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松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琴 《中国林业》2012,(3):53-53
近年来,随着封山育林、工程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的不断推进,苗木需求量越来越大。由于传统的育苗技术在造林时间上有严格的限制及造林成活率低,因此各地采取了容器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是在特定的容器中培育苗木,在起苗、包装、运输时不易伤根,贮藏时不易丧失生命力,造林后没有缓苗期,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初期生长快;受季节限制少;育苗时易控制环境,节约用种,提高圃地利用率。现将松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介绍如下。一、容器育苗技术1.苗圃地的选择及整理。苗圃地选择在造林地附近或其中  相似文献   

2.
正林木容器育苗造林由于与裸根苗相比有许多被公认的优越性,它具有节省种子、节约圃地,育苗时间短、苗木整齐健壮、抗逆性强,不伤根、运输搬运方便、成本低,能有效延长造林时间、造林成活率高、造林后苗木生长快、林分质量好等特点,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的苗木生产技术,它包括育苗容器、育苗基质、容器育苗管理技术等林木现代育苗理论与技术。本研究立足于国际农业先进技术引进,进  相似文献   

3.
樟树是珍贵的特殊用途树种。文章介绍了樟树速生林的育苗造林技术。育苗包括种子采集、整地、播种及大田育苗六个方面的田间管理,造林包括造林地的选择、备耕、造林时间及植苗要求,造林后六大管抚措施。通过樟树造林实例,分析经营状况和生长状况,总结出营造樟树速生林应注意的九大要点。  相似文献   

4.
对晚松进行营养袋育苗和带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营养袋育苗并带袋上山造林,初植成活率和年终保存率均在90%以上,造林后第2年高生长量在20cm以上,1~2次分枝数多,抗干旱能力强,其优点明显大于裸根苗造林,该育苗造林技术宜在雨量充沛、气候湿润的低山丘陵地区和农田防护林工程中推广应用,这将对加速荒山绿化后的补植及改善农田防护林树种结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次试验,结合群众的育苗和栽培经验,总结出黄金间碧玉育苗最有成效的办法是节间切口埋秆育苗、主枝扦插育苗、次生枝扦插育苗、分株移植育苗等四种;栽培最有成效的办法是竹苗造林。黄金间碧玉无性繁殖育苗,不需特殊处理成活率可达90%以上;竹苗造林可比传统的移母竹栽植节约造林成本50%以上,成活率高达90%以上,成林较早。  相似文献   

6.
目前世界各国对容器育苗的研究较多,有些国家为了解决高寒和干旱林区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问题,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研究容器育苗造林,六十年代先后应用于生产。我国对营养土育苗造林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十二世纪前已有带土造林的生产实践,本世纪五十年代不少地方采用营养砖和营养篮育苗造林,如南方的桉树、松树等树种的容器育苗造林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海南岛对珍贵树种的容器育苗虽也早有研究,但因山区、交通不便、工具落后、生产水平低等原因,发展很慢。从气候来说,由于海南岛干湿季明显,干旱季节有的达半年以上。容器苗具有相当程度的耐干旱能力,所以对容器育苗造林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高分子保水剂在林业育苗、造林及苗木运输等方面的实用技术进行了阐述,对提高北方地区林业育苗和造林成活率和造林成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树容器苗雨季造林,是用营养钵(袋)在塑料大棚内当年育苗等雨季到来时带土坨移栽的全根全苗造林。由于容器苗带土坨根部不受损伤,容器中有充足的营养,加之又赶雨季造林,栽后不缓苗,具有成活率高、育苗时间短、省工、节水、无杂草等特点。特别是在春季干旱、多风,土壤瘠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造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防止容器苗造林死亡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育苗具有成活率高,产苗量高,初期生长迅速,便于四季造林和补植,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节约造林成本等优点。因而,从90年代初开始,容器育苗便在我省迅速推广,有力地加快了荒山造林步伐。但是,在育苗、起苗过程中,由于技术操作不当,也可以造成造林后苗木...  相似文献   

10.
试谈干旱丘陵区针叶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武治国容器育苗是造林的一项科学技术,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重视和应用。它有诸多优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一、容器育苗及其造林的意义内蒙古西部干旱丘陵区十年九旱,气候干燥。按常规办法造林。油松、樟子松成活...  相似文献   

11.
对19个板栗品种的花粉育性的两个方面(花粉萌发率、花粉管生长特性)进行了测定 分析,发现板栗花粉的萌发率一般高于65%,以70%~90%区域内分布为最多,高于90%和低 于70%的品种较少。花粉管生长在花粉萌动后的20min中伸长最快,而后逐渐趋于平稳。一 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有助于花粉管的生长,10%、20%蔗糖浓度均能显著提高花粉管伸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甜大节竹丰产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甜大节竹不同时间、不同材料育苗试验和不同造林密度(间种农作物)对比试验研究,经过近8年试验观测,结果是用截杆留鞭育苗,原产地成活率83.3%,引种育苗试验成活率64.2%;采用3m×3m造林密度,栽竹2a,出笋率90.4%,栽竹5a,鲜笋产量365.6kg/667m2。  相似文献   

