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2.
非公有制林业是指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主体,通过政府划定或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林地、林木等资源的使用权,自主投资经营的林业。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显示,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迅猛,截至2003年底,非公有制森林面积达到3510万hm2,占森林总面积的20.32%,森林蓄积比例为6.7 相似文献
3.
4.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林业正在成为湖南省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从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角度分析湖南省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优势、问题、机遇、障碍等,从而对湖南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现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巴盟针对境内宜林荒山、荒沙、荒地等宜林地分布总面积达2500万亩的实际情况,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造林,并从多方面给予扶持,实现了国家得绿、非公有制林业经营者得利的双赢。 他们在乌兰布和沙漠引入社会开发治理企业30多家,开发治理沙地160多万亩。在磴口县 相似文献
6.
深化林业改革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当前林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林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非公有制林业具有产权明晰、利益关系直接、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是搞好林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形式。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要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三个有利于”和林业分类经营、分区管理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大胆创新,实行以法治林,规范管理,创造一个有利于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环境,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发展林业的大林业格局,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林业发展形式。当然,作为林业系统的新生事物,非公有制林业也经历了由小到大、由试点尝试到积极倡导的发展过程,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霍邱县按照“政策引导、项目扶持、市场托动、活化机制、部门服务”的一作思路,大力开展礼会造林,特别是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业飞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全县非公有制造林11.82万多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68.9%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通过狠抓《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贯彻落实,开展一系列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保护,收 相似文献
10.
11.
林权制度改革在江西大地如火如荼,其直接成效就是促进了全省非公有制林业的迅猛发展。试图探讨林权制度改革与非公有制林业之间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必须提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2.
王琳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7,30(4):44-46,61
由于非公有制林业在我国的历史尚短,没有现成的经验,因此其他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许多政策措施值得我们借鉴。文章通过对林权制度的国际比较,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如何反思政府的行为,并指出了林业发达国家在林权制度改革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农林水利工会调查组 《绿色中国(A版)》2005,(2):21-23
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已成为全省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别占全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73.5%、94%和61.8%,并且林业产值超过5亿元的达51个县(市),超10亿的达27个县(市)。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蓬勃发展,在林权制度改革、产业化经营格局、培育龙头企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方面给予我们一系列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愈强 《绿色中国(A版)》2005,(8):31-33
政府在非公有制林业中应扮演设计师、调度员和赞助商的角色。重点探讨了当前制约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了政府在其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姚顺波 《绿色中国(A版)》2005,(22):43-44
文章以财产权制度为核心,以成本——收益为主线,界定了非公有制林业补助和非公有制林木补偿的概念和范畴,按照市场经济、放松管制及效率原则,提出了非公有制林业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从浙江省林业3个产业的发展现状、林业行业的主导产业以及各市、县(市、区)林业产业情况分析了浙江省近几年来林业经济的运行状况,结合当前林业生产实际,对浙江省林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林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