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以胶东丘陵区12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初步研究了不同林龄赤松人工林的土壤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在供试赤松林地间均为强变异水平,而其它指标属于中等变异。不同林龄赤松人工林的土壤生物学指标间均存在较大差异;林龄较大时土壤生物学特性整体表现较好。不同土壤生物学指标间表现出各异的相关性,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脲酶中任意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它们均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林地土壤肥力状况及地力衰退趋势,分析影响地力衰退的主要影响因子,以不同林龄(2、4、6、8和11 a)杉木短周期小径材培育人工林的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检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有效铁、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和pH值共11个土壤肥力指标,分析不同林龄土壤养分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土壤pH值外,土壤主要肥力指标的变化幅度较大,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在不同土层和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肥消耗较大,其中,表土层(0~20 cm)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到11 a主伐时的降幅均超过30%,但不同林龄间各肥力指标差异不显著;采用改进后的Nemerow法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412~0.530,土壤肥力等级为Ⅲ级(P_综<0.9),土壤肥力较低,相比较而言,土壤中有机质和氮肥含量较充足,而交换性阳离子极为贫乏;有机质、速效钾、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与综合肥力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_偏~2>0.8),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土壤肥力综合指数随林龄增大而降低,11 a主伐期比造林初期(2 a)下降22.26%,但不同林龄间各单项肥力指数及综合肥力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8)。在该栽培模式的超短经营周期内,随着林龄增大及林木生长对土壤养分的消耗,林地土壤肥力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现象,但并未达到显著水平,有必要通过提高整地质量、改良土壤、林粮间作、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肥等措施适度增加土壤肥力,维持林地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胶东丘陵区典型赤松人工林的生长特征与土壤理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胶东丘陵区15块典型赤松人工林样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林龄和密度赤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生长特征,探讨了林地土壤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赤松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冠幅随林分密度增加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前期生长速度较快,在0-18年间的年均生长速率要明显高于18-65年间的生长速率。赤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处于0.94~1.66 g/cm3之间,整体较为适中,土壤粘粒含量普遍较低。赤松人工林土壤的通透性较好,保水能力较强。供试赤松林地土壤pH值均表现为酸性,土壤EC普遍很低。林龄较高的赤松人工林土壤CEC较为适中,而低林龄赤松林地土壤CEC处于"很低"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或以上水平;全氮和有效氮含量整体较高,而有效磷含量很低,有效钾含量整体较为适宜。胶东丘陵区赤松人工林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均较为稳定,各指标在不同样地间的变异均为中等强度。  相似文献   

4.
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并通过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地林地土壤属于贫瘠水平,表土层A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显著高于中土层B层;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肥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依据综合肥力系数大小:柳桉>巨尾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综合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呈正面效应。但由于多因素影响以及时间较短的缘故,而这种养分效应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广西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主要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其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均呈酸性,全P、有效P、全K、速效K、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B、有效Zn和有效Mn的含量处于贫乏或极贫乏水平,有机质、全N和碱解N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有效Cu和有效Fe含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11个样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关联度主要分布在0.385~0.709之间,平均值0.514,土壤肥力总体处于Ⅳ(差)水平。土壤肥力Ⅱ级(良)的有1个样地,Ⅲ级(一般)的有2个样地,Ⅳ级(差)的有6个样地,Ⅴ级(极差)的有2个样地;田林乐里林场8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相对最肥沃,派阳山林场8年生的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肥力最差。相同林龄马尾松生长量越高,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越低。  相似文献   

6.
