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西安市国槐小卷蛾的发生危害情况调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国槐小卷蛾的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槐小卷蛾是主要为害国槐、龙爪槐、香花槐等的鳞翅目,卷蛾科害虫。本文从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针对此害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细梢小卷蛾Rhyacionia leptotubula Liu et Bai是危害华山松Pinus armandi的重要蛀梢害虫,在滇东北高海拔地区大面积发生.在滇东北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立固定样地,连续3 a调查研究了细梢小卷蛾的危害状况和种群变动情况,发现该虫的危害逐年加重,种群呈上升趋势,对华山松的生长影响较大.采用区域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对细梢小卷蛾进行定性与定量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细梢小卷蛾的寄主植物分布范围广,适生区广且根除难度大,对云南林业的潜在威胁较大;细梢小卷蛾风险指数R为1.90,在云南属中度危险性有害生物,林业部门应重视该虫的监测与防治工作,阻止其更大范围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4.
国槐叶柄小蛾在潍坊市一年发生2代,10月中旬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或种子里越冬(极少数以蛹越冬)。第2代幼虫是防治关键时期,可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40%久效磷与40%氧化乐果1500倍混合液喷雾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40%久效磷10-15倍液涂环或原液10-15ml/株打孔注射,效果均在92%以上。各虫态寄生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5.
国槐小卷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钻蛀性害虫,以幼虫蛀食羽状复叶叶柄基部,造成国槐复叶脱落,树冠出现大量光秃枝,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观赏。该文介绍了其危害特点、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肉桂双瓣卷蛾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宝荣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10-13,31
通过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肉桂双瓣卷蛾的种群动态。该虫的发生、消长猖獗成灾与温度、湿度、林分结构和组成、林龄及天敌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提出了采取预防为主,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科学地采取生物、人工、化学防治和保护利用天敌等的综合治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国槐小卷蛾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槐小卷蛾,又名国槐叶柄小蛾、槐小蛾。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山西、陕西、甘肃(平凉市)、宁夏等地区。寄主植物为国槐、黄金槐、龙爪槐、蝴蝶槐。  相似文献   

8.
槐小卷蛾发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槐小卷蛾Cydia trasias(Meyrick)以幼虫钻蛀国槐、龙爪槐1~2a生枝条危害,该害虫在张家口市1a发生1代。树木被害后造成满树卷叶,后期枯黄脱落,影响树木生长和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国槐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国槐小卷蛾(Cydia trasas(Megrick))又名国槐叶柄小蛾、槐卷蛾,属鳞翅目卷蛾科,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宁夏、甘肃和安徽等地区,主要为害国槐、黄金槐、龙爪槐、蝴蝶槐和红花槐等。近年来,国槐小卷蛾在沧州地区公路绿化带两侧和城区行道树上普遍发生。该虫以幼虫钻蛀当年生新梢为害,幼虫蛀食羽状复叶叶柄基部、  相似文献   

