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林业发展的六大工程以生态为主,其中一项就是速生丰产林建设,而桉树,就摆在了速丰林树种的最前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速丰林基地建设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得到了较快发展。2002年7月国务院批准速丰林工程作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正式实施,我国速丰林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速丰林工程的实施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我国木材原料短缺问题。建设内容包括浆纸原料林基地、人造板原料林基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光泽县饶坪经营所为例,阐述建设速生丰产林的重要性,提出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总结了经营所在速丰林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速生丰产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过去沿海滩地营造速丰林,要经过茅草地——开垦——刺槐或紫穗槐——更新营造速丰林的过程。这样周期长,效益低。为了加速滩涂开发利用,缩短建设速丰林的时间,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沿海滩地进行了一步建成速生丰产林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两年九江速生丰产林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促进速丰林建设进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速丰林建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林业项目在增加森林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促进速生丰产林建设,要进一步落实国家扶持政策,逐步建立速丰林建设国家资金投入补助渠道。稳步推进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林业项目,打造国内造林示范样板。大力发展木材加工、木浆造纸等林业支柱产业,促进速丰林基地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示范和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7.
发展速丰林生产,用较少的优等林地,集中力量,集中资金,担负起木材生产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任,从而解放出多数林地来发挥生态功能,进而推动整个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当前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速生丰产林工程是新时期我国林业六大工程中唯一一项产业体系建设骨干工程,是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也是农民致富的小康工程。  相似文献   

8.
我区林业发展“十五”计划提出,5年内全区发展速生丰产林66.67万公顷,平均每年要完成13.33万公顷的造林任务,以发展速丰林为突破口,实现我区林业跨越式的发展。据2001年和2002年统计,全区两年分别完成速丰林造林8.42万公顷和12.57万公顷,分别为年度计划任务13.33万公顷和14.67万公顷的63.2%和85.7%。从统计情况看,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我区的速丰林建设仍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与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十五”计划还有三年时间,可还有45.68万公顷的速丰林造林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总结我区两年来速丰林建设的经验,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万杰 《中国林业产业》2005,(8):16-20,47
2002年8月,国家正式启动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工程实施3年来,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不仅对加快壮大林业产业发展,提高木材生产供应能力,缓解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压力,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同时,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也都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某种意义上讲,速丰林工程建设的上马,是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林业工作置于全国中心工作中定位思考的结果,是参考借鉴国外林业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林情作出的必然选择,也是协调林业内部各方面关系,实现林业和谐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速丰林基地的建设,将对提高我国禾材供应能力,缓解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木材供需矛盾,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本刊约请万杰同志撰写了《谏书速生丰产林》一文,期望对我国速丰林基地建设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0.
漳州速丰桉常用测树和经营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收集漳州桉树速生丰产林的相关资料,选用适当模型,编制二元出材率表、二元材积表和速丰桉材积生长率表,为科学经营桉树速丰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发展我国速生丰产林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本文在明确速生丰产林概念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发展速生丰产林在我国林业建设中的地位, 澄清了国内外不同林业发展战略思路(如接近自然的林业, 林业分工论, 新林业学说和生态林业等) 与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关系.最后根据园内外发展速生丰产林(工业人工林) 的经验和教训, 指出今后我国速生丰产林的发展道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速生丰产林建设投融资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得才  高岚 《森林工程》2004,20(5):27-29
鉴于速生丰产林建设投融资严重不足的现实 ,对如何完善速生丰产林投融资问题进行思索很有必要。这里探讨了速生丰产林建设投融资的各类模式 ,并在文章最后指出影响速生丰产林建设投融资的相关因素和政府完备其政策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对2011年建阳市农民林业的年收益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建阳市林业发展存在着林地经营面积分散、融资渠道窄、种植技术缺乏、劳动力外流和销售渠道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以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林业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个人承包山林、经营林业项目,发展经济高效林为主要手段等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森林资源丰富,林区道路建设历史悠久,密集而发达的林区道路及其现有林道改进方案保证了澳大利亚森林道路的良性有序发展,保障了森林和木材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和有效利用。文中概述了澳大利亚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包括林区道路“用者自付”原则下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及林区道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规划及建设规范等;分析了中国林业道路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我国林区道路建设需要促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重视林道规划和规程的规范化建设、注重维护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工程的加速开展,林业资金投入与需求之间的缺口日渐变大,林业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障碍。不动产信托基金(REITs)作为流动性高、投资风险较低、收益较为稳定的金融产品,能够起到盘活存量资产,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使资本市场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自2020年4月起,关于REITs的政策密集出台,标志着我国不动产信托基金试点的正式起步。随着政策发布,各大基金公司积极地寻找优质项目,截至2020年11月,多家拟发行REITs的基金公司已赴国家发改委进行答辩,意味着大批REITs产品即将面世,新的蓝海也即将出现。但由于目前的试点要求,林业类项目暂时还不具备大规模发行REITs的条件。从资本市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REITs的特性和我国林业的融资困境与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数据与政策要求,对林业行业运用不动产信托基金融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拓宽我国林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启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浙江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浙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以及森林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森林资源流转制度、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引导创建新型的林业合作组织、完善流转交易服务体系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营效率即投入产出效率。以江西省2000-2011年林业相关数据为依据,首先运用DEA对其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显示:投入产出效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整体波动性较大,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且有50%的DEA无效样本年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明江西林业投入产出效率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然后,运用Tobit实证分析了影响投入产出效率的因素,得出:森林火灾对投入产出效率具有负向影响,营林基建投资完成比例、从业人员薪酬对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建立林业稳定发展基金,加大林业补贴,及时填补林业空缺资金;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同时扩大林业科技投入,发挥科教兴林的作用;建立森林防火预警机制,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率;改善林区基础设施,提高林区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水平,适当提高薪酬。  相似文献   

18.
文中分析了在美国进行可持续森林管理背景下林产工业企业在环保认证、应对经济危机和适应社会思想转变等方面所遇到的战略环境限制,以及对此做出的在企业形象、投融资模式、产品研发方向以及企业管理思考框架等方面的战略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林产工业发展现状,建议通过完善森林认证体系、借鉴美国的林地投资管理模式和统一可持续管理思考框架等措施,加大对林产工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我国林产工业的管理,从而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屏边县林业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投资多元化,科技含量高等特点,但尚存在林业产业化程度低,林业发展不平衡,中低产林分布较广,农民收入低,对森林资源依赖性大等问题.藉此,提出速生丰产林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草果种植产业、中低产林改造、面山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林地流转、公益林管护、林业招商引资等多项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我国林业发展投融资现状的分析,从5个方面剖析了目前林业发展投融资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林业投融资机制建立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