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退耕还林(草)不同立地条件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依据山区退耕还林的总体目标、主要原则与指导思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与科学论证,运用现代生态学经济学与系统工程学理论,提出了适合山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实际的生态林、林草牧、林药、林茶桑、退耕还林坡改梯、综合管护专业户等六种退耕还林模式。同时,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目的,指出了六种模式的适应范围,林草种配置与技术方案,以期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达到既改善生态环境,又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草)工程发展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 (草 )工程是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重点工程之一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得到了当地人民的积极响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退耕还林 (草 )工程 ,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又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中以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探讨了退耕还林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根据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既是一场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工程,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同时也是一个具体的社会林业项目。文章运用经济学原理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经济学分析,阐明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对目前退耕还林过程中经济补偿政策的实证研究,分析现有补偿政策的利弊,提出合理补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几个生态学问题纳入退耕还林工程中进行讨论,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退耕还林工程做出建议。一、“林窗”(林隙)是在自然植被大量存在的一种群落结构,它在植物群落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在退耕还林的设计中,可在林中适当地设计林窗,促进植被发育;二、在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选择时,首先要综合考虑其生态功能,还林的效果要有利于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的发育,这就要求必须在工程中完成植被的空间配置,而不是单一树种的植树造林,同时考虑植被覆盖度在时间上的变化及其与退耕还林的关系;其次,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进行引种。最后指出,经济作物的栽培不能作为退耕还林的主体,而只能作该工程的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5.
滨湖丘岗地的退耕还林是全国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一个新内容,根据滨湖丘岗地的特点,与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有关政策,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对滨湖丘岗区的退耕还林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及相关政策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的恢复生态学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退耕还林是退化耕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技术措施,退耕还林应遵循与其密切相关的恢复生态学理论,研究探讨退耕还林技术,科学地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生态学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在21世纪江苏森林生态学发展中应优先发展试验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并就此两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最后结合未来社会对森林生态学的要求,提出了江苏森林生态学在21世纪发展所面临的几个任务。  相似文献   

8.
研究常规的生态学、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之间的关系,用图表直观地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喀斯特困难地段退耕还林工程布局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织金渔塘村喀斯特困难地段退耕还林的难点,按照系统工程的原理,以生态学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可持续发展原则、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把整个喀斯特小集水区分耕作区、经济林区、水土流失拦截区和生态治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退耕还林模式。在造林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5点认识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从石漠化治理理论与技术的基础出发,探析与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文化生态学和政治生态学之间的关系。辩证分析后得出:恢复生态学是石漠化治理的理论与技术基础、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对于石漠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文化生态学可以用来研究石漠化的形成机制和提高与改变区域生态道德水平、而政治生态学可以改变政府对于石漠化问题的理解。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石漠化治理政策与法律,对彻底解决石漠化问题非常重要,以及对于推进石漠化治理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