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为了综合利用龙眼和大豆这两种重要经济作物,以龙眼、大豆、奶粉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凝固型酸奶,即龙眼大豆复合酸奶。并就不同原料配比和不同发酵工艺参数对酸奶质量的影响情况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最终确定的该酸乳生产的最佳原料配比及发酵工艺参数为:豆浆量50%,奶粉添加量6%,接种量4%(L.b/S.t=1∶1),龙眼汁添加量10%,发酵时间4 h,发酵温度42℃,加糖量10%。文中还对按此最佳原料配比和发酵工艺参数制作的龙眼大豆酸乳质量进行了感官评价和理化检测,结果表明,该酸乳的各项感官与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西藏灵菇酸奶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以培养温度、接种量和培养时间对西藏灵菇酸奶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设计优化了发酵条件,得出西藏灵菇酸奶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为20℃,接种量为2%(w/v),培养时间为20h。所制酸奶样品为乳白色,组织细腻、均匀,稍粘稠,味道独特的营养食品,本研究可为开发西藏灵菇酸奶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松仁粕为主要原料,白砂糖、脱脂奶粉等为辅料,调制而成的低脂松仁蛋白饮料。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产品配方。结果表明:饮料最佳配比为松仁粕11%,脱脂奶粉4%,白砂糖3.5%,蔗糖酯为0.05%,最佳稳定剂CMC-Na与黄原胶质量比1∶2,总用量为0.09%(m/v)。该工艺下获得的产品口感适宜,风味独特,组织状态均匀。  相似文献   

4.
利用酶解法对橡实蛋白进行提取,结合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对蒙古栎橡实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为橡实蛋白提取的适宜水解酶;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酶添加量为1.4%,pH值为11,酶解温度50℃,时间3 h为适宜的提取条件;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橡实蛋白最优提取工艺:酶添加量为1.4%,pH值为11.5,酶解温度50℃,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3组平行试验的提取率均值为56.13%。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沙棘蜂蜜酸奶的加工配方。以新鲜优质的沙棘、蔗糖、蜂蜜和市售灭菌袋装牛奶为主要原料,用市售直投式酸奶发酵剂发酵,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沙棘蜂蜜酸奶的最佳配方。经单因素分析后得到沙棘蜂蜜酸奶的最佳配方是:沙棘汁加入量为10%,蜂蜜加入2%,蔗糖加入量3%,接种量3%,发酵时间5h,发酵温度42~43℃。  相似文献   

6.
以沙棘汁、番茄汁、酸奶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稳定剂等辅料,运用合理的加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研制出了一种风味独特、多种营养素兼容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搅拌型酸奶,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沙棘汁3.5%,番茄汁21%,白砂糖6%,稳定剂(CMC)0.4%.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奇亚籽为试材,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奇亚籽多糖,用苯酚-硫酸法对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多糖最佳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奇亚籽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为:料液比为1∶30(g∶mL)、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70℃,此条件下的下奇亚籽多糖的提取率为3.19%。将不同浓度的奇亚籽多糖添加到酸奶中,以酸奶感官评分和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奇亚籽多糖对酸奶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奇亚籽多糖可以显著提高酸奶持水力,并且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蔗糖添加量为8%、菌种接种量为7%、奇亚籽多糖添加量为0.5%。通过以上工艺制得的奇亚籽酸奶口感更佳。  相似文献   

8.
绿豆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绿豆和奶粉为原料生产酸奶的最适配方及生产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将绿豆浆在70℃下糖化100 min,将此绿豆浆与奶粉液以1∶3(V/V)的比例混合,加6%~7%的白砂糖,0.1%的琼脂,按7%的接种量接入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在42℃下发酵5~6 h, 可以制得优质绿豆酸奶。  相似文献   

9.
蓝莓蜂蜜酸奶的开发与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因素5水平的正交试验设定配方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蓝莓蜂蜜酸奶的最佳组合为:接种温度42℃,发酵时间5h,蜂蜜加入量3%,蔗糖加入量2.5%,蓝莓加入量为8%,菌种加入量为3.5%,得到的酸奶组织状态、香气和口感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冷榨核桃粕为原料,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研究速溶核桃粉的制备工艺,为开发高品质核桃深加工产品提供技术。结果表明:添加2%蔗糖脂肪酸酯作乳化剂、0.9%的β-环糊精作稳定剂、乳化温度60℃,核桃液乳化稳定性好。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以明胶、麦芽糊精、β-环糊精为壁材配料,配方为1:4:4,芯壁材比例10:1,核桃粉包埋率可达85.63%。采用食品贮藏期加速测试法(ASLT)测得用上述工艺生产的微胶囊速溶核桃粉保质期可达12个月。  相似文献   

