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自愿林业碳市场和CDM林业碳市场的规模、项目类型、碳信用价格、交易主体以及交易模式等方面的比较,在阐述自愿林业碳市场和CDM林业碳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就自愿林业碳市场对CDM林业碳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愿林业碳市场的发展可能会导致CDM林业碳市场的碳信用价格和可信度降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减少以及管理机制和方法学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鉴于林业碳市场对缓解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开展林业碳信用交易平台的技术可行性和适应国际碳市场的国内林业碳市场机制的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的林业碳市场管理机制以及我国林业碳信用交易平台等发展我国林业碳市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是中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实现林业碳中和的主要途径,对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文中在分析中国碳市场发展所面临压力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林业碳市场自愿减排机制的发展可能;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化属性、方法学选择、发展趋势3个方面进行技术阐述;针对当前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提出未来加强中国林业碳汇项目行业管理的4项措施,以期为后期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配额抵减提供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是新近加入《京都议定书》第2承诺期的附件Ⅰ国家.澳大利亚在加入《京都议定书》之前就较早地开展了基于温室气体总量控制的排放权交易, 建立了澳大利亚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市场).市场的基础建设相对完善, 在配额市场的配额总量设定、交易体系的行业企业覆盖范围、配额的分配制度和方式、履约义务和罚则方面有清晰的制度安排.对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报告和核实系统非常完善, 为澳大利亚政府掌握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及企业的排放情况提供了动态的数据参考.排放权交易的国家注册平台和交易平台对交易的实现起到了技术保障的作用.文中介绍澳大利亚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TS)的市场框架以及基于总量限制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立的背景、法律基础、主管机构的设置与职能以及框架结构, 分析澳大利亚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最新动态, 讨论固定碳价制度遭提前废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国际碳市场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国际碳市场目前已形成以项目市场为主流市场、准许市场为辅助市场的基本格局。文中首先对国际碳市场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定性划分,然后着重从交易主体、交易数量、交易价格和交易类型等方面对项目市场展开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国际碳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业碳普惠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和碳中和目标的创新路径,广东在国内最早开始推行碳普惠,林业碳普惠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四川、河北等地也开始开展林业碳普惠方法学和机制研究.本文分析国内主要的林业碳普惠方法学类型和特点,以及林业碳普惠减排量的签发和交易情况,为林业碳普惠的长远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CDM林业碳汇市场前景及碳信用的交易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交易量、碳信用价格、碳信用有效期、市场需求及未来承诺期<京都议定书>谈判进展的分析,分析未来承诺期CDM林业碳汇市场的前景及出售林业碳信用的交易策略.结果表明:目前CDM林业碳汇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在2012年以后的未来承诺期,其发展空间会更大.第一承诺期结束时,可实现的交易量至少达到7 500万tCO2-e;2012年可能是CDM林业碳汇市场最为活跃的一年;鉴于CDM林业碳汇市场及项目的特点,我国项目开发商在签订ERPA时,应该选择灵活的交易量和交易期、灵活的付款方式、固定碳信用价格、出售ICER等交易策略.  相似文献   

8.
研究喀斯特地区4种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含量、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同一器官中的碳含量存在差异;同一树种不同器官中的碳含量也不同,除楸树外,3种树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碳含量普遍高于地下部分(根);不同树种各器官碳含量的变异系数为0.88%~7.02%;林下灌木层、草本层、死地被物层的平均碳含量分别为309.70~461.02,335.44~569.61和307.01~400.88g·kg-1,植被恢复初期,柏木林地、楸树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对照地提高了56.37%和33.49%,而花椒林地下降了2.09%;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4种林分乔木层的碳储量表现为楸树林>车桑子林>花椒林>柏木林;楸树、花椒和柏木林地0~20cm土层碳储量分别为113.061,82.424和126.841t·hm-2,与对照地相比,楸树和柏木林地土壤碳储量分别提高了31.14%和47.13%,而花椒林地却下降了4.39%,车桑子林地0~10cm土层碳储量为50.517t·hm-2;楸树林、花椒林、柏木林和车桑子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17.207,84.117,127.919和53...  相似文献   

