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根据森林燃烧环网的原理,在同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森林燃烧环是可燃物类型、火环境、火源条件基本相同,火行为基本相似可燃复合体。可燃物类型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它的数量变化与森林燃烧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森林防火基本任务之一旨在调节森林可燃物的数量,而营林用火则是减少可燃物积累主要技术措施;火环境是森林燃烧的重要条件,通过物候相既可掌握什么类型可燃物可以点烧,又可选择最佳点烧条件,如草甸、林缘、林内等地段可燃物类型不同,点烧时段不同;点烧方法将直接影响用火效益,因此,只要掌握上述三种要素,就可将火行为指标控制在相应的范围内,在实际操作中,采用中低强度(300~2000千瓦/  相似文献   

2.
森林燃烧是自然界燃烧现象中最复杂的一种。随着森林燃烧环理论的发展,林火预报方法也应相应地进行改进。本文仅就东北气候特点分析森林燃烧环各因子(A.可燃物类型;B.火环境;C.火源)在森林燃烧中的作用和地位分别予以打分的方法,做林火预报的探讨。一、森林燃烧环中各因子的地位和得分标准A.可燃物类型可燃物类型是森林燃烧环的物质基础,没有可燃物就谈不上燃烧。因此燃烧取决于可燃物的大小、结构状态,理化性质和数量分布。林火预报应建立在这个物质基础之上。当可燃物类型不同,各种可燃物的数量分布及易燃性有区别。根据可燃物的易燃程度分别打分(见表1)。  相似文献   

3.
为了搞好名胜古迹区森林防火工作,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火源及其频率月、日分布、可燃物类型的划分以及易燃的天气条件,其结果是吸烟和上坟烧纸为主要火源,火源均来自游客和当地群众,林火频率与游客量多少相关;济宁的旅游旺季又是具有极易燃天气条件的季节,可定为名胜古迹区重点防火季节。另外划分出4个可燃物类型,并确定了不同火险等级的气象因子指标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室内模拟的飞火引燃试验数据,使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飞火引燃的因子进行建模,探究该模型在预测飞火引燃中的适用性,为林火行为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黑龙江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纯林为对象,以球果、1 h时滞、10 h时滞小枝为火源,构造不同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压缩比的可燃物床层,进行引燃试验,建立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的3种火源的引燃概率模型。【结果】3种类型火源分别进行了1 800次点烧试验,球果、1 h时滞和10 h时滞小枝引燃次数分别为414、161和337次;本研究梯度范围内,火源引燃概率随着风速增加而显著增加;可燃物含水率与引燃概率负相关,但受火源的干质量影响较大,在可燃物含水率为40%时,较大的3种火源干质量造成了引燃率升高;床层压缩比对火源引燃概率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正或负相关性;构建的球果模型预测引燃准确率为87.2%,总预测准确率为71.1%; 1 h时滞小枝模型预测引燃准确率为79.6%,总预测准确率为78.6%; 10 h时滞小枝模型预测引燃准确率为81.5%,总预测准确率为79.5%。【结论】3种火源引燃能力为球果10 h时滞小枝1 h时滞小枝,风速、可燃物含水率和火源干质量对引燃有较大作用,建立的3种Logistic引燃概率模型有较高准确率,可供飞火引燃预测时参考,以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效率和减少扑救伤亡。  相似文献   