13.
李霞 《防护林科技》2020,(1):48-49,52
根据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为例,进行野外释放及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均有控制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平均寄生率为52.8%,虫口减退率为54.62%,防治效果均优于农药;二者作用时期不同,蒲螨对低龄幼虫寄生率高,肿腿蜂对中高龄幼虫寄生率高。在防治时,应根据两者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在不同时间(龄期)进行2种天敌的先后释放可达到较高的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  相似文献   

14.
耐寒樱花的引种及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增加春花种质资源数量,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先后从吉林省舒兰市和黑龙江省方正园艺研究所引种了不同种源地的樱花(Prunus serrulata),对其植物学、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繁殖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樱花扦插采用ABT生根粉1000mg/l浓度速蘸,处理插穗上部成活率最高为46%;嫁接采用山桃稠李为砧木,春季枝接的方式,成活率最高为51.6%。引种的樱花抗逆性较强,可露地越冬,成为引种成功的又一优良春花品种。  相似文献   

15.
滇南红厚壳是云南新发掘出来的一种优质造林树种 ,其树干通直圆满 ,材质优良 ,是制作刨切单板的优质材料。其树形优美 ,也是一种优质的绿化树种。人工造林后生长较快 ,年平均高生长量可达 0 83m ,直径年增长 1 5cm。 2 0 2 5年可采伐利用。通过对滇南红厚壳的分布、生态及生长习性、木材性质、种子特性和育苗造林技术的论述 ,以便全面了解该树种。  相似文献   

16.
重组竹是将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成型的一种竹质新材料,是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产业化利用的一种竹基复合材料,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力学性能优异的特点,产品可应用于室内外地板、家具、建筑结构材、装修装潢材,以及风电桨叶等高强度材料领域。目前,中国在重组竹制造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许多制约产品开发与应用的基础研究障碍,亟待解决。文章总结了重组竹材料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分析了重组竹材料在产品开发利用中尚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期为高性能重组竹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昆虫病原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的试验中,筛选出一种增效剂,可使病原菌的产孢量增加,光肩星天牛的致死速率加快。在生产病原菌的培养基内加入0.02%的增效剂培养5天,产孢量比对照增加一倍多。在含孢量10^8/ml的球孢白僵菌的菌悬液中加入0.02%的增效剂,以每头光肩星天牛幼虫接种1ml菌悬液,使光肩星天牛幼虫第6天开始发病,第16天死亡  相似文献   

18.
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观赏植物新品种选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简要讨论了传统常规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在培育和创造新品种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现阶段我国花卉育种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地区在水患压力下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基塘景观。其中的桑园围始建于宋朝,是中国古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基围水利工程之一,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采用考证法结合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桑园围的景观格局经历了从完全自然,到顺应自然局部改造,再到以人工为主的历史演变过程,阐述了基塘景观系统的组织架构,分析了水利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聚落系统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文化景观特征。最后从水利系统发展对土地围垦的影响、基围管理制度对聚落格局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个角度总结桑园围景观演变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20.
Yin Q  Sun H  Zhang A  Wang X 《Fitoterapia》2012,83(4):795-800
Scoparone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Yinchenhao (Artemisia annua L.),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and has several known bioactivities, and displayed bright prospects in prevention and therapy of jaundice and liver disord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vo plasma pharmacokinetic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coparon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The levels of scoparone in plasma, and tissues were measured by a rapid and sensitive UPLC-MS/MS method. The biosamples were prepared using methanolic precipitation and the separation of scoparone was achieved on a UPLC HSS T3 column by linear gradient elution using water (containing 0.1% formicacid) and acetonitrile (containing 0.1% formic acid) as the mobile phase at a flow rate of 0.5mL/min The total run time was only 3.9min. Our result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 that this method has excellent and satisfactory selectivity, sensitivity, linearity, precision, accuracy and recovery. The estimated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i.e., C(max), AUC and CL), were C(max)=14.67mg/L, AUC=81.15mg*h/L, CL=1.23L/h for scoparone. The pharmacokinetic study found that scoparone was distributed and eliminated rapidly in rats. Tissue distribution showed the highest level was observed in liver, followed by the kidney and spleen; the lower level appeared in the muscle, thyroid, and adrenal. It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brain which indicated that scoparone does not cross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ur developed method was suitable for the study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tissue distribution of scoparon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