9.
高宝艳 《绿色科技》2014,(4):264-265
指出了碳排放权交易是运用科斯手段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方法。分析了配额市场和自愿市场各自共有和特有的特点,以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监管体系在价格控制、初始分配、服务体系、控制效果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针对市场在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构上的缺失、价格分配、初始分配在监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府行政导向作用、处罚监管、法规制定、排污企业监管以及对碳信用和碳金融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不久的将来,碳市场交易额度有望增长到1000亿美元,印度公司希望从中获得一些利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4,12,19,24,29 a橡胶林,研究不同树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以及与土壤养分含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4,12,19,24,29 a橡胶林不同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在28.87~138.71mg/kg之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有机碳的比值在0.66%~2.10%之间,土壤碳处于积累状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72%。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7年5月12日至11月3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配额远期和现货的日交易数据为样本,建立了GARCH类模型并研究了碳市场现货与远期收益率波动性影响关系。结果表明:远期波动性不存在ARCH效应,现货波动性存在尖峰厚尾的ARCH效应;两种收益率存在单向的波动溢出效应,即碳配额远期对碳现货的波动性有显著影响,反之则不成立。碳现货市场存在非对称性,利空消息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冲击强于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赤峰市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和成熟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近熟林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中龄林变化规律不明显。幼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土壤容重同土层深度均呈二项式关系。②落叶松人工林同一土层深度土壤碳含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减少,各林龄土壤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减少趋势。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土壤碳含量同土层深度呈二项式关系,近熟林呈乘幂关系。③落叶松人工林不同林龄碳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各林龄土壤碳密度同土层深度均呈二项式关系。④土壤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同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姜培坤 《林业科学》2005,41(1):10-13
采样分析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和人工杉木林不同层次土壤的活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 :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高于马尾松与杉木林土壤 ,杉木林土壤水溶性碳含量相对较低。从不同层次看 ,土壤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波动在 0 31%~ 1 18%、0 90 %~ 2 5 1%和 7 0 3%~ 2 9 5 2 %之间 ,其中 ,土壤水溶性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马尾松林 >常绿阔叶林 >人工杉木林 ,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常绿阔叶林明显高于马尾松林和杉木林。不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 ,而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赤峰市油松人工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剖面法和分层取样法,研究了不同深度下土壤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1油松各林龄不同土壤深度的平均容重在1.1~1.6g/cm~3之间。2油松人工林不同林龄在同一土层深度的平均含碳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同一林龄的土壤平均含碳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且其变化呈乘幂关系。3油松人工林各土壤不同深度碳密度随林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0~1 m内的土壤碳密度先下降后升高。4截止到2013年末,赤峰全市油松人工林土壤层总碳储量为1.049×10~7t。  相似文献   

16.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鹤山几种不同人工林的土壤碳的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作用下的土壤碳储量存在差异。人工林地、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在同一深度不同人工林有机碳含量比较 :木荷林土壤最高 ,大叶相思林土壤最低。全氮的变化趋势也与有机碳一样 ,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减。土壤有机碳储量的计算结果为 :柠檬桉 10 5 6 7t·hm-2 ,湿地松10 4 6 1t·hm-2 ,马占相思 114 6 2t·hm-2 ,大叶相思 71 4 9t·hm-2 ,木荷 12 7 6 6t·hm-2 ,草地 89 31t·hm-2 。据此认为 ,植树造林是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有效措施 ,其中以营造乡土树种木荷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北亚热带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除茶园土壤外,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以0~10cm土层最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30cm土层范围内增加,30cm以后表现下降的趋势;(2)次生林转变成农耕地以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21.1%,而转变成集约经营早竹林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下降近48.5%;1m深度以内,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茶园、灌木林、次生林、粗放经营毛竹林、集约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农耕地、杉木林和早竹林;(3)土壤有机碳储量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次生林转变成长期经营的农耕地后,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22.5%,而转变成长期集约经营早竹林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则下降51.4%9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茶园、灌木林、次生林、粗放经营毛竹林、马尾松林、农耕地、集约经营毛竹林、杉木林和早竹林.  相似文献   

