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地区栓皮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应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和相对生长法对乔木生物量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各器官中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枝条〉叶片,其中树干约占65%,树冠约占35%。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变量的相关性,并对其各器官的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进行模型拟合。其中树干和树冠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的拟合方程分别是:W=0.018(D2H)1.09、W=0.9(D)2.128。  相似文献   

2.
天然麻栎单木地上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铜陵叶山林场麻栎样木地上生物量调查,以胸径、树高为自变量,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为因变量,选择相对生长式、幂函数式和多项式为生物量回归模型,拟合各模型参数、相关指数、回归剩余离差,并计算生物量估测误差。结果表明:麻栎树干、树枝、树叶和地上总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存在显著幂函数关系,其方程分别为:树干W=6.571×10-4D1.8473H2.411、树枝W=1.163×10-4D2.9497H1.3223、树叶W=0.0032D1.5148H0.8821、总生物量W=9.354×10-4D2.0825H2.1154。树干与总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胸径(D)、树高(H)为辅助变量,采用多模型选优法和逐步回归法拟合巨尾桉人工林树干生物量(W)最优模型,并用改进单纯形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求得巨尾桉人工林树干生物模型为W=0.009239D1.740672H1.448438该模型经检验证明适用,可用于林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4.
基于50株样木的实测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采用四种模型构建了西伯利亚云杉的地上、地下和各组分器官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对比分析了各拟合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各生物量模型对比得知,地上和树干生物量模型估计精度均高于树枝、树叶和地下生物量模型;最优的二元模型拟合度和预估精度都优于一元模型,其中地上和树干生物量二元模型精度提高显著;树枝、树叶和地下生物量模型二元模型精度提高有限,建议实际应用时采用一元模型W=a Db。各生物量二元模型拟合优度和预估精度对比分析显示,不同的变量组合拟合效果不同,常用变量D2H在估计树枝、树叶生物量时效果不如一元模型精度,而变量D3/H对树枝树叶生物量的估计最有效。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城东乡荆东村,采用树干解析法对不同林龄(10、24、40 a)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进行测定,并采用回归模型:W=a(D2H)b进行生物量拟合。结果表明:W=a(D2H)b可作为3个年龄序列的杉木人工林不同器官生物量的估算模型。杉木人工林不同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幼龄阶段叶片和枝增长较快,中龄阶段树干增长较快,从中龄林向成熟林过度阶段生物量积累速率减慢。在不同生长阶段,杉木人工林不同器官对总生物量的相对贡献明显不同,其中树干所占比例最大(50.0%~73.4%),且随种植年限呈递增趋势,而根系所占比例随林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说明树干是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云杉立木生物量模型研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云杉为研究对象,对云杉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模型进行研建。建立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树冠、干材、干皮、树枝、树叶独立模型与材积相容模型,采用分级联合控制和度量误差模型方法,建立地上总生物量和所有分量相容的立木生物量模型,建立根茎比模型对云杉地下生物量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建立的云杉地上总生物量、树干、干材生物量二元模型预估精度均达95%以上,干皮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达94%以上,树冠、树叶、树枝生物量的预估精度均在92%以上,地下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在88%以上;所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云杉生物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华北落叶松的生物量最优生长模型,以承德围场县北沟营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标准地,对其17~43a生林分进行详细调查,利用Spass曲线估计方法,最终确定其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表明:二次函数为生物量最优模型,地上总生物量W总=-53.846-0.486 D+0.558 D2,树干生物量W干=-65.067+2.648 D+0.312 D2,树枝生物量W枝=-0.701+0.024 DH-4.868×10-6(DH)2,树叶生物量W叶=-2.205-0.479 D+0.066 73 D2,树皮生物量W皮=-3.536+0.004 D2 H-7.998×10-8(D2 H)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贵州雷公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生物量特征,在典型植被甜槠栲群落中通过样地调查核实了群落基本特征,并选取常绿优势树种甜槠栲、长蕊杜鹃,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其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特征及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雷公山甜槠栲群落内,甜槠栲单木树干、树枝、树叶生物量平均分别为12.96 kg、4.65 kg、2.08 kg,长蕊杜鹃相应生物量分别为15.85 kg、7.77 kg、1.64 kg;生物量分配上,甜槠栲各组分所占地上部分比例大小为:树干(53.21%)树枝(23.84%)树叶(12.68%),长蕊杜鹃为:树干(54.79%)树枝(31.10%)树叶(10.90%);生物量模型拟合显示,一元模型(W=aDb)与二元模型(W=a(D2H)b)在两树种干、皮、枝、叶各组分生物量拟合中都能满足精度需要,但单木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拟合则以二元模型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各测树因子数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嫩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模拟了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之间以及胸径、生物量与树高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了樟子松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林龄与胸径、树高和生物量相关紧密;采用W=aebD模型,地上生物量、树干、树枝、树根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平均拟合率都大于70%。  相似文献   