10.
冷杉芽小卷蛾,在长春市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针叶内越冬。蛹期18~20天。平均每雌产卵12粒,雌成虫寿命9~12天,雄成虫寿命7~9天。卵期10~12天,孵化率约86%。该虫发生与林木组成、林龄、郁闭度有关。在幼虫取食盛期,喷雾防治,药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视觉线索在植食性昆虫寄主定位中也起重要作用,二者协同作用引导昆虫到达寄主植物后,又有触觉、味觉等接触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赵冬香,2004).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毛虫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编著论述了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等3种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分析了决定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的雌性比、产卵量和死亡率3个因子,指出马尾松毛虫雌性有其遗传因素,其性别早在胚胎发育的卵期已经形成,食料的丰歉与质量、食料树种的不同,不同农药化学防治处理、气温的变化都将影响雌雄虫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四合木种群传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四合木的濒危机制,对四合木种群的传粉生态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地点设在内蒙古杭锦旗地区,时间为1998年3~10月。研究结果表明:四合木花部形态有以下变异:萼片4~5。花瓣4~5,雄蕊8~10,心皮4~5。四合木的花期为5月上旬至6月初,单朵花的花期约为4~5d,整株开花可持续8~15d。花在上午盛开,下午花的多数萼片、花瓣呈半合拢状。在花开之前。花丝和花柱就已伸长,而且柱头高出花药2~3mm。花盛开时,花丝进一步伸长,与柱头近相等,内轮4~5个雄蕊花药先开裂,开裂方式为背向纵裂;花药紧围靠着雌蕊柱头,柱头有分泌物,可与花药粘在一起;外轮4~5个雄蕊花药至少晚一天开裂。花将谢时,花药全部开裂;花粉散毕之后。萼片、花瓣又闭上,并在几天后脱落。四合木种群传粉媒介是昆虫(主要是蜂类和蚁类)。四合木的传粉效率较低:50%的柱头上无花粉,20%的柱头上有1~2个花粉,30%的柱头上有多个花粉;只有25%的花柱中有多个花粉管。四合木的座果率为57.36%~68.76%,结籽率为1.26%~2.8%。在生境条件较差的群落中,座果率较高,这是其适应恶劣环境所采取的生殖对策。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传粉过程受到障碍,即传粉媒介(昆虫)的访花频率极低,使得柱头上的花粉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4.
植物种群构件研究进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植物种群构件研究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植物种群构件概念的产生与发展,从叶构件、生殖构件、芽构件、枝构件、茎构件和根构件等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需要将研究对象多元化,均衡各构件的研究深度,并从构件水平探讨植物种群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同时需要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完善植物种群构件理论并促进种群生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松褐天牛在松树枯死木枝干中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松材线虫病疫区黑松,马尾松松材线虫病死木的树干解剖发现,90%的黑松的83.3%的马尾松病死木有松褐天牛产卵痕,幼虫蛀入孔和成虫羽化孔,但也有部分是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时带入线虫而致病的,松褐天牛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树干的中部或中下部,但随树高的增加而拉伸;黑松,马尾松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总数比产卵痕总数分别下降了41.88%和37.45%;成虫羽化孔总数比幼虫蛀入孔总数分别下降了19.17%和28.26%;离地50cm内树干基部及直径3cm以上的梢头也有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和成虫逸出,在生产中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钩栲群落优势植物种群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钩栲群落中以钩栲、石栎、东南栲为优势的阔叶林10个样地进行调查,估算并比较各优势种群的竞争系数与K值比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性偏阴的钩栲和东南栲种群将取代喜光的石栎种群;东南栲种群与钩栲种群随时间推移达到共存的竞争结果。  相似文献   

18.
紫胶虫、白蜡虫、倍蚜虫主要寄主植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胶虫 (lacinsect)、白蜡虫 (waxscale)、倍蚜虫 (gallaphids)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资源昆虫的寄主植物不仅是它们的栖息和繁衍场所 ,更是其食物来源。寄主植物种类繁多 ,其中不乏优良寄主植物物种。通过在紫胶、白蜡、五倍子的主产区广泛收集紫胶虫、白蜡虫、倍蚜虫的寄主植物物种资源 ,在南亚热带的云南景东进行繁殖 ,用迁地保存的方式保存于景东试验站树木园内。多年来 ,已收集、保存了紫胶虫、白蜡虫、倍蚜虫的寄主植物 2 0 0余种 ,隶属 36科 98属。本研究于 1 993年至 1 999年立题进行 ,现将主要结果报…  相似文献   

19.
在突脉青冈及其伴生树种为优势种组成的阔叶林中,以其优势度为环境容纳量,采用重要值百分数求取群落内的种间竞争系数,用Lotka-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突脉青冈林共优种群(突脉青冈与其伴生树种)的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在平衡状态下,突脉青冈、少叶黄杞、罗浮栲的相对优势度分别为10.19%、20.47%和69.35%,说明未来的突脉青冈林仍将由罗浮栲、少叶黄杞、突脉青冈为共优组成,而罗浮栲种群将支配整个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