标对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地区土地荒漠化作出评价:该区的土地沙质荒漠化可分为强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微度沙漠化、潜在沙漠化五个级别,各等级及其相应的生态脆弱性、植被群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指标可用于中小尺度的荒漠化土地评价图的绘制,其可作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评价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荒漠化评价方法 ,即荒漠化程度评价、沙质荒漠化程度评价及区域荒漠化程度评价的方法 ,为现代化荒漠化防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科尔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处东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42°41'-45°15'N,118°35'-123°30'E),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地区。利用外业调查数据,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了植被盖度、裸沙地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 项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基于遥感的科尔沁沙质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裸沙地占地百分比用混合像元分解的方法获得。利用外业调查的数据对该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适于研究区域的荒漠化评价。表4参11。  相似文献   

4.
西鄂尔多斯荒漠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5年两期TM影像作信息源,对西鄂尔多斯鄂托克旗(以下简称鄂旗)境内的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鄂旗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变化较大,增长6.9%,荒漠化程度也明显加重,中度荒漠化面积明显增加,其中中度沙质地荒漠化面积增长了20.80%,中度盐渍化荒漠化面积增加了35.65%。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实地测量达布希勒图草场2004年的植被盖度、裸沙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的基础上,利用高尚武(1998年)提出的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的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为当地荒漠化防治工程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达布希勒图草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沙质荒漠化,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封育后围栏内的荒漠化程度比围栏外降低;围栏内由东向西荒漠化程度逐渐增强;草场内植被盖度大于41%的地段为轻度荒漠化,植被盖度小于41%的地段为中度或强度荒漠化。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沙质荒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动态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结合甘肃省首次开展的沙质荒漠化土地普查工作,采用美国陆地卫星TM影像遥感解译与地形图现地调查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分析了甘肃省沙质荒漠化土地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按行政区及按沙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得出甘肃及其沙区从建国初期至现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演变趋势:沙质荒漠化土地年均递增率0.38%,其中以河西走廊西段沙区发展最为迅速,年均递增率1.47%;沙质荒漠化土地中固定半固定沙地(丘)年递增率0.89%,其沙质荒漠化土地治理与蔓延速率之比为2.3∶1。  相似文献   

7.
中国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于荒漠化所作的定义 ,该文首先介绍了中国荒漠化现状 ;其次介绍了中国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 :(1)荒漠化气候区划 ;(2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 ;(3)中国荒漠化成因类型 ;(4)荒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其中包括风蚀、水蚀、土壤次生盐渍化以及草原退化 ;最后 ,从理论及经济可行性观点出发 ,详细讨论并列出了可用于荒漠化评价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介绍荒漠化和沙化的区别,以及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从而确定河南省荒漠化的种类和分布范围,提出荒漠化的具体治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指标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评价是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浑善达克沙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该地区土地荒漠化评价体系确定的原则,并通过分析和筛选,选择出能够显著评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状况的3个指标,从而建立了浑善达克沙地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该地区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与实际调查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北方的沙漠化(沙质荒漠化)以其面积广大和发展迅速而受到广泛关注。荒漠化过程使土壤的风蚀——风积作用加剧,破坏了土壤的理化性质,降低乃至丧失了土地生产潜力,并使自然环境趋于恶化,给周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广大农牧民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Spatial Dynamic Analysis of Desertified Land in Dongting Lake Area Using GIS  相似文献   

12.
沙化土地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采用LandsatETM 多时相影像,在地类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用分层分离的方法,提取出沙化土地信息。以全国沙漠化普查地类划分标准中的植被覆盖度为确定沙化土地程度的依据,通过建立NDVI和实测植被覆盖度的回归模型,确定不同程度沙化土地对应的植被覆盖度与NDVI的对应关系,用NDVI阈值进行划分,得到沙化土地程度图。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结合地面调查,确定植被状况地表风蚀状况及土壤为沙漠化土现状程度评价指标选取的3个方面,并给出沙漠化地程度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到非沙漠化土地及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在面积上的组成比例,建立起区域性土地沙漠化总体水平预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我国北方12个省(市、区)以县为区域,进行了土地沙漠化现状水平预警,可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规划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沙化土地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变化都有指示意义,为了定期掌握本省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信息,为国家和本省制定防沙治沙与防治荒漠化的政策和长远发展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判读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在现状调查统计的基础上,统计各类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监测方法。与1994年、1999年、2004年、2009年连续四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青海湖及其周围地区从最近20年5次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看,在1999年之前的5年沙化土地是发展的,年均速率达到了2.7%,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沙化土地发展速度最快的。在其之后的15年保持持续逆转的态势,逆转速率在0.25%~2.3%之间,逆转速度逐步减缓,小有起伏。同时尽管沙化土地总体在逆转,但局部地段仍在扩大,而且沙化土地面积占到区域陆地面积21.4%,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42.6%,而露沙地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较大,比例较高,沙化土地的逆转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可逆性高。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叙述了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通过现地调查和遥感解译相结合,获取样地信息,利用数理统计的原理计算出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确定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的分布。监测表明,截至1999年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为42.08×104km2,占内蒙古自治区总面积118.3×104km2的35.6%。与1994年全国沙漠化土地监测结果对比,5a来全区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15629km2,年均增加3126km2。内蒙古沙漠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而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和可治理沙漠化土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格尔木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布较大,且发展活跃、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本研究结合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格尔木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布、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了格尔木沙漠化发展趋势,最终提出了土地沙漠化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TM影像的计算机屏幕解译和荒漠化监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覆盖科尔沁沙地13个旗县的6景TM影像为例,简介了以计算机屏幕解释这种技术路线作卫星影像分类图的过程,论述了卫星遥感技术监测荒漠化土地变化和作出环境发展趋势评估的潜力。指出对待盐渍化和沙化这两个问题,对不同区域应各有侧重,最后介绍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土地分类原则,用土地单元,土地利用类型及附加特性注记地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甘肃民勤县荒漠化区未利用地的遥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荒漠化土地典型分布区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以30 m的Landsat TM5与TM7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不同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荒漠化区的戈壁、沙地、沙漠、风蚀劣地等未利用土地进行细分,总体分类精度达到87.06%。决策树分类法总体效果较好,为荒漠化区土地管理以及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自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来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是荒漠化研究与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指标体系的建立既是荒漠化评价与分类的基础,也是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历程,并就其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以期为完善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为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