于2015-2016年10月底至11月初,采集6个浙江省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主产区20个县(市、区)150个土壤样品,检测其全效、速效养分及中、微量元素等13个肥力指标,对全量数据集做主成分分析,选取高因子载荷指标,确定浙江省油茶土壤肥力评价最小数据集。结果表明,浙江省油茶主产区土壤肥力最小数据集为全N、有效P、交换性Ca、交换性Mg、有效Cu、有效Fe这六6个指标。利用抛物线形隶属度函数对肥力指标进行标准化,结合权重系数得出各样区最小数据集肥力指数。最小数据集肥力指数与单位面积茶油年均产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最小数据集肥力指数与单位面积茶油年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全量数据集内梅罗综合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在福建北部高纬度区引种邓恩桉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以闽北建阳市引种的邓恩桉为研究对象,比较了由土壤养分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所得的土壤综合肥力值,结果表明:邓恩桉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值为0.669,土壤肥力等级为第Ⅱ级,土壤肥力状况良好;杉木人工林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综合肥力值分别为0.511和0.406,土壤肥力等级均处于第Ⅲ级,土壤肥力状况一般。此外,邓恩桉人工林相对于造林前其土壤综合肥力值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究选择黄冕林场场内桉树人工林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5个分场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情况,分析同一树种林下土壤不同坡位的肥力区别,比较不同树种林下土壤肥力的区别,旨在为广西黄冕林场的桉树人工林养分循环调节与平衡施肥提供参考依据。分析可知:黄冕林场五个分场中,桉树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系数Pi排列顺序:板勒(1.22)波寨(1.05)沙塘(0.97)=盘龙(0.97)洛清江(0.89)。  相似文献   

9.
对思茅松人工林幼林期(1~4年生)林地土壤肥力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营造思茅松人工林,只要合理施肥,就能有效地维护其林地土壤的肥力。其经营过程中施用尿素能够显著提高思茅松人工林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其土壤的化学性质;施用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对思茅松人工林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显著,但当其施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也能防止林地土壤的退化。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对湖北建始长岭岗林场不同林龄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p H值、有机质、碱解N、有效P、速效K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同一林龄土壤p H值逐渐升高,土壤养分逐渐降低;随林龄的增加,同一土层土壤p H值先降低后升高,土壤养分变化有一定的波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除土壤有效P与其他化学指标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他指标间相关关系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的引入显著降低了当地土壤的p H值,其土壤有机质、碱解N含量很丰富,有效P、速效K含量相对缺乏。  相似文献   

11.
该文旨在揭示重庆市山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状况,为土壤培肥管理提供依据。以重庆市南川区山区小流域为例,选取3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共采集样品81个,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隶属度函数,分析山区小流域的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酸化严重,林地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旱地全氮、全磷和速效磷较为丰富,而全钾与速效钾则普遍缺乏;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处于0.2~0.9之间,平均值0.54,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为中等偏低,不同土地利用下的肥力质量排序为旱地(0.57)>林地(0.51)>水田(0.48),旱地肥力水平较高,可见人为管理措施、土壤科学培肥的重要,而林地高于闲置农田表明适当退耕还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地处南亚热带的广西高峰林场林业示范基地不同林龄的尾巨桉林、灰木莲林和厚荚相思林3种人工林林地0~40 cm土层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人工林林地的土壤较为疏松,持水性能较强;土壤养分含量除磷元素相对偏低外,其他元素的含量较为丰富。其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及物理性状优良度的排序为:灰木莲林〉厚荚相思林〉尾巨桉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种林分林地土壤除pH值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连续3年在广西柳州市对5年生油茶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后,处理Ⅱ的树高、地径和冠幅的增长量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即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直接施入油茶林地最有利于营养生长,而处理CK(不施肥)各项生长指标的增长量最低。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地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影响差异较大,经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得出土壤综合肥力的高低顺序,其中处理Ⅲ(即无纺布包装有机—无机复混肥)施肥后对油茶林地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最显著,其次为处理Ⅰ(即有机栽培肥料),不施肥处理CK的土壤综合肥力则显著降低,土壤质量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南桦人工林对土壤的适应性及土壤养分特征,揭示土壤养分状况与立地生产力的关系,为其造林地选择及人工林养分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大青山林区西南桦人工林内设置47块600 m2的典型样地,调查常规测树因子,采集土壤样品,测定10项常规土壤化学性质指标;按照土壤养分分级标准评价土壤养分状况,基于立地指数将样地分为高产和低产组,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组立地间各养分指标的差异性,探讨土壤养分对立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地土壤绝大部分为强酸性,有机质、有效N、全N含量中等偏上,有效P甚缺,其它养分含量中等偏下。高产和低产立地间土壤有机质和全K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有效N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南桦对于低pH值、低P含量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有机质、全K和有效N含量是影响广西大青山西南桦人工林立地指数的关键土壤养分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表层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土壤pH值之外,不同林龄土壤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成熟林土壤容重最低为1.16 g/cm3,成熟林土壤含水量、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最高,分别为167mg/cm3,20.17%和19.38 g/kg;近熟林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最高,分别为18.01 mg/cm3,67.86 mg/cm3,1.33 g/kg,0.67 g/kg和28.18 g/kg;不同肥力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计算,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肥力由高到低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16.
