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会同广坪林区降雨和杉木林内雨的养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会同广坪林区的大气降雨、水库水、小河水及杉木林内雨的养分含量进行了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水库水、小河水中的10种养分元素N、P、K、Ca、Mg、Fe、Cu、Mn、Zn、Si,有的含量高于降雨,而有的含量低于降雨;降雨中各养分元素按含量高低排列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Si>Mg>Mn>P;林内雨中P、K、Ca、Mg、Fe、Cu、Mn、Zn、Si元素含量均比降雨高;从林冠层淋洗的养分量为79.475 kg*hm-2a-1;从林内雨直接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为161.957 kg*hm-2a-1,其中以Ca元素最高,为73.71 kg*hm-2a-1,为外界补充杉木幼林地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对加速杉木林的养分循环和促进林木生长,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该项研究可为杉木林的持续经营,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白桦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和地表径流中的pH值、溶解氧、浊度、总溶解固体、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K、Na、Ca、Mg、Cu、Zn、Mn和Fe等水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白桦人工林生态系统后,浊度和总溶解固体值逐渐升高.穿透水除Ca元素外,其他化学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 Ca> Na> Mg> Mn> Fe >Zn> Cu.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排序为:K>Ca>Mg >Na>Fe >Mn >Zn >Cu.地表径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为:K> Ca> Na> Mg> Fe> Mn> Zn> Cu.除Na、Ca元素外,大气降水中其他元素的变异系数均较大.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Cu元素的变异系数大于其他元素,地表径流中Zn元素的变异系数最大.根据淋溶系数的大小排列,穿透水中各化学元素的淋溶序列是:Mn>K>Mg>Fe>Cu >Zn> Na> Ca.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的淋溶序列是:K >Mn> Mg> Fe >Cu >Zn> Ca> Na.经过淋洗后,穿透水和树干茎流中K和Mg元素增加较多,Ca元素出现负淋溶.  相似文献   

3.
枣树营养元素循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叶片中矿物质元素年变化的动态是:生长初期N、P、K、Fe、Zn和Mg迅速下降,Ca和Mn逐渐上升;生长中期这8种元素变化幅度较小;生长后期N、P、K、Fe、Zn和Mg又下降,而Ca、Mn依然上升。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野生欧李萌动期不同阶段矿质营养元素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配及其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Ca、Fe、Mn、K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总体表现为韧皮部>花器官>木质部,与干物质分配规律一致;Cu、Zn、Mg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总体表现为韧皮部>木质部>花器官,与水分分配规律一致。随萌动期发育进程,木质部中Cu、Zn、Fe、Mn、K元素分配率下降,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率呈正相关,Ca、Mg元素分配率无明显改变;韧皮部中Fe、Mn、Mg、K元素分配率下降,与水分分配率呈正相关,Cu、Zn、Ca元素分配率略增加但不显著;花器官中除Ca元素分配率无明显改变外,其它6种元素分配率呈明显增加,与干物质和水分分配率呈高度正相关。花器官中各类矿质营养元素分配率增加幅度大小为Fe〉K〉Mg〉Mn〉Cu〉Zn〉Ca。  相似文献   