5.
森林火灾发生需要有火源引燃,不同火源引燃可燃物的能力不同,搞清常见火源引燃可燃物的能力及引燃后的一些火行为指标,分析床层特征对火源引燃能力的影响,建立相应的点燃概率模型,对林火预防及扑救意义重大。在春防期,以燃烧着的烟头、火柴、燃烧着阔叶为火源,在无风条件下点燃蒙古栎-红松混交林下的非破坏性地表可燃物,分析了不同火源的点燃能力及床层特征对点燃能力的影响,并建立相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火柴的平均点燃概率最大,燃烧着阔叶点燃概率次之,所有试验条件下,烟头都不能点燃可燃物床层;(2)火柴与燃烧着阔叶的点燃概率和火焰高度没有显著差异,烟头与2种火源的点燃概率有显著差别;(3)火柴和燃烧着阔叶的点燃概率都与床层含水率负相关关系,两者能引燃的最大床层含水率分别为26%和24%。火柴引燃概率随着床层密实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燃烧阔叶点燃概率随着床层密实度的增加在下降;4)火柴和燃烧着阔叶2种火源的点燃概率预测模型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火柴点燃概率预测模型的预报精度为72.9%,误报率为32.3%;燃烧着阔叶预报模型的准确度为71.4%,误报率为25.8%。本研究是在春防期间进行,可燃物含水率低于30%的天数占防火期内一半以上,被火源引燃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极大,对于特别稀松或者紧实的可燃物床层,火源引燃概率较低,建议林区管理人员根据不同床层密实度进行管理,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岷江上游,以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为目的,是一个广谱基因库。自然保护区不允许发生森林火灾,即使是森林火警也不应发生。过去的十多年,卧龙没有发生大的森林火灾,这就使人们产生一种卧龙不会发生森林火灾的错觉,防火意识逐步淡化。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森林可燃物特性、火环境特点及火源动向的分析,认为卧龙的森林具有易燃的特点,火源和火环境也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潜在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提高人们的防火意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防火工作,防止发生森林火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森林可燃物特点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可燃物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森林的燃烧性主要根据森林可燃物水分动态变化、可燃物载床、可燃物种类和类型进行评估,在一定的气象和环境条件下,森林可燃物的类型和分布明显影响着林火发生的行为特征。森林可燃物的载量的增加,森林结构单一,易形成大片连续且均匀的水平、垂直可燃物分布结构,导致森林综合抗火能力下降,加大发生重大或特大森林火灾的概率。针对林分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广西三门江森林公园的松栎异龄林有着大量的地表可燃物和梯状可燃物,树冠呈连续分布,易发生树冠火。设计了5种方案来处理该区域5个样地的可燃物。处理Ⅰ、Ⅱ、Ⅲ主要是砍除灌木和修剪小树,提升冠基高;处理Ⅳ除砍灌之外,去除了2/3的1、10h时滞可燃物;处理Ⅴ为处理Ⅰ+处理Ⅳ。针对桂中地区的气候和物候特点,设置了低、中、高3种燃烧条件。利用FCCS计算各种处理的火行为参数,参照Van Wagner树冠火模型,分析可燃物处理前后可能发生的林火的类型、强度,比较了几种可燃物处理方案在减少树冠火风险上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就减少树冠火发生的有效性而言,处理Ⅴ处理Ⅳ处理Ⅲ处理Ⅱ处理Ⅰ。在低燃烧条件下,4种可燃物处理方案都可以将火行为降减为地表火。随着燃烧条件的提高,可燃物处理有效性下降。在高燃烧条件下,虽然可燃物处理可以降低火强度,但是,5种可燃物处理方案都不能避免树冠火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森林火灾是在开放环境中的自由燃烧过程 ,由于受可燃物特征与分布、空气湿度、地形与风场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构成了森林火灾的复杂性与随机性。由于自燃、雷击和人为因素等火源不可能彻底排除 ,森林火灾不可避免。大面积高强度火可以烧毁森林 ,造成地面光秃和加速土壤侵蚀 ,但小面积低速度火却可以减少地面多余可燃物 ,有助于林木的火后更新和生物栖息。因此在预防森林火灾中 ,实现森林可燃物可持续管理是发展重点 ,用计划火烧减少可燃物 ,营造防火林带隔断可燃物的连续性 ,可以达到减少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目的。1 近年来林火管理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火场信息包括火场内和火场周围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因素和火行为本身的特征。其中,主要是森林可燃物类型、数量、分布、配置状况;地形条件(如坡向、坡度、山脊、谷地、岩石裂  相似文献   