《福建林业科技》2022,(1):21-29
为全面了解区域林地综合肥力状况,以广西雅长林场为研究区,采用网格化布点方式采集89个土样,通过空间插值方法分析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指数和法计算综合指数,对研究区林地进行综合肥力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土壤整体呈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中等水平,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锰、有效硼含量为低水平,土壤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铁含量较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很低。林地土壤肥力综合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那成分场、九龙分场和雅庭分场的小部分区域综合肥力较高,益来分场、九龙分场、雅长分场、雅庭分场和那成分场的小部分区域综合肥力中等,东明分场、新寨分场、花坪分场、果麻分场、二沟分场和雅庭分场的小部分区域综合肥力较低。研究结果可为雅长林场高质量经营营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鲁中山地侧柏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典型样地法,对鲁中山地三个地点的23块样地侧柏人工林林下植物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林下植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生物量和盖度;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侧柏林下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调查发现共有林下植物53种,隶属于35科48属,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占86.8%;不同侧柏林的林下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存在较大差异,但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所有林下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与其生物量、盖度均没有显著相关性,而林下生物量和盖度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相关性。三个试验地点侧柏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平均标准化分值大小顺序依次为燕子山林场、黑峪林场和原山林场。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林分改造对杉木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以及不同坡位间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以期为科学经营管理杉木人工林与有效利用土壤养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引入6种乡土阔叶树种对广东省韶关市小坑林场的原有低效杉木林进行林分改造,并分别于2016年、2017年与2018年对样地不同坡位(上坡、中坡、下坡)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土壤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土壤属酸性,pH值范围为3.60~4.36;林分改造期间,除土壤有效磷含量在2016年与2017年在不同坡位间无明显差异,其他养分含量均随坡位降低而显著增加;经过3年林分改造后,除土壤全钾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外,其余指标在各坡位均随着时间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综合来看,林分改造对森林的土壤养分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下坡位的土壤更加肥沃,说明针阔叶混交林有利于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9.
云南热区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普文试验林场,通过对不同龄期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并以当地的山地雨林、林龄较为接近的西南桦次生林和黄水(黄牛水 水锦树)次生林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为参照,作了对比分析;还对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与其土壤肥力状况及物理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桦人工纯林随着林龄的增长,其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出先维持再积累上升的趋势;15年生的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水平与黄水(黄牛水 水锦树)次生林相近,随其林龄的增长,预计会超过黄水(黄牛水 水锦树)次生林而接近于山地雨林。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土壤全N、水解N、速效K含量、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因此,西南桦人工纯林林地土壤的有机碳水平可用以指示其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20.
植物多样性的土壤生态功能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分析紫色土主要肥力指标和地形要素及毛竹林植物多样性指数的关系可为通过植物多样性路径维护林地肥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在赤水河下游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室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3个紫色土-毛竹林样地的结果表明:(1)依据乔木层物种重要值可将调查样地划分为毛竹-香樟-柃木林、毛竹-丝栎栲-杉木林、毛竹-杉木-棕榈林和毛竹-丝栎栲-西南木荷林4个类型。不同类型间乔木层植物部分多样性指数值差异显著、灌木及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值差异不显著,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值差异不显著。(2)因子分析发现地形因子和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因子及C层土壤磷钾因子相关显著,进而影响毛竹林生长及植物多样性发育。乔木、灌木及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因子和不同土层土壤肥力因子直线相关显著的指标对数量为22.22%、11.11%和33.33%,A、B及C层土壤肥力因子的相应值分别为20.00%。(3)直线相关分析发现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值相关显著的指标对数量呈Margalef指数(32.22%)Simpson指数(24.44%)Shannon-Wiener指数(7.78%)Pielou指数(2.22%)、A层(22.50%)B层(18.33%)C层(9.17%)及草本层(22.50%)乔木层(20.83%)灌木层(6.67%)的趋势。(4)土壤肥力和植物多样性指数值的相关性存在无关型(相关不显著)、直线型和曲线型(二次多项式)3种类型,因子分析的相应值为62.96%、22.22%和37.04%,指标分析的相应值为66.94%、16.67%和33.06%。表明毛竹林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值的相关显著性具有层次性、指标差异性和多型性特点,曲线型较直线型更能反映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