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筛选纤维素的降解真菌,探究其对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利用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促进降解森林地表可燃物,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兴安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和云杉人工林内的可燃物,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采用刚果红染色法,根据测定菌株的纤维素分解指数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以阔叶、针叶与针阔混交可燃物碎块为分解基质,接入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液,恒温培养80天,定期取样测定综纤维素含量,分析纤维素分解过程并筛选出对森林地表可燃物中纤维素降解效果最好的菌株;结合扫描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选取筛选出的纤维素高效降解真菌菌株,制取菌饼并接入麦芽浸粉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5天,得到的菌悬液作为单一菌剂,2菌种菌悬液等体积混合为混合菌剂,分低、中、高剂量喷洒到不同样地中装有胡桃楸、兴安落叶松以及胡桃楸-兴安落叶松混交可燃物的凋落物袋内,每月采集凋落物袋测定综纤维素质量分数,分析不同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结果】根据孟加拉红氯霉素培养基筛选出的15株真菌在CMC-Na培养基上产生的水解圈大小,筛选出8株高活性纤维素酶菌株,菌株B2(枝细枝孢)的纤维素分解指数最大;根据地表可燃物样品中的纤维素降解结果,菌株A4(紧密帚枝霉)对3种可燃物基质中综纤维素的降解能力最强,其次是菌株A2(肉色隔孢伏革菌);根据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菌株A4的菌丝可以黏附在叶片表面并侵入叶片组织,通过分泌纤维素酶降解叶片中的综纤维素;不同剂量使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呈现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的规律,且施加菌剂的3种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均高于对照;施加菌剂的3种可燃物基质综纤维素降解率由大到小均表现为:菌剂C(混合菌剂)菌剂B(菌株A4)菌剂A(菌株A2)。【结论】菌株A4为室内降解试验筛选出的高效纤维素降解真菌,在野外对地表可燃物中综纤维素也表现出较强降解能力,且与菌株A2构建的混合菌剂对可燃物中综纤维素降解效果更佳,可在后续研究中摸索其最佳产酶条件,以实现林区地表可燃物更大程度上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采用愈创木酚变色、苯胺蓝平板退色和酶活性测定筛选出高效降解竹材木质素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腐烂的竹材等34份样品分离纯化出139株真菌;通过0.04%愈创木酚和0.1‰苯胺蓝平板初筛,从分离纯化的139株真菌中筛选出具有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7株降解菌;7株降解菌经液体产酶培养基复筛得到2株高效产降解木质素酶活的菌株:培养7 d,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达72.558、23.769、55.044和34.611、38.781、82.646 U/mL;2株降解菌FG-35和FG-98分别鉴定为革耳菌Panus lecomtei和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us。  相似文献   

3.
竹伐桩促腐微生物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不同腐朽程度的毛竹伐桩为样品,对其中的具有降解纤维素或木质素的竹腐微生物进行富集、分离、纯化.通过定性和定量筛选共得到16株具有较好纤维素降解能力或木质素降解能力的菌株,包括8株真菌,5株细菌和3株放线菌.采用固态竹屑培养基测定各菌株对毛竹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真菌菌株F2和F10的降解效果最好,15 d对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3.96%和24.31%,优于参照菌株绿色木霉YJ-3的19.59%;对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92%和19.15%,优于参照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ME-446的16.53%.  相似文献   

4.
用分解袋法研究了胡桃楸、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下叶凋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归还速率,结果表明3种林分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为胡桃楸纯林>混交林>落叶松纯林。如排除微生物侵入等的影响,胡桃楸纯林叶凋落物归还N的速率最快,落叶松纯林叶凋落物归还P、K的速率最快;二者组成混交林后,混交林叶凋落物归还N的速率较落叶松纯林明显提高,而归还P、K的速率较胡桃楸纯林明显提高。胡桃楸与落叶松混交后叶凋落物养分归还速率较其各自纯林的要高,这可能是混交林增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竹林环境中较为高效的木质素降解菌,采用分析苯胺蓝和愈创木酚培养基变色情况和相关酶活大小,从浙江临安市竹林地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木质素降解菌27-1,根据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多孔菌科栓菌属毛栓菌(Trametes hirsuta)。  相似文献   