11.
<正> 东北林区运材专用铁路(森铁)沿线,是人为火源较集中的地带,除了一般生活用火之外,机车本身还有喷火、漏火、崩火等火源。森铁沿线全是森林、荒原,不仅有大量的枯枝落叶,还有连片的枯草,这些都是使森林起火并蔓延的可燃物。因而,森铁沿线历来是发生森林火灾的重点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12.
对德化县森林火灾的发生规律、森林可燃物的分布特点及燃烧特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无计划的农业生产用火是导致森林火灾发生的最主要因素,郁闭度小于0.8的针叶林分是德化县多年来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区和受灾区。根据德化的实际情况,森林火灾防控主要应从阻隔火源与可燃物的接触入手,强化林火阻隔体系建设,加强野外火源管理,配合其它防控措施,从而达到森林火灾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的重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的重点火灾区。为了保护好该区的森林资源,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可对不同森林可燃物类型采取不同的防火措施。在森林火灾发生的过程中,可燃物类型不同,火行为、火焰高度、火的蔓延速度、火的强度等也不同,对森林的影响和损失就各异。因此,对森林可燃物类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调查,在大兴安岭地区大致可以划分如下九种可燃物类型: 1.坡地落叶松林: 该类型在大兴安岭地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较陡的山坡或缓坡都有分布。林木组成以兴安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森林防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综合性森林防火主要是利用人为和自然的办法,采取多种防火措施,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提高人们对林火的控制能力,使森林火灾的发生次数降到最低限度。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概述综合性森林防火在我国森林防火方面的作用,综合性森林防火措施是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并为我国防火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综合性森林防火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依据森林燃烧三要素:可燃物类型、火环境和火源。三者构成森林燃烧的三角环。建国30多年来,综合  相似文献   

15.
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森林燃烧的火环境,秦岭林区大面积分布的落叶针叶林、栎类林等森林植被提供了丰富的可燃物,频繁的人为活动为林火的发生提供了火源,这些要素共同造成了森林火灾多发的现状。通过对秦岭林区森林火灾影响要素的探讨,总结出人为火源是森林火灾发生的首要要素的结论,加强人为火源的管控是减少森林火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与火干扰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气候变化直接作用于森林可燃物和林火环境,从而影响森林火灾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而在森林火灾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气体和颗粒物质也会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初步阐述了火干扰使可燃物燃烧所释放的物质对大气化学性质的影响及其生态效应,并讨论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进行火源管理。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物阻火层次分析法,分析侧柏可燃物、侧柏树种、侧柏林分、侧柏林缘带类型4个层次生物阻火条件和能力。认为侧柏虽属易燃树种,但不同侧柏林分仍具有一定的阻隔火功能,主要取决于林分郁闭状况,且林分郁闭度在0.6以上可满足阻隔火的气象条件。据此划分林缘带类型,提出改侧柏林缘为阻火林带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息烽林场67个森林火险调查样方进行PCA、COA排序和模糊综合评判表明:海拔影响林场森林可燃物分布状况和土壤含水量;林场森林火险以危险和较危险两级为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森林可燃物类型和火源状况;森林可燃物分为非林分型可燃物,林相整齐的中幼林型可燃物和近成过熟林型可燃物、林相不整齐林分型可燃物;林场森林型可燃物和近成熟林型可燃物、林相不整齐林分型可燃;林场森林火险区划为4级区域,即很危险区(Ⅰ)、危险区(Ⅱ)、较危险区(Ⅲ)和略危险区(Ⅳ)。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冰雪灾害发生的过程及对森林防火的影响.重点从破坏森林防火基础设施;降低防火林带防火能力;改变森林结构,影响可燃物组成;增加地表可燃物;改变可燃物分布,影响火行为;可能出现干旱和雷击火源等方面分析了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西山可燃物特点及潜在火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西山魏家村林场为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调查和森林清查数据将可燃物划分为针叶林、阔叶林、混交林和疏林地。根据样地调查和树木生物量模型计算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可燃物载量、厚度和高度。根据2000—2006年当地气象数据,确定历史平均最大风速的平均值和主风向,在此背景下对风场进行模拟,进而对地表火和树冠火进行模拟计算,计算出不同类型火发生时火蔓延速度、火强度和火焰高度的分布图。地表火的蔓延速度为0.01~0.22m.s-1,树冠火的蔓延速度为0.12~2.25m.s-1;地表火的火线强度为144~6595kW.m-1,树冠火的火线强度为3214~189002kW.m-1;地表火的火焰高度为0.37~2.50m,树冠火的火焰高度为1.75~13.4m。通过对可燃物和火行为指标的计算,可以为防火林带规划和防火林管理提供依据,也可为可燃物管理、扑火安全防范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