5.
对早实核桃绿岭种仁充实期叶片与果实(种仁、青皮、硬壳)N,P,K,Ca,Mg,Fe,Zn,Mn等矿质元素含量和果实中不同组织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岭种仁充实期坚果与种仁质量以及脂肪和总蛋白总量分别增加了5.91g(51.39%)、5.53g(73.47%)、4.24g(80.99%)、1.02g(69.24%)。叶片N,K,Fe,Mn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Mg,Zn含量呈上升趋势,Ca含量先降低再升高。种仁中N,P,K,Ca,Mg,Fe,Zn,Mn含量均成降低趋势,种仁中N,P,K,Ca,Mg,Fe,Zn,Mn的总量均呈增加趋势。青皮中N,P,Fe,Mn含量呈下降趋势,K,Ca,Mg,Zn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硬壳中N,P,Zn含量都呈下降趋势,K含量先升高后降低,Ca,Mg含量逐渐上升,Fe,Mn含量变化不大。种仁内脂肪总量与种仁中N,P,Fe,Mn,Zn总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叶片中N,K,Mn,青皮中N,硬壳中P,Zn含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青皮中P,Fe,Mn,硬壳中N含量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香榧主产区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分别以15年生香榧正常树、黄化树的1年生、2年生枝叶为研究对象,测定枝叶的营养元素含量,探讨枝叶黄化与各营养元素丰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化枝的叶片N、Mn元素含量均高于正常枝,Ca、Mg元素含量均低于正常枝,随黄化程度加剧,Mn元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Ca、Mg元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黄化枝的枝条N、P、Mn元素含量水平高于正常枝,Fe元素含量水平低于正常枝,随黄化程度加剧,Mn元素含量呈现上升趋势,Fe元素含量呈现下降趋势。由此推断,香榧枝条黄化与Ca、Mg、Fe元素水平低下及N、Mn元素水平过高有一定关系,生产中可通过适量减少N肥施用量,增加Ca、Mg、Fe等元素的施用,同时结合土壤物理性质改良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7.
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针叶DRIS营养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都匀1.5代无性系种子园20年生马尾松针叶中N、P、K、Ca、Mg、Cu、Zn、Fe、Mn、B等营养元素含量变化的测定和分析,初步筛选出N/P、K/N、Ca/N、Mg/N、N/Cu、zn/N、N/Fe、K/P、Ca/P、P/Mg、P/Cu、P/Zn、Fe/P、K/Ca、K/Mg、K/Cu、K/Zn、Fe/K、Ca/Mg、Ca/Cu、Ca/Zn、Fe/Ca、MgJCu、Zn/Mg、Fe/Mg、Zn/Cu、Fe/Cu、Fe/Zn共28对元素比值为重要参数,对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针叶作DRIS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马尾松针叶内Mn含量过高,平均值为767.01mg/kg,而B含量较低,仅为12.95mg/kg,马尾松的需肥顺序为Cu〉P〉Zn〉Mg〉Ca〉N〉K〉Fe。  相似文献   

8.
杉木幼龄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林木生长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论述丘陵立地条件下 ,1、2代杉木幼龄林高生长、当年高生长、胸径生长与叶片中营养元素N、P、K、Ca、Mg、Cu、Mn、Zn、Fe含量的相关关系 ,进而从林木营养这个角度 ,为提高林木产量、防治地力衰退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2代杉木幼龄林生长与N、P、Mg、Cu、Mn、Fe含量呈密切的正相关。 1代杉木幼龄林生长虽与P、Mg、Cu、Mn、Fe含量呈正相关 ,但复相关系数数值偏低。也就是说土壤养分含量尚没有明显影响 1代杉木幼龄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森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积累和循环是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养分输入、贮藏和输出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冠对Ca、Mg、Fe总体呈现吸附趋势,其中对Ca元素的吸收最为显著;P、K元素则是经林冠后含量增加;微量元素Mn的输入主要来自降雨,林冠对其的利用很少;各元素在植物和土壤中贮存的比例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Ca、Mg、Mn主要贮存于植物体中,其贮存量约占86.06%、84.25%和94.18%;植物体中P、K的贮存量约占总贮量的44.62%和58.82%;Fe主要贮存于土壤当中,植物体中Fe的贮存量仅占总贮存量的9.16%;在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中径流输出是养分元素主要的输出途径,其中P、K、Mn元素的年输入量大于输出量,生态系统中养分含量呈累积增加趋势,而Ca、Mg、Fe元素的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表现为养分流失,其中Ca的损失量最大。  相似文献   

10.
会同第二代杉木林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会同第2代杉木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水、地表水、地下水,集水区旁的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的水质进行了连续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集水区地下水、集水区旁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之间的水质无显著性差异;大气降水中各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列的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Fe>Si>Mg>Mn>P=Cu,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除Zn以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中的含量高,地表径流水中K、Ca、Fe、Si元素含量高于穿透水,地下水中NO3-N、P、Mg、Si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径流水,而NH4-N、Org-N、K、Ca、Fe、Cu、Mn低于地表径流水;大气降水中K、P元素含量变动明显,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NH4-N、NO3-N、Org-N、P、K、Cu、、Mn、Si元素含量变动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Ca、Mg、Zn含量变动系数却大于大气降水;林冠层对大气降水的化学淋溶量按大小依次为Ca>Mg>Fe>K>NH4-N>Mn>NO3-N>P>Cu>Org-N>Zn,Org-N和Zn为负淋溶效应;杉木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中NH4-N、Org-N、K、Cu、Zn、Mn产生有效贮虑效应,其强度依次为Zn>Org-N>NH4-N>Mn>K>Cu>NO3-N,而P、Ca、Mg、Fe元素的贮滤强度为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