18.
应用辽宁省森林资源林地变更数据,采用蓄积量-生物量转换模型法和平均生物量法,结合不同树种含碳率,对辽宁省主要树种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分析不同林种的碳储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林的碳储量为防护林>用材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经济林,其中防护林占比达66.7%;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阔叶林<针叶林。人工林碳储量为用材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薪炭林>经济林,其中用材林占比达58.3%;其次是防护林(38.2%);碳储量针叶林>阔叶林,碳密度是针叶林>阔叶林。全部森林资源碳储量中,防护林与用材林占全部林种的95.1%,用材林的碳密度比较大,而经济林的碳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 KNN方法进行碳储量估测,并对估测后的数据进行各种校正处理,绘制森林地上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图,为我国森林碳储量和固碳潜力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为研究区(50°05'—53°33'N,121°11'—127°01'E),基于2010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和同年 Landsat5 TM 影像数据,利用 k-邻近法( KNN)在像素级水平上对森林地上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多准则方法分东、南、北和中4个区域对样地坐标和其对应的影像光谱值进行坐标重配准,并根据实测样地数据对坐标重配置前后不同林分类型地上碳储量估测精度进行评价;针对 KNN方法像素级估测结果存在明显的高值区域低估和低值区域高估现象,应用直方图匹配方法对估测结果进行变动范围调整;并根据样地实测碳储量和 KNN 估测值间的回归关系对调整后的结果分区域进行进一步匹配校正后处理,绘制森林碳储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总体来说,本研究区域像元尺度KNN估测的欧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均方根误差随着最邻近值 k的增大而降低,当 k大于6时变化缓慢,并逐渐趋于稳定;坐标误差校正后,各林分类型森林地上碳储量的估测精度均显著提高,平均均方根误差由17.23降低到14.3 t·hm -2;直方图匹配后,各区域样地点高值区域低估和低值区域高估现象均有很大程度改善,实测值和估测值间的相关关系明显增强,然而高值地区(碳储量大于20 t·hm -2)出现过高估计现象;经匹配校正后处理的均值、标准差、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分布图更接近样地实测值,均方根误差也明显降低,高值地区过高估计现象得到很好校正。【结论】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遥感数据及 KNN方法相结合逐渐成为区域尺度森林参数空间连续估测的重要手段。同利用光谱值和森林参数建立的回归模型相比,KNN方法能够更多地考虑到森林参数同光谱值之间的非线性依赖关系;但 KNN估测方法除了受距离度量标准、最邻近值 k的大小以及影像波段的选取等因素影响外,还存在如样地坐标和对应的影像光谱值匹配误差、像素级估测结果多呈明显集中分布趋势等问题,使得该方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的研究表明,对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校正,将更有利于区域尺度森林参数的精确估计和反演。  相似文献   

20.
农田营造早竹林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农田营造早竹林后不同年限土壤有机碳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竹林3年生时,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表土层(0~30 cm)下降幅度最大;竹林满园后,由于采取了集约经营措施,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迅速回升,至9年生时,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都超过了农田相应层次水平,但是12年生时竹林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又呈现下降趋势.(2)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化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相似,竹林3年生时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呈现下降趋势;6年生时,除了0~30 cm土层继续下降外,其余各层次有机碳密度都增加;至9年生时,有机碳密度都超过相应农田各层土壤有机碳的密度;12年生时,各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都呈现下降趋势.(3)3年生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近22%;以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均逐渐增加,9年生竹林,土壤有机碳储量要超过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储量;12年生时竹林有机碳储量下降,但是依然高于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