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和内涵入手,阐述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辨证关系,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森林可持续经营丰富了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的目标,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是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获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先进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已经向着资源和环境监测一体化的综合监测方向发展.在监测内容方面.除传统的森林生长指标外.增加了森林健康状况和重要生态环境因子.在监测手段上采用成套的先进仪器设备.实现了对森林资源和重要生态因子的连续观测和数据的自动处理,从而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和保证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最后,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森林经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而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因缺乏监督机制,森林经营方案不能付诸实施;因执法力度不够,森林经理目标无法实现;因为没有注入新的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管理力度不够;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分类经营管理尚待加强。因此必须强化森林资源监测工作,除了已正常开展的如一类、二类、三类调查、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核查,征占用林地调查等外,还有尚未开展的工作,如:封山育林核查、义务植树该查、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核查、野生动物资源监测、森林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工程林监测等应尽快开展起来。详细论述了森林资源监测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3.
浅谈遥感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由单一化逐步向综合化转变,其表现为监测内容的日益丰富。传统的森林资源监测重点主要在森林的蓄积、面积上。现在,监测内容已经扩展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林业部门除了有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监测体系外,还有森林火灾监测、森林病虫害监测、荒漠化监测、湿地监测、珍稀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等。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效率和精度,普遍采用了遥感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各监测内容中的应用现状,并对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前,以省为总体,设置苦干固定样地来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办法,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利用遥感技术,改进现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可以编制森林资源分布图,实现对森林面积和地类变化的动态监测;建立各森林类型的数量化多元回归模型,实现对森林蓄积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德国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对比分析的方式,探讨了德国森林资源监测的内容与指标体系、森林资源监测组织框架与数据采集手段以及森林资源监测成果应用等。在分析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现状的基础上,特别围绕森林生态系统、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和重大森林危害等急需丰富和改进的监测方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丰富和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对森林资源进行良好监测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期将森林监测与管理变得更为信息化,构建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体系,进而最大化地保护森林资源。基于此,就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进行概述,分析其内在组成以及工作原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50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森林资源监测中心以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组织完成了6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多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80多个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以及甘肃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认定核查等大、中型项目100余项。成果先后获省部级奖2项,厅局级奖12项,为全省森林资源监测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  相似文献   

8.
森林可持续发展中我国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应采取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森林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根据可持续森林及其评价指标的要求,阐述了可持续森林对森林资源监测内容的要求,并根据我国国家森林资源监测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外有关材料,提出了我国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义乌市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浙江省林业厅《浙江省县级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操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利用县级监测体系,对浙江省义乌市的森林固土保肥、水源涵养、碳汇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环境和生产空气负离子量等7大类别指标进行监测调查,从而对生态效益进行评估,客观反映建设成效,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发布《义乌市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公报》。监测评估结果表明:义乌市现有森林面积828459亩,2012年发挥生态效益价值8.8亿元,对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以省为总体,设置若干固定样地来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办法,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利用遥感技术,改进现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可以编制森林资源分布图,实现对森林面积和地类变化的动态监测;建立各森林类型的数量化多元回归模型,实现对森林蓄积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特点,总结了获取无人机遥感影像的技术流程.从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林木几何参数、提取森林生物量信息、监测森林病虫害和森林消防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动态.在讨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应用中具备成本低、效率高等优势的基础上,对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加强森林资源监测,掌握过去一定时期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是对以往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以及林业各项工程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评价,也是对调查区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评估,更是未来编制林业规划,制定一系列林业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文章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对北大河林业局近10a的森林资源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在森林资源综合经营管理过程中,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其作用也日益突出。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当前广西在森林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广西在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估过程中的发展方向,为保护广西森林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GIS技术,对日常各部门工作中形成的历史数据进行叠加分析,来完善本溪县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运用该技术,它可以动态地反应森林资源空间分布情况,监测森林采伐作业设计质量,监测采伐迹地更新情况,监测资源管护情况,监测其它造林质量,监测森林防火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山东省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框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及时、准确地掌握森林资源现状,监测其动态变化趋势,是各级政府决策林业工作的基础。建国以来,山东省先后数次开展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  相似文献   

16.
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与相关各类林业监测体系整合,构建与森林资源监测系统相兼容的森林生态宏观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应用森林生态定位监测技术、森林生物量模型技术,对全省森林生态状况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牵头开展的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内容指标、技术方法和主要结果,总结了2010年中国森林资源评估和国家报告编报情况及其成效。从我国实际出发,分析了我国林业监测统计面临的紧迫问题,结合世界各国和FAO等国际组织森林资源监测评估经验,提出了增强全国监测评估结果时效性和说服力、提升我国林业应对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森林碳汇计量和REDD+等全球气候变化焦点议题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年度森林资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度森林资源监测是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掌握年度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更新资源数字,是建立健全森林资源档案的基础数据和基本依据。为此将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年度监测的方法、监测结果及年度监测方法的评价,作以论述,为科学经营森林、发展林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森林资源固定样地调查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当前北京市林业发展形势及需求,针对现有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不足,提出建立北京市森林固定样地调查体系,以完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本文从固定样地抽样及布设、样地调查内容、数据应用等方面做出阐述,全面介绍了北京市森林固定样地调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经济飞速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共同主题。我国已将生态列为今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 ,并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森林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也已成为今后林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因此对森林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可以测算森林资源宏观动态变化的趋势 ,查清现有林地资源的数量 ,为林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河北省资源监测现状1 .1 森林资源监测手段采用GP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对样地进行定位 ,采用SPORT5卫星对地面进行遥感监测。遥感判读采用 2 0 0 0年或 2 0 0 1年的L7多光谱和全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