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美国薄壳山核桃是一种优良的木本食用油料绿化果材兼用型经济树种。就美国薄壳山核桃的种子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BT3号生根粉处理种子可有效提高出苗率,并以基质风沙土和最适质量分数为200×10“出苗率最高,为93.5%,且其基质排序又以风沙土〉河沙土〉沙壤土,风沙土平均出苗率较其他2种提高1.5%一5.38%。  相似文献   

2.
美国山核桃采穗圃定干修剪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和提高美国山核桃良种无性系采穗圃植株定干修剪后的萌芽能力和抽枝能力,对采穗圃植株分别进行了定干40、60、80 cm的修剪试验,以不定干处理的为对照.结果表明:定干60 cm修剪,能明显提高美国山核桃良种无性系采穗圃内植株的成枝率和接穗利用率,其成枝率和接穗利用率分别为61.05%和56.54%.并在试验基础上总...  相似文献   

3.
在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分别对采集后贮藏8h、24h、48h、72h的美国山核桃穗条进行含水率测定,并用不同含水率的穗条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穗条含水率对美国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有显著影响。穗条采集后贮藏8h含水率为33.45%,嫁接成活率为28.8%;贮藏24h含水率为32.65%,嫁接成活率最高,为61.3%;贮藏48h含水率为31.44%,嫁接成活率为43.8%;贮藏72h含水率为31.07%,嫁接成活率最低,为25.0%。穗条蜡封最佳时间为采集后1~2d。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嫁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完善山核桃嫁接技术,以3年实生山核桃苗为砧木,采用不同质量分数IAA处理接穗、砧木不同处理和枝、芽2种接穗,进行枝接、芽接和根接试验。枝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IAA处理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为差异显著,不同的嫁接法及砧木的不同处理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均为差异极显著;芽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IAA、砧木的不同处理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均为差异显著;根接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的IAA、砧木的不同处理对山核桃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均为差异极显著。采用1.5×10-4的IAA处理接穗、贴皮枝接、移栽苗砧加ABT处理的组合进行山核桃嫁接效果最好,嫁接成活率高达75%。  相似文献   

5.
美国山核桃主要栽培品种的RAPD鉴定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以叶片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和16种Operon引物对从原产地美国引进的30个美国山核桃主要栽培品种进行RAPD分子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问存在明显的基因带型差异,多态型比率高达78.1%;根据RAPD特异分离谱带确定了各品种的标记基因型.以此可实现对美国山核桃无性系品种DNA水平上的鉴别;以标记基因型对30个美国山核桃品种进行系统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及Marquard等人的同工酶分类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美国山核桃1年生实生苗休眠枝为材料,在温室内运用电热温床加热插壤进行扦插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处理对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插壤加热条件下,插条流水冲洗12 h,用500×10-6NAA浸泡6 h后扦插,美国山核桃硬枝扦插的生根率达到80.0%。通过进一步的技术改进,最高扦插生根率可达87.8%。  相似文献   

7.
2016年春季,从浙江、安徽等地引入十余个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Wangenh.)K.Koch]品种试验栽培。经过4年管理和观察,在山东莱芜地区气候条件下,美国山核桃生长发育正常,为下一步适量规模发展美国山核桃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运用嫁接愈合原理,结合山核桃生物学习性,分析了山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抑制因子;通过变换嫁接时间和操作方法,以及优选接穗类型、砧木等技术试验,把山核桃嫁接成活率提高到了88%;进而以野生化香为砧木,就地嫁接后简单管理使平均成活率达到了59%;且嫁接苗生长良好,当年平均高0.95m,是一年生实生苗高的4倍,平均地径1.2cm,前期表现较强的亲和性。  相似文献   

9.
试验基地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张庙村,占地15.3hm2。基地采用种质资源收集、良种繁育、富根容器苗培育、示范果园建设四位一体的模式进行美国山核桃产业化开发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共包括种质资源收集区、良种测定区、采穗圃、良种扩繁区和示范果园五大功能区。种质资源收集区自前收集有国外美国山核桃优良种质资源53份,国内选育的美国山核桃优良品种25个,最终建成国内资源最为丰富的美国山核桃种质资源基因库。  相似文献   