6.
从自然界腐朽的竹材或木材中,能分离和筛选高效降解木质素并只少量降解或者不降解竹纤维的优良菌株,通过GU-W A平板变色反应试验和菌株对竹材木质素、竹纤维降解试验,共获得了3株具有选择性降解竹木质素的优良菌株(15、18、21号菌株),经初步鉴定这3株菌为真菌菌株;测定了菌株在摇瓶培养时所产孢外酶的酶活.最后采用3株菌联合法进行降解竹材木质素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联合降解木质素效果优于单一菌株,其降解率可达72.26%.  相似文献   

7.
竹材木质素的降解一直是制约竹材资源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49份腐烂的竹材样品进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得到74株真菌,利用PDA-愈创木酚变色及PDA-苯胺蓝退色反应,初步筛选出具有木质素降解酶能力的4株木质素降解菌,通过酶活力测定对初筛得到的4株木质素降解菌进行复筛,发现FG-22菌株具有较好木质素降解能力,对FG-22降解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FG-22为杂色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  相似文献   

8.
竹材木质素的降解一直是制约竹材资源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49 份腐烂的竹材样品进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得到74 株真菌,利用PDA- 愈创木酚变色及PDA- 苯胺蓝退色反应,初步筛选出具有木质素降解酶能力的4 株木质素降解菌,通过酶活力测定对初筛得到的4 株木质素降解菌进行复筛,发现FG-22 菌株具有较好木质素降解能力,对FG-22 降解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FG-22 为杂色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  相似文献   

9.
菌株自带介质可提高其漆酶降解木质素能力,因此自带介质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对漆酶的商业应用将起到促进作用。从南京山林地区分离出两株血红密孔菌NFZH-1和NFZH-2,并以杂色云芝为对照,研究了两株血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和木质素降解特性。首先通过形态学特性鉴定了NFZH-1为自带介质血红密孔菌。其次以愈创木酚为反应底物,平板接种菌株,培养5天,NFZH-1颜色圈较菌丝圈大,且颜色最深;经10天固态发酵,NFZH-1所产漆酶酶活高达23 600 U/g,且未检测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平板显色和固态发酵产酶结果表明自带介质血红密孔菌NFZH-1为漆酶高产菌株。麦草粉经菌株NFZH-1 30天降解,木质素降解率、综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56.7%和36.6%,表明血红密孔菌NFZH-1为选择性高木质素降解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10.
菌株自带介质可提高其漆酶降解木质素能力,因此自带介质高产漆酶菌株的筛选、鉴定对漆酶的商业应用将起到促进作用。从南京山林地区分离出两株血红密孔菌NFZH-1和NFZH-2,并以杂色云芝为对照,研究了两株血红密孔菌发酵产漆酶和木质素降解特性。首先通过形态学特性鉴定了NFZH-1为自带介质血红密孔菌。其次以愈创木酚为反应底物,平板接种菌株,培养5天,NFZH-1颜色圈较菌丝圈大,且颜色最深;经10天固态发酵,NFZH-1所产漆酶酶活高达23600 U/g,且未检测出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和锰过氧化物酶( MnP)。平板显色和固态发酵产酶结果表明自带介质血红密孔菌NFZH-1为漆酶高产菌株。麦草粉经菌株 NFZH-130天降解,木质素降解率、综纤维素降解率分别达56.7%和36.6%,表明血红密孔菌NFZH-1为选择性高木质素降解活性菌株。  相似文献   

