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作者历时五年的研究认为:思茅松采脂强度与产脂量成正相关,与树木生长成负相关,而且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大于对产脂量的影响。在生产中选择采脂强度时,应根据各林分不同的经营目的而定:在近成过熟林中采脂的割面负荷率以40%为宜,短期采脂林区不宜超过60%,割面负荷率80%的强度在生产中应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割面负荷率40%,割沟深0.3cm、割沟宽0.3—0.5cm,间隔期1天的工艺,在广东省韶关林场对25—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了两年采脂试验,经1982年割89次,1983年割101次,1984年从中选择31株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人工林25—30年的松树适于采脂。生长在南坡的松树,其产脂力为北坡的1.45倍,生长在山脚和山腰的松树,其产脂力分别为山顶的1.61倍和1.37倍。采用两个宽度为树干周长的20%的割面,两割面间留宽约10cm的纵向营养带,其产脂量和产脂力比目前生产上采用一个宽割面的提高31%和62%。采脂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采脂树生长量低于未采脂树的生长量,产脂多的树生长量又低于产脂少的树。但从经济效益来看采脂是合算的。  相似文献   

3.
经过5 a的试验,通过采用控制中沟的深度不深入木质部,割面负荷率不超过60%,每年的下降幅度不超过12 cm,每年起割时在距上年最后一次割沟处设置1~2愈合带的方法,可使每年采脂产生的割面在2 a的时间内完全愈合,以增强采脂树的抗折断力及消除割面因无树皮保护而造成的腐朽现象并提高采脂树的养分输送能力,进而提高树木的产脂量。  相似文献   

4.
以稀土为主要原料的采脂增脂剂,由材业部中南规划设计院研究成功。该增脂剂从1991年至1993年在湖南、广东、贵州三省六地(点)施用增脂剂试验,收到了良好的增产效果。1993年12月24日邀请中国林科院、东北林业大学、湖南省科委、省稀土研究中心,中南林学院省林业厅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进行了成果鉴定。此项科研成果,经国际国内联机检索,均无同类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经稀土增脂剂处理的米脂松树(国外松、马尾松)能增强松树光合作用,促进松脂的形成与分泌,达到采脂丰产的目的,在米脂割面上涂施或滴施此增剂,可增产20—35%,而且…  相似文献   

5.
思茅松增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割面喷施增脂剂、本底产量对比法计算增脂率,对增脂剂l^#、2^#进行了连续4个月的思茅松增脂试验。结果显示:增脂剂l^#、2^#使思茅松流脂时间延长、松脂含油率增加、最高增脂率分别达28.6%和22.1%。同时,松树长势更好。  相似文献   

6.
采脂基地在湿地松树林集中连片、交通较方便的地带选定采脂基地,每亩保留45~55株,定为采脂林的则不准砍伐。米脂树径湿地松胸高直径20厘米以上,树龄15年以上方可开始采脂。采脂季节采脂时间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我省夏秋季气温较高,可以从日平均温度稳定_L升到27C开始采胀;稳定下降至25℃结束采脂;一般6~10月为采脂作业期。米脂技术我国一般习惯采用下降式采脂法。在准备好的割面上,第一对侧沟开在割面的顶部,第二对侧沟开在第一对侧沟的下方,从上往下开沟。每年新剖面相接于旧割面之下。割面配置割面应配置在便于采割,树…  相似文献   

7.
采脂与树木长势强弱得失孰大孰小?这是许多人十分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曾进行了五年多的测试,现联系测试结果谈一点看法。采脂,包括化学采脂,对树木的生长是有一定影响的,影响的大小,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采脂工艺因子(负荷率、间隔期、采割方式等)、测树因子(树龄、树径、冠幅、生长势等)、生态因子(气候、病虫害、人为经营等)以及化学采脂中的刺激剂种类(生物化学药剂,化学药剂)、用量等等。从试验结果来看,采脂割面负荷率、采割方  相似文献   

8.
以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树体因子、林学因子、气象因子、人工干扰等影响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以期为制定马尾松高产脂林的定向培育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峰林场马尾松产脂量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有径级、树皮厚度、林分密度、海拔、气温以及松树增脂剂,次要影响因子有施肥、割面负荷率和割脂刀类型,造林坡位和降雨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不明显。树体因子和林学因子对马尾松产脂量的影响最大,气象因子和人工干扰的影响相对次之,马尾松产脂的经营管理首先应从树体因子和林学因子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油松松脂采脂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油松松脂采割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采脂林分及采脂树个体选择、割面方向选择、采脂起始高度、刮面配置、采脂工艺、采脂间隔期、采脂期确定等技术要点,符合油松采脂林木特性,适宜油松采脂作业,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负荷率采脂对其产脂量和立木生长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采脂强度,指导松脂生产,保护松脂资源,从1983年起,我们进行了马尾松和湿地松不同负荷率采脂试验。一、试验方法不同负荷率采脂试验,马尾松试验立木在北岭山乱葬岗;湿地松试验立木在本所山南母树林地。采脂负荷分为0、20、30、40、50、60、70和80%八种。马尾松共采脂120株,分为三个区,每区40株,分8个组,每组5株,各组分别以同一负荷率进行采割;采  相似文献   