10.
山核桃外果皮与桑枝屑不同配方组合栽培黑木耳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 a对山核桃外果皮与桑枝屑不同比例配方组合生产栽培黑木耳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桑枝屑中添加30%~40%的山核桃外果皮栽培黑木耳,其产量、品质、出耳率均接近单纯桑枝屑配方栽培木耳,每袋干耳产量在74 ~ 74.5g,其中40%山核桃外果皮加12%麸皮其排田量、成品率和单袋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山核桃陈外果皮配制的菌棒其排田数、成品率、单袋重普遍优于新外果皮配制菌棒,并以40%陈山核桃外果皮+47%桑枝屑+12%麸皮+1%石膏配方组合为最优.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宁省西部干旱石质山区针叶树育苗周期长、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油松大苗培育技术试验,结果为1a生油松苗营养杯移植培育大苗的适宜移植时间为4月1-10日(清明前后),苗床应选择高床,营养土配方以1/2油松苗土+1/2落叶松苗土为好,在营养杯之间填充沙土。采用该技术培育大苗移植成活率、合格苗率分别都在95%以上,利用该技术所育苗木在干旱年份造林成活率为86.6%,该方法可在本地或其他环境条件相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综述紫花含笑育苗和育种技术,提出保护种质资源、促进优良品种选育和提高组织培养技术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子树优质壮苗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育苗过程中,李子苗木经常出现高低不齐、弯曲扭倒和生长不良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种子处理、土壤肥力、追肥时期和喷施矮壮素4方面做了试验,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李子优质壮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的是利用泡桐良种脱毒组培苗移栽至轻基质容器中培育形成的苗木,在其工厂化培育过程中,由于培育水肥和光照微生境的异质性,使同批泡桐组培苗生长形成为生长势不同的轻基质容器苗,为明确不同等级泡桐轻基质容器苗移栽至大田后苗木间生长和质量的差异;【方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建立生长对比试验林,对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和弱苗的大田移栽苗木的苗高、地径、根幅、根茎叶器官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单位面积产苗数和优质苗产出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1个生长季后,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苗高、地径、根幅和大田保存率为3.96m、5.77cm、1.34m和92.22%,分别比弱苗提高了40.43%、19.21%、103.03%和18.41%。方差分析表明,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泡桐壮苗培育的大田苗茎组织内各矿质元素浓度均高于弱苗大田苗,组织内全磷、全钾浓度分别为0.49 g·kg-1和2.56 g·kg-1,均极显著高于弱苗培育的大田苗;而壮苗根、叶组织中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碳浓度与弱苗差异不显著;壮苗单位面积大苗产出数6403株·hm-2和优质苗产出率达58.24%,分别比弱苗提高了1.17倍和8.73倍。【结论】利用泡桐轻基质容器苗壮苗培育的大田苗的优质苗产出数、苗木质量均优于利用弱苗培育大田轻基质容器苗,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采用固定标准地法研究杉木造林后1 a补植的杉木补植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杉木补植苗(补植后7 a,树龄为8 a)与造林苗的生长量存在较大差异,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高径比和平均单株材积分别是造林苗(造林后8 a,树龄为9 a)的71.83%、81.20%、113.01%和43.52%,分别是相同树龄(造林后7 a)造林苗的78.40%、89.16%、113.78%和56.10%。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福建省南平樟湖国有林场不同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对比试验林,系统研究苗木类型与规格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幼林生长及叉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基质营养袋苗、大田裸根Ⅰ级苗和大田裸根Ⅱ级苗3种类型和规格的木荷苗木造林成效差异显著,其中采用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取得95.56%的造林保存率,且叉干率只有3.47%;造林后木荷1年生幼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1.63cm、107.10cm和56.43cm;造林后2年生,其地径、树高和冠幅的平均值分别达到了2.61cm、224.90cm和113.07cm,均优于大田裸根Ⅱ级苗和大田裸根Ⅰ级苗的造林成效,说明采用木荷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林木叉干率,全面提升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栓皮栎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地下部分主根生长迅速而侧、须根少,影响移植成活率.采取不同胚根短截处理,并利用控根容器和普通育苗盘等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育苗,研究不同育苗方法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控根育苗技术对苗高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根容器播种育苗对促发侧、须根的作用明显,其苗高生长优于育苗盘苗,是一种新型的以调控根系生长为核心的快速培育大苗技术.  相似文献   

18.
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对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居群有性更新幼苗动态进行6年的连续调查.结果表明:臭柏幼苗苗高的年均生长率为24.69%,冠幅的年均生长率达到44.48%,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样方内幼苗总株数动态变化率均值31%,编号幼苗的平均死亡率8.88%,幼苗株数的增长大于幼苗的死亡,更新状况良好.幼苗高度大于20 cm的死亡株数占总死亡株数的7.89%,幼苗的死亡率呈现出随着幼苗的高度级的增加逐渐下降的趋势.臭柏幼苗生长速度以高度大于20 cm的植株最快,达到9.43 cm·a-1,幼苗的生长速度与幼苗的高度级成正比.对影响臭柏天然更新的气候因子进行线性相关分析表明:幼苗平均高度与冬季(11-3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夏季(6-8月)的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冠幅与夏季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幼苗的总株数动态变化率与冬季降水量和春季(4-5月)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编号幼苗的死亡率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3树种进行树种与苗木类型双因素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时,树种间新梢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量大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树种与苗木类型间互作效应不显著,属树种的遗传效应;容器苗与裸根苗间新梢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和冠幅则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容器苗平均新梢高生长比裸根苗增产30.3%,效益显著,其中杉木增产14.5%,马尾松增产34.9%,木荷增产51.9%。  相似文献   

20.
刘翠梅 《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45-46,50
从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师宗县五龙乡小法村对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gnis)进行育苗和栽培试验,详细介绍了优树选择、采种、育苗的全过程.2hm2圃地产苗木50万株,实现总产值232.9万元,已造林40hm2,成活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