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乳源县五指山林区按垂直分布,其林木复合群落有4种类型:1.常绿阔叶林复合群落;2.常绿阔叶树种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林木本群落;3.针阔叶混交林木本群落;4.常绿落叶阔叶矮林复合群落。本文对每种类型的海拔高度、林地土壤和主要树种等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采用典型群落样地调查法,对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物种共计17种,隶属10科16属;(2)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层的优势种为扁刺栲(Castanopsis platyacantha)和中华木荷(Schima sinensis),主要伴生树种为硬壳柯、细梗吴茱萸五加、野桐、小叶青冈等阔叶树种;(3)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乔木层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在1.25~2.68之间,生态优势度在0.17~0.45之间,均匀度指数在0.26~0.47之间;(4)瓦屋山常绿阔叶次生林在演替进化中,正由双优群落朝着多优群落的格局演替变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长白山区野生刺五加种群资源现状、群落特征及种群数量进行研究,分析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主要灌木物种的重要值及种群个体数量估算,结果表明:野生刺五加种群主要分布在阔叶红松林、蒙古栎林、杂木林和云冷杉林群落内,阔叶红松林内种群区域分布频度最大,部分区域已形成优势群落。云冷杉林内乔、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R)均为最高,灌木层生态优势度指数(SN)、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W)最高,而丰富度指数D2和Hurlbert种间机遇指数(H)最低。杂木林内丰富度指数(D1、D2)最高,蒙古栎林内Hurlbert种间机遇指数(H)最高,说明云冷杉林内刺五加群落相对较为稳定,而其他林内由于人为采挖严重,群落相对不稳定。刺五加在阔叶红松林的灌木层占有较高重要性,重要值最大,其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杂木林云冷杉林蒙古栎林。  相似文献   

4.
运用Shannow-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迹地群落主要树种生态位有重要影响。人工更新群落中乔木檫木(Sassafras tsumu)虽有最高的生态位,为1.748,但已受林下常绿灌木的挤压,将会变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檫木生态位为1.671,因受微毛柃(Eurya hebeclados)、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等树种挤压居第三位,群落已向良性方向演替。天然更新群落中乔木层落叶树种大穗鹅耳枥(Carpinus fargesii)最高,为1.667,常绿树种青冈(Cycloblanopsis glauca)的生态位已从人工更新群落中的0.601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群落中的1.081上升到1.584,群落中的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均较大,群落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结构趋于合理。落叶阔叶树种檫木、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低,分别为0.387和0.292,而常绿阔叶树种青冈则相反,在天然更新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为0.537。不同更新方式群落中树种生态位宽度及树种间生态位重叠的差异源于人为干扰过程中对非目的树种生态位的压缩与释放程度以及树种间对资源竞争的结果。通过树种间生态位调控可以优化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围绕武夷山群落结构特征、主要生态功能以及与其他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进行研究表明:①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调查主要集中在米槠林、甜槠林、丝栗栲林、青冈林和木荷林等5种森林群落类型,其中关于甜槠林群落结构特征的报道较多;②有关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生态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特征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在土壤特征调查方面主要研究了土壤的生化和理化性质,在群落调查方面主要回答了物种组成、多样性分析、种间联结性、生物量等问题,土壤和群落特征调查方面发表的文献占文献总数量的90%以上,而气候和水文方面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类型划分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组间平均联结法对深圳市主要植被群落进行划分,并应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主要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城市森林可以划分为5个群系组和31个群落类型;各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均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最低,常绿落叶阔叶人工林乔木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常绿阔叶人工林的乔木层优势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群落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对三峡库区3种典型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进行分析,并推断群落的演替趋势.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森林群落乔木层优势种主要为马尾松、柏木等针叶树种,短柄袍栎、栓皮栎等落叶阔叶树种及多脉青冈、石栎等常绿阔叶树种;2)针叶群落中乔木层个体高度级频度顶点位于10~15 m,针阔混交群落与阔叶群落为5~10 m;3)阔叶群落中短柄袍栎和栓皮栎等优势种的胸径频率为逆J字型,伴生树种主要为L型或逆J字型,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表明优势种种群处于稳定状态;4)针阔混交群落针叶优势种的种群属于单峰型和逆J字型的衰退类型,阔叶树种多为逐渐增长的L型或间歇性发展的多峰型;5)针叶群落优势树种胸径频率属于典型的单峰型,伴生树种为单柱型或L型;6)由主要组成树种的种群结构推断三峡库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为针叶林群落→针阔混交林群落→常绿阔叶林群落.研究结果为三峡库区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雷波西宁野生古茶树群落分布区进行群落学调查,共设置了37个群落样地(20 m×20 m)进行了DCA分类与排序分析;同时,利用丰富度指数(R)、辛普森指数(D)、香农-维纳指数(H)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E)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间的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DCA群落分类方法将古茶树群落分为6种类型,即Ⅰ茶树+枹栎+扁刺栲群落、Ⅱ茶树+丝栗栲+曼青冈群落、Ⅲ茶树+锐齿槲栎+白栎群落、Ⅳ茶树+柳杉+红椿群落、Ⅴ茶树+亮叶桦+野核桃群落、Ⅵ茶树+桤木+檫木群落。总体以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也有少量常绿阔叶林和人工柳杉林。样方的DCA排序明确地揭示各群落类型境地分布范围;样地和物种DCA排序较好地揭示立地因子对群落类型和物种分布格局的影响。从群落相似性和稳定性角度出发,野生古茶树首要应开展就地保护,尽量避免人为干扰,同时加大人工繁育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鄂西南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不同恢复时期群落为对象,研究了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林分生长动态。结果表明:随着群落的恢复,林分蓄积量随着群落的恢复不断增加,当恢复到60a时,林分中落叶阔叶用材树种蓄积量最高。生物量随着群落的恢复逐渐增加,但恢复过程中生物量的发展速率不是均匀的,在群落恢复前期发展较快,在后期则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解析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地区典型植被类型对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为深入探讨可见的地上植物群落和未知的地下真菌群落结构间的关联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根系真菌群落结构在植被类型间的差异,FUNGuild对真菌进行功能预测,并分析真菌群落与土壤性质、细根性状和叶性状间的关系。[结果]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真菌门,undefined saprotroph、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植物病原菌、内生真菌、寄生性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的显著差异功能类群分别是丛枝菌根真菌、外生菌根真菌和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真菌群落组成在植被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常绿阔叶林真菌多样性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矮林,而Bray-Curtis相异性指数在亚高山矮林显著低于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ABT分析表明,根碳含量是影响真菌丰富度的首要因子,叶干物质含量是影响真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国内外森林覆盖率涉及的相关问题, 对一些国际组织、国家对森林、林地的有关定义、划分条件和森林覆盖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我国森林的定义与国际上的定义基本接轨, 在森林的定量指标上属于阈值的中下水平。建议对我国森林覆盖率的概念在法律、法规层面上进一步明确, 对我国森林的定量指标不宜再往下调整。  相似文献   

