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油松地理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由42个种源组成的全分布区种源试验中,测定了后代在发芽,物候,生长,形态和抗寒性等方面的21个特征,并据此阐明了油松地理变异的基本特点:(1)地理变异很显著,很普遍;(2)非连续性变异即生态型变异突出位置,也存在着随机变异;(3)各种变异特征与地理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油松不同生态型在京西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化成  唐谦 《林业科学》1991,27(6):582-588
本文根据京西山地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三块不同海拔试验林7年生时的材料,研究了油松不同生态型在不同海拔高度试验地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油松不同生态型之间的生长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生态型×不同海拔试验地交互作用显著。在海拔800m以下,东部型生长和稳定性均比其他生态型好。在800—1200m地带,表现较好的是东部型,其次是中部型和中西型。在1200m以上地带,东部型和东北型生长表现较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京西山地如采用东部型的种子,可不考虑造林地的海拔高度,也不必考虑种子来源上的海拔差异。此外,在造林种子短缺时,800—1200m地带还可采用中部型和中西型的种子,1200m以上还可采用东北型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以局部分布区的试验数据,分析油松参试种源的性状,适应性和生长的分化,差异显著。观测的6个形态性状、生态型、种源、机误占总变量的49.5%,19.3%和31.2%;针叶性状与地理因子相关密切,其余性状则表现为小—大—小的地理变异形式;生长趋势与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结果相同。生态型内种源间生长差异亦十分显著,种源×年度交互作用明显,种源×立地(同一生态区内不同地点)交互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评定油松各生态型差异,提高种源选择可靠性,采用生态适应性指数对油松全分布区种源多点试验中的北京试点11年生林分的生长、适应性、结实习性等进行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源生长量差异很大,好与差高生长差50%,胸径差120%。油松的遗传分化遵从生态型变异的格局,北京地区用东部型种源造林最适宜,其次可选用东北型宁城种源造林,其余种源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量野外调查数据,对美国黄松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手段测定了其抗寒性相关指标,对抗寒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美国黄松苗木根系发达,垂直根生长能力强,植苗成活率高,地径生长量明显大于油松.幼树生长进程与油松基本一致,造林后第7年进入速生期,树高年均生长量45 cm,而且仍处于上升阶段.美国黄松胸径年生长量和总生长量都大于油松,而树高小于油松,18年生单株材积0.017 7 m3,比油松大10%.不同引种地美国黄松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年均生长量介于0.30~0.94 cm.气象因素对生长有一定影响,随着活动积温、日照时数的增加生长量明显增大.树高与胸径、新梢长、冠幅存在显著相关性,与胸径的相关系数随着树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胸径与冠幅的相关系数随树龄的增大而变小.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各个低温阶段美国黄松的电解质渗出率都大于油松,LT50为-10.7℃,油松为-17.9℃.美国黄松针叶组织中束缚水、可溶性糖、K 、类胡萝卜素和ABA含量较低是其抗寒性弱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对二批油松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适应性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搞清了油松种源主要性状间的差异及在河南的变异规律。用座标综合评定法评出5个生长快、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其增产效果明显。同时提出了河南省油松造林的调种意见。  相似文献   

7.
高寒地区欧洲赤松引种苗期试验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赤松具有广泛分布和较大生态幅,适应多种类型土壤.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在我国高寒地区,欧洲赤松生长节律与樟子松基本一致,群体间子代苗高、针叶长度和针叶数量3个性状相关程度紧密,生长较快,子代的针叶较长、数量较多.群体间子代地径性状差异显著,苗高性状差异极显著;群体内地径性状变异较小、苗高性状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94%、42.59%.综合考虑群体间苗期生长状况、生长适应性及定植子代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筛选出CT、FL2优良群体2个.  相似文献   

8.
油松局分布区种源地理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6个生态型中的24个种源或林分的种子在本溪、兴城、北票3个试验地研究油松避分布区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油松是遗传性具有较大地理变异的树种、各生态型间和生态型内部种源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变异,生态型间的地理变异要比生态型内部种源间的地理变异大得多,多种源的生长量指数和稳定性指数与其原生地的经续度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海拔高相关不紧密。  相似文献   