11.
在对花曲柳、蒙古栎、核桃楸等天然次生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天然更新状况、林下枯落物状况和土壤种子库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4种林型枯落物与天然更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枯落物对次生林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障碍作用,枯落物过多,有效更新幼苗数量就会减少,有效更新状况与枯落物的数量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典型森林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与差异。【方法】在山西省历山选取了7种典型植物群落,即亚高山草甸(C1),华山松纯林(C2),红桦、榆树、五角枫、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3),榆树、核桃楸、青皮椴、辽东栎阔叶混交林(C4),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C5),白皮松、油松针叶混交林(C6)、油松纯林(C7)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研究其碳代谢指纹的特征与差异。【结果】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C5> C1> C4> C3> C6> C7> C2,且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 <0.05),即白桦、青皮椴、核桃楸、华北落叶松、油松针阔混交林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最强,华山松纯林最低;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同样反映这一规律。【结论】1)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各碳源的利用的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代谢碳源程度各异。2)综合31种碳源的利用,碳水化合利用率最高,其次依次为氨基酸、羧酸类、多聚类、酚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最小。3)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与海拔梯度并无规律性关系,而与地上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混交造林技术研究的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水曲柳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08.76%~123.71%、105.46%~114.59%和121.66%~161.26%;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的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纯林的127.78%~136.23%、104.07%~111.71%和179.8%~207.45%;双行混交的效果优于单行混交。混交林中长白落叶松24a生的单株平均材积为0.13007m3,为纯林单株材积的1.53倍。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较水曲柳和长白落叶松纯林平均提高了34.78%;减少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表层的孔隙度、持水量和通气度,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4.
对长白落叶松与水曲柳二代林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长白落叶松(Larix gmelini)人工林的二代林更新是林区营林工作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由于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种种弊端,特别是林地酸化和肥力的减退,引起了人们关注。通过试验证明了对长白落叶松间伐第一次后,可以直接营造水曲柳二代林,通过第二次间伐可以保证二代林的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天然次生林的主要类型及其经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白山天然次生林可为以柞树、杨桦、水曲柳和胡桃揪为主的3种类型。其经营的主要措施是在保护的基础上,引进针叶树种。本文还对次生林的改造及抚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西坡天然次生林水曲柳和胡桃楸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山西坡天然次生林中水曲柳和胡桃楸为研究对象,进行根径(D0.0)、去皮胸径(D去)、树皮率(P)、树高(H)和胸径(D)关系的研究,结合解析木结果,建立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V)模型、根径立木材积(V)模型和树皮材积(V皮)模型。水曲柳和胡桃楸的胸径分别是根径的0.729 9倍和0.765 8倍,去皮胸径是带皮胸径的0.978 9倍和0.975 0倍,树皮率模型分别为P=129.1956D-0.6129和P=275.4582D-0.819,树高模型分别为H=36.007-693.244(D+19.687)-1和H=29.255-318.636(D+8.972)-1;水曲柳和胡桃楸的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分别为V=0.0002D2.31和V=0.0004D2.1232,二元立木材积模型分别为V=0.000048D2.01077H0.870343和V=0.000042D1.772558H1.174785,根径立木材积模型分别为V=0.0001D0.02.4347和V=0.0004D0.02.0698;水曲柳和胡桃楸的一元树皮材积模型分别为V皮=0.0002D1.8668和V皮=0.0003D1.7812,二元树皮材积模型分别为V皮=0.000019D1.452649H1.14834和V皮=0.000062D1.556608H0.714036。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SiteThestudywascarriedoutinMaoersl1anExperimentalForestFarmof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45"2O'~45"25'Nandl27"3O'~I27"34'E).Tl1eaverageeleva-tionofthisareais3OOm.Annualaveragetemperatureis2.7"C.Annualaverageprecipitationis720mm.Frost-freeperi0disl2O~l4Odays.SoiltypeistypicaIdarkbrownforests0il.Tl1evegetationbeIongstoChangbaiMountainflora.Broad-IeavedKoreanpineforestasprimitiveclimaxcommunityhasbecometypi-calnaturalsec0ndaryforestduetodisturbanceanddestroyfrommankindinrecent…  相似文献   

18.
森林可燃物及其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详细地分析了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柞树、大山杨及水曲柳这6个树种各自所在林分林下可燃物的特点及其燃烧特性,结果表明:落叶松与水曲柳不易发生火灾,红松和樟子松易发生火灾,大山杨和水曲柳是抗火性树种。提出在造林技术上采用营造混交林或营造防火林带,防止或减少森林火灾,为森林防火及营林用火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research`vorkt`ascarricdoutinthcDaqingCentreofChail1eForcstBureau-NorthcastChina.Thcre-lhethree-hardt`oodforcstdistributedallttlebroadlyTheexistencc,movemcnt,dc\'clopl11cl1tanddynamicsofforestcommunitydePCndontheencrg3',energyflowandsubs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