11.
几种中长期化学采脂刺激剂的性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年来在化学采脂方面推广应用的几种中长期采脂刺激剂增产灵-2号,9205低温采脂剂、松树增脂剂、松树增脂剂的性状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省松脂生产有所发展,这是大好事。不足的是,有些地方不懂采脂技术,不按采脂规程办事,乱采滥割,资源浪费很严重。更有甚者,有些地方不分树大树小,不考虑割面负荷,见树就采,乱开割面,树被整死不少。“若要树养人,还得人养树”,毁树容易成树难,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使不得!景谷县对采脂员实行“四定”“四包”责负制很好,值得学习和推广。望有关地区的领导和林业部门认真读一读,结合本地实际,制订有力措施,把松脂资源管好。  相似文献   

13.
对湿地松中龄林进行采脂,研究采脂对其生长的负效益,并结合增脂剂的应用,测试其增产效果和对林木生长的促进程度,为湿地松中龄林大面积进行采脂开发和增脂剂的推广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林业部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陈定国等人最近研制出一种松树促生增脂剂,在湖南、广东、贵州3省6点的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上应用,增产20-35%,延长采割流脂时间5-9%.该项成果1993年12月通过湖南省科委组织的监定,专家认为其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松脂是松树伤口渗流出的一种透明粘液,经加工提炼,可得松香和松节油两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传统的松脂采集完全依赖于自然,本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推出了在割面进行化学药剂刺激的化学采脂法。化学采脂通过“扩口”或“扩流”而增产,因而不能增加生成松脂的原料,对松树生长和产品质量有…  相似文献   

15.
对松树采脂作业影响最重要的生物因子和环境因子有:一、树种:同样条件下树种不同,产脂量亦各异。如马尾松,胸径30厘米一40厘米,一般每年可采脂4公斤一5公斤,相同胸径的南亚松则可达7公斤一8公斤,而湿地松比马尾松产量高2.4倍一46倍。二、树径和树龄:树干的直径是影响产脂量最重要的因子,松树胸径~般在20厘米以上就可进行采脂。如果割面宽度相同,胸径30厘米的松树平均每对侧沟的产脂量一般比20厘米的胸径的高60%-90%,40厘米的又比30厘米的高30%-40%,50厘米较40厘米的高20%,树龄愈大,树径愈粗,产脂量也愈高。三、树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采脂增产的增脂剂李春惠由林业部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增脂剂对采脂丰产的研究』,日前通过由湖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研究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经湖南省科技情报所计算机联机检索认定,该项研究属国内外首创。采脂增脂剂是一种喷...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乌杨诺夫斯克林业管理局某采脂大队,应用了新的中央林化所采脂实验室研究的松脂分泌刺激索——(?)。在1969年曾设置了两个50棵树一组的试验小区。在每棵树上开割了两个割面。在第一个小区一个割面是用新的刺激素采脂,而第二个割面是采用一般的方法(不用刺激素),在第二个小区第一个割面用新的刺激素割,而第二个割面——采用亚硫酸盐碱液酒糟。用化学割刀,一天内在所有的割面进行采脂,采脂间隔期3-3.5天。用新的刺激素采割,每个割面上松脂产量比一般采脂方法增加190-195%,而采用亚  相似文献   

18.
设置两个试验地 ,对马尾松、湿地松采脂使用松树增脂剂 ,经过及时的测产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知松树增脂剂对马尾松、湿地松采脂增产效果都比较明显 ,湿地松比马尾松的增产优势更突出。  相似文献   

19.
由思茅行署科委和行署林业局主持,于八七年四月下旬在思茅召开了科研成果鉴定会,就中国林科院林化所与思茅行署林科所共同合作开展的“思茅松不同采脂方法与产脂量和树木生长关系”的科研项目进行鉴定。到会者认真听取科研人员就“思茅松不同割面负荷率与产脂量和树木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GXZP92-6-1型高效采脂刀的主要特点以及用该采脂刀采割松脂,可提高工效50%以上,并可减少1/3以上割面消耗,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