9.
古油松衰弱衰老诊断的生理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颐和园不同树龄油松及其衰弱株的一年生针叶为试材,测量不同季节的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健康油松比较,衰弱油松树冠不完整,一年生针叶柔弱细长,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值大;衰弱油松叶绿素含量低、光合能力弱,叶绿素a/b值低,光能利用效率低。在一年的生长季节中,油松MDA含量随针叶的发育逐渐升高;与健康油松比较,衰弱油松针叶MDA含量远高于健康油松,而针叶SOD总活性和SOD比活力均低于健康油松,其抗氧化能力弱。这些结果说明:针叶单位质量的长度、叶绿素含量、MDA含量、SOD活性等可以作为古油松衰弱衰老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5.3ha油松母树林设标准地进行每木调查,对油松自然变异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根据形质指标的差异制定划分标准,从变异最大的针叶长短、树皮开裂方式,以及其它性状标准,初步分为长针叶纵裂类型,长针叶片裂类型、短针叶纵裂类型和短针叶片裂类型。对各类型的生长量进行方差分析和S检验,结果表明,类型间差极显著。其中,长针叶纵裂类型生长、结果、抗性方面表现最好,短针叶纵短针叶片裂类型次之,最差的是长针叶片裂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趋势面分析油松种源各性状地理变异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趋势面分析方法,对本溪试验地油松种源试验林各地理种源的形态性状、适应性状、生长性状特征的地理变异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出各性状变异受经纬度双重影响,且具有不连续性,而在局部也有连续性和随机性变异的特点。文中分析指出,油松全分布区的东北部、中部和东部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快,是辽宁省油松优良地理种源选择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2.
黑龙潭树木园引种美国黄松生长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榆林黑龙潭山地树木园引种的美国黄松生长状况做了调查,并和油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美国黄松和油松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其冠幅小于油松.针叶长度远大于油松,二者差异显著.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指标,美国黄松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而油松的树高与胸径相关系数仅为0.583.对于榆林黑龙潭山地树木园而言,油松和美国黄松都是外来树种.引入该地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油松的林学特性与飞播造林成效的关系很大。本文研究了油松种子萌发,幼苗成活、生长发育规律以及抗旱、耐寒等生物、生态学特性对飞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种子吸水萌发快,播后有80毫米降水量,7天以上连阴雨天即可发芽和出苗;胚根向地性强,扎根快,扎根深;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因此,油松是适于飞播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优良种源苗木对人工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寒能力的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针叶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内源保护酶系统以及膜脂反应产物等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与抗寒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抗寒性强的种源具有较强的光合代谢能力,叶绿素含量随温度的下降呈现总体升高趋势;根据4和0℃时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可判断抗寒性大小,正值较强负值较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幅度大则抗寒能力较差;SOD对0℃以上低温敏感,属冷害敏感型调节酶,0℃以上低温前达到的活性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POD对0℃以下低温敏感,属冻害型调节酶,0℃以下低温时活性升高越快,持续时间越长,抗寒性越强.SOD的启动时间早,POD启动晚.MDA含量越低,峰值出现的时间越晚其抗寒性越强.以上6个指标在低温逆境胁迫下相互协调,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油松地理种源试验研究苗期变异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是我国北方的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生长较快,是绿化荒山荒地、改善生态环境的先锋树种。油松在我国的天然分布很广,由东经103°20′~124°45′,北纬3l°00′~43°33′,达12个省(区),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所以,油松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为研究油松地理变异的规  相似文献   

16.
优良灌木树种的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引进灌木树种的物候期、生长规律、抗旱性、抗寒性进行研究,各树种之间差异较大,美国李、银水牛果、欧李,北美稠李生长表现良好,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西部沙樱、针叶樱桃,当年生长表现较好,第2年春季有抽梢现象,抗寒性、抗旱性居中;美洲朴、毛核木当年新梢生长量大,第2年春季地上部分全部抽梢,抗旱性、抗寒性弱。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盆栽试验,模拟不同浓度铜离子胁迫条件,对1年生油松苗木的针叶含水量和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加外援铜离子对油松生长影响显著,随着铜离子胁迫程度的加深,苗木针叶含水量和光合色素呈现下降趋势,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叶绿素含量与苗木生长状况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油松地理变异及种源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油松两批种源(共36个)在甘肃四个试验点的生长等性状进行了观测研究。所得的资料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极显著,种源与立地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种源生长与年龄呈极显著正相关,油松地理变异趋向于不连续变异的格局。经17个变量的主分量分析和各种源生态价、生产力的计算,将参试油松种源分成速生型、中生型和慢生型三类。分布在陕西、河南一带的种源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分布在边缘地带的种源,普遍生长缓慢。并综合选择出一批适合甘肃不同气候类型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9.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生长快,适应性强,抗寒,材质好,是我国北方主要的针叶造林树种。为了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择效率,该文以河北省围场县31a生的油松为材料,调查不同林龄的树高、基径数据,进行油松的早晚期相关性分析。根据油松各林龄的树高、基径的变异系数,结合对树高、基径进行的相关系数分析,得出最佳选择指标,并进一步确定早期选择效率。结果表明:油松生长性状的早晚期相关性显著,同时确定早期选择年限为13a,根据相关信息量确定早期选择的最佳指标为树高,13a生时的选择效率为31a生的1.18倍。这为油松早期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油松针叶面积估计模型及比叶面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基于河北木兰围场实测油松数据,通过winSEEDLE种子和针叶图像分析系统获得油松522个单个针叶的表面积LA、针叶长度L、针叶宽W、针叶周长P,分别建立了以针叶长、针叶宽、针叶周长等形状属性为自变量的叶面积估计模型和以针叶干质量为自变量的叶面积估计模型.用总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均方根误差、预估精度5个统计量来检验模型的误差和拟合优度,经检验模型LA=-2.761 +0.464 L +6.608W和LA =1.345 +0.501X分别为这两种模型中最好,X为针叶干质量.通过对算术平均法、比估计法、最小二乘法3种方法的比较,得到油松的比叶面积为7.08 m2 ·kg-1.本研究为油松叶面积的估计提供了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