11.
以煎炸废油作为发酵过程中的碳源,对杀虫贪铜菌发酵生产PHA过程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发酵过程中初使pH值、摇瓶装液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和废油添加量六个因素与细胞干重及PHA产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以餐厨废油作为碳源物质发酵制备PHA是可行的,并得到发酵优化条件为:初使pH值为7.5、装液量100mL/250mL、培养温度28℃、接种量3%、转速160r/min、废油添加量25mL/L,在此条件下菌株合成PHA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2.
顾英  陈兴玉  付莉 《沙棘》2009,22(1):11-13
以沙棘汁、番茄汁、酸奶为主要原料,配以白砂糖、稳定剂等辅料,运用合理的加工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的方法,研制出了一种风味独特、多种营养素兼容的具有保健功能的搅拌型酸奶,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最佳配方为:沙棘汁3.5%,番茄汁21%,白砂糖6%,稳定剂(CMC)0.4%。  相似文献   

13.
以鸡粪和稻草为原料,添加Rw酵素剂作为发酵菌剂,适当控制发酵的C/N、温度、含水量、pH值、通气等发酵条件,添加适当微量元素等添加剂,然后经过粉碎和造粒等工艺,得到苗圃专用有机肥料产品。工艺和产品指标:(1)最高发酵温度达50~56℃以上,持续5~7 d;(2)有机质含量51%(以干计),C/N为15∶1,总氮1.93%,总磷(P2O5)1.35%,总钾(K2O)1.75%,pH值为7.3,大肠杆菌16个/g,蛔虫卵死亡率>99%,完全达到了国家关于有机肥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皱皮木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较佳工艺,结果表明:均质压力30 MPa,进风温度190℃,进料速率16 m L/min的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微胶囊产品为淡黄色粉末,包埋率达83.59%,水分2.51%,密度0.625g/cm~3,吸水性9.191%,粒径39.440μm。对微胶囊产品的SEM电镜结果显示:微胶囊产品呈球形,表面完整光滑,微胶囊结构致密。在贮藏稳定性试验中,皱皮木瓜籽油微胶囊的稳定性优于未包埋的皱皮木瓜籽油,喷雾干燥法制备的微胶囊产品性能优异,大大延长了皱皮木瓜籽油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5.
基因重组酵母发酵木糖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株基因重组酵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厌氧条件下pH值、底物浓度、接种量、乙酸质量分数和葡萄糖添加量等关键因子对木糖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ZU-10有较强的发酵木糖产乙醇的能力,在80g/L(相对木糖)、初始pH值5.5、接种量1.2g/L(细胞干质量,相对培养液)、30℃下发酵72h,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达到28.9g/L。发酵液中的乙酸质量分数低于0.05%时对发酵木糖影响不大。添加适量的葡萄糖可促进木糖发酵,在30g/L木糖培养液中添加40g/L葡萄糖,36h内木糖利用率从79.0%增加到85.7%。  相似文献   

16.
以鲜桑葚果为主要原料,利用纯种果酒酵母菌强制干预桑葚果发酵制成甜红果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并以出酒率和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低频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各方案组的稳定性进行比较验证,从而确定桑葚甜红果酒最优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酵母菌接种量0.2g/kg、发酵温度20℃、发酵时间15d、亚硫酸钠添加量0.011%。在此条件下制成的桑葚甜红果酒感官评分为93分,出酒率62.4%,制作出的桑葚甜红果酒澄清透明有光泽悦目协调,有浓郁的原果香微带醇香,风味柔和酸甜适口,口感润滑稠厚,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试验主要以水解度为指标,综合考虑加酶量、底物浓度、温度以及pH值对影响因素,通过响应面法筛选碱性蛋白酶水解鲫鱼蛋白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加酶量(E/S)为1.5%、底物浓度为1%、温度45℃、pH值为9.5。水解度为12.31%。  相似文献   

18.
以红薯为原料,对影响红薯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因素(料液比、溶液pH值、温度、纤维素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5个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得到了纤维素酶制备红薯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条件:料液比1∶12、温度55℃,pH值为6,纤维素酶的添加量20U/g,酶解时间2h。以此条件提取的红薯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高达20.91%,能显著提高红薯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芯为原料,采用同步糖化发酵(SSF)工艺,将玉米芯酶水解及2,3-丁二醇发酵耦合在一起同步进行.通过对SSF主要工艺参数的研究,确立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添加量25 FPIU/g(以底物计,下同),纤维二糖酶添加量15 IU/g,木聚糖酶添加量300 IU/g,底物质量浓度100~120 g/L,pH值6.0,36℃.底物质量浓度为120 g/L时,SSF周期36 h,2,3-丁二醇质量浓度可达46.02g/L,产率为1.28 g/(L·h),转化率为0.424g/g(以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为参照).  相似文献   

20.
采用酶法对黑木耳多糖进行降解试验研究。用β-葡萄糖苷酶以温度、pH值、酶用量、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响应面法优化设计,DNS法测定其还原糖释放量。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当每3mL多糖加入0.02%葡萄糖苷酶0.4mL时多糖浓度为0.3%、温度55℃、pH值5.5、反应时间20min。响应面优化后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降解温度55.9℃、pH值5.58、酶用量0.475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