10.
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及其分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树干、树皮、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以方程W=a×(D2H)b的拟合效果为好,树枝和树叶以方程W=a×Db的拟合效果为好。(2)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分标准木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出现明显的变化。在不同的马尾松林龄中,各器官的生物量均以树干为最高,同时随着林龄的增加,其所占百分比例出现明显的升高,随着林龄的继续增大,其所占百分比逐渐趋于稳定。与树干的变化趋势相反,树皮、树枝、树叶和树根的所占总生物量百分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呈现下降。(3)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增加。林分树干和树枝的总生物量和所占百分比均出现明显的上升;树皮和树叶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所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则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地下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1.
西南桦人工林单株生物量的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林分进行每木调查,以D-H曲线进行平均木选择,分径阶伐倒平均木获得生物量数据。以幂指数模型为基础对西南桦人工林的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模拟,以胸径(D)、树高(H)、1/2树高处直径(D1/2)、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等作自变量,所选择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回归模型分别为:Wt=0.563D2.631、Wb=0.0003D3.6499、Wl=0.0022D2.6063、Wr=1.4×10-7H5.9972。以胸径(D)、树高(H)、1/2树高处直径(D1/2)、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等作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均可作为全树生物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2.
对黄柏人工纯林伐倒样木的调查,研究表明:黄柏林木单株各器官组织的生物量与胸径(D)的平方及树高(H)的乘积(D~2H)有密切的双对数直线相关,即:w=a(D~2H)~b;11—12年生黄柏林分(密度975株/ha)的平均生物量为24.22t/ha,主要分布在8m以下层次;在同一林分中,不同生长势树体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不同年龄和不同胸径的树体与树皮生物量均有显著的直线相关;胸径,年龄与胸高处皮厚有显著的二元回归相关,且胸径对树皮的影响远较年龄大。  相似文献   

13.
桂西南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西南大青山林区28a生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人工林林分进行每木检尺和生物量的测定,建立了米老排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树高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 H)的相关关系;分别选用幂函数等5种模型,用回归分析方法对米老排人工林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树叶和树根生物量分别与胸径和树高的相关关系最显著,而树干、树枝、树皮和全株的生物量都与D2 H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胸径、树高和D2 H与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模型中,全株、树干和树皮的拟合效果最好,树叶和树根的拟合效果中等,树枝的拟合效果较差。除树皮外,各器官均以幂指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笔者研究杉木的生物量及其分布格局对研究鄂西地区植被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以杉木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利用在鄂西地区样地每木调查的资料,建立了不同器官生物量预测模型,统计分析了不同杉木林分的乔木层生物量及其组成关系;通过对样品含水量的测定,统计分析出不同林分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杉木林各器官生物量模型分别为:W树干=0.010 0(D2 H)1.036 6;W树皮=0.013 5(D2 H)0.787 1;W树枝=1.223 0(D2 H)0.257 3;W树叶=0.851 1(D2 H)0.258 7;W地下=0.031 1(D2 H)0.736 7;W地上=0.070 7(D2 H)0.854 3;W总=0.094 2(D2 H)0.838 3。结果表明杉木林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各部分所占比例为:干(52%)>地下(15%)>枝(14%)>叶(10%)>皮(9.6%),灌木层和枯落物的生物量比较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塞罕坝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大小,给该地区樟子松林的经营及生态功能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了该地区樟子松生物量模型,并对樟子松林生物量的大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模型形式均为CAR类型,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别为W_干=0.026 8 D~(2.643 6)、W_枝=0.061 2 D~(1.862 7)、W_叶=0.112 4 D~(1.542 9)、W_果=0.000 04 D~(3.311)和W_整=0.093 D~(2.342 9);I地位级樟子松平均单株生物量明显高于II地位级,但林分总生物量则相反;与其他分布地区相比,该地区樟子松林生物量处于较高水平;樟子松生物量分配由高到低依次为干、枝、叶、果,其所占比重分别为50.87%~80.66%、10.76%~23.54%、7.31%~24.28%和0.34%~1.25%;树干生物量所占比重随林分年龄及胸径的增加而增加,枝和叶所占比例则随林分年龄和胸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6.
白桦林木单株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超  高红真  臧永琪 《林业科技》2010,35(1):7-9,13
通过对白桦天然次生林中15株树龄16~54年标准木的研究,建立了以D和D2H为基础的林木全株及器官生物量估测模型,林木单株生物量变化为17 361.7~364 634.7g,白桦的根茎比变化为0.210~0.465,平均值为0.320;建立了以林龄为基础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对其多年平均净生产力与年均净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认为20年左右林木进入速生期时应加强抚育。  相似文献   

17.
贺兰山灰榆疏林单株生物量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林分进行了调查研究。实测灰榆单株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灰榆单株各器官生物量与树高(H)、胸径(D)、1/2树高处直径(D1/2)和胸径平方乘树高(D2H)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麓天然灰榆疏林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2)各器官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模型中,树干、树枝和树叶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树枝和树皮的生物量预测模型拟合效果一般;任一自变量与单株生物量拟合的预测方程适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福建柏人工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宗武  陈林生 《林业科学》2000,36(Z1):120-124
福建柏 (FokieniahodginsiiHenryetThomas)为我国二类重点保护树种 ,其树形优美 ,主干通直 ,适应性强 ,木材性质优良 ,是我国南方值得推广的树种。由于人为破坏 ,福建柏天然纯林被毁殆尽 (张炳荣 ,1 982 )。自 50、60年代 ,福建省开始营造福建柏人工林 ,不少已进入中成龄阶段 ,成为重要的森林资源。但对其进行的研究还很少。 1 997年我们对安溪半林国有林场福建柏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结构进行了研究 ,以期对福建柏人工林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也为了解福建柏人工林的生产力 ,以对其进行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1…  相似文献   

19.
膏桐人工林单木生物量回归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膏桐(Jatropha curcas)人工林膏桐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探讨了膏桐各器官生物量与地径、株高和地径平方乘株高(D~2H)的相关关系,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以地径平方乘株高(D~2H)因子与叶、干枝、根和全株生物量相关关系最显著,可以用来估算膏桐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  相似文献   

20.
橡胶树生物量估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生物体各部分器官与测树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对生长规律,以树围(G)和D2H为自变量建立橡胶树树叶、树干、小枝、树根、树头、地上、地下部分及全株生物量估测模型,经综合检验,确认以树围为自变量的模型优于以D2H为自变量的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更新橡胶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测,同时建立了橡胶树生物量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