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它是一个包括了森林微观经营管理和宏观管理的综合森林经营管理体系。据此进一步探讨了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和宏观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定义.分析了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经营类型的不同以及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提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设计要求、设计步骤、设计的技术方法.森林发展类型要实现森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目标的协调,追求总体利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定义.分析了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经营类型的不同以及森林发展类型与森林类型的关系.提出了森林发展类型的设计要求、设计步骤、设计的技术方法.森林发展类型要实现森林的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3个目标的协调,追求总体利益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森林认证对林业政策与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激励手段和"软政策"工具,林业政策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硬政策"工具,这两方面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加强林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目前,森林认证已发展成为加强林业政策管理的一种新工具,包括促进各方对林业问题和林业政策的讨论、推动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进公有林的管理、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加强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政策协商等。文章分析了森林认证与林业法规政策的关系,并对森林认证在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林业政策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森林分类区划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冈林场2003年森林资源调查资料为数据源,结合武冈林场的地形地势与区位特征,利用ArcInfo强大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功能,按照森林的功能类型及森林区划技术标准,将武冈林场的森林资源划分为商品林和生态公益林2个类型,在此基础上,二级区划分为4个林种,三级区划分为9个林种;其次按公益林事权等级,划分了国家级公益林3 966.1 hm2、省级1 003.0 hm2、市级342.8 hm2.实现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的自动化、可视化及图形化;为森林分类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将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薪炭林"是其中之一。分析"薪炭林"的概念及其与其它林种关系,结合林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笔者认为,"薪炭林"作为一个林种划分并不妥当,且"薪炭林"作为一个林种在森林区划、经营管理中存在问题,"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四大林种即可涵盖如今森林经营的各种模式,传统划分的"薪炭林",应该隶属于用材林,或是用材林中的一个亚林种。  相似文献   

18.
就国家储备林的内涵、建立国家储备林的相关问题、发展储备林地区的选择及相关历史经验展开讨论,提出了完善国家储备林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森林年消耗总量和年采伐总量与用材林年采伐总量间的差额,是造成森林资源危机和殃及公益林、天然林及用材林中的中龄林的重要原因;提出了转变资源监督模式经营模式的建议,从而达到扼制森林资源危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存在已有多年历史,期间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制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这些研究基本描述了当前我国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发展现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归纳国外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基本做法;综述了国内有关森林采伐管理制度的研究状况,根据采伐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实施有效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