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正2013年5月,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先后成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3年多来,浙江省绍兴市抓住这一历史性契机,着力推进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工作,使之成为林业、文化乃至社会领域的一项热点工作,实现了香榧产业在传承的基础上向全产业链延伸,推动了香榧产区经济发展。香榧属红豆杉科榧属,是从榧树自然变异中选出的优良类型或单株经人工嫁接繁殖而成的优良品种。会稽山一带是我国香榧的原产地和主产区,香榧栽培历史悠久。据2012年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保护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和更好地被利用,在对腾冲红花油茶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规划。文中介绍腾冲红花油茶农业系统具有的历史悠久,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丰富,以及混农林种植等特征,阐述其遗产价值,论述其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制定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与原则,提出资源保护、技术保护、文化保护、景观保护以及生态产品开发和休闲农业发展等保护与发展措施,并给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茶叶文化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中具有中华民族烙印,并能强烈展现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遗产资源。上饶茶叶历史悠久,茶叶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拥有独特的茶叶制作技艺、丰富的茶俗茶礼等文化遗产内容。对上饶茶叶历史和茶叶文化遗产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茶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面临的问题,从政府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茶叶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依托现代科技建立茶叶生产质量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此增加茶叶文化遗产的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推动上饶茶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实现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上饶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公园建设的背景和实践出发,探讨林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对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析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与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梳理国外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提出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在根基保护、科学布局、管理优化3个方面为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带来了良好机遇;而林业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国家公园中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区和谐,进而可以促进国家公园健康发展。国外国家公园建设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包括进行文化遗产清查和评估、支持传统林业产业发展、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原住居民权益融合以及借助国家公园名片塑造林业文化遗产品牌。在中国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林业文化遗产保护可结合实情并借鉴国外经验,从制度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生活性保护以及教育性保护4个方面入手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随着新型城镇化发展,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的格局被不断改变,乡村文化环境陷入了发展与传承的两难境地。如何将乡村文化与景观环境有机结合成为时代命题,选研究基地在浙江省嘉兴市乌镇横港村,地处杭嘉湖水网平原,地势地平、土壤肥厚,农业生产内容丰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态保护作为切入点,提出了以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突出并强调横港村的文化传统,保护横港村的民俗风情,使非遗传承与保护渗透到乡村景观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6.
安吉人竹共生系统是安吉经过长期的人与竹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的共生系统。基于安吉人竹共生系统,确定合理的技术路线,从安吉全域角度出发,来考虑安吉人竹共生系统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划定全域的保护范围,制定安吉人竹共生系统的功能分区和其农业文化遗产的总体保护规划,重点突出农业生态、文化、景观保护和生态产品开发、休闲农业发展等一系列的保护和发展措施。通过对安吉人竹共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制定过程的思考来为以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诠释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的内涵与特征,以及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关系。分析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着生态文明理念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堪忧等问题及其成因。并以浙江省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为例,分析其实现环境、产业、服务和素质的提升工程等策略与经验,阐明安吉模式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提升生态意识,培养生态理念,规划本土化,产业规模化,发展乡土特色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施金凤  胡婷  张爱平 《绿色科技》2020,(5):173-176,181
指出了在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成为了当前的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公众未能较好地对其进行传承,使得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认知是发展的基础,节事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特性是增进公众对非物质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从节事活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主体(居民与游客)出发,以运河嘉年华为例,探究了节事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形象影响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节事活动的召开提升了主客双方对非物质文化的认知和形象感知,但居民与游客对非遗认知与非遗形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居民的整体感知均高于游客。基于以上结论,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节事活动,提升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及后续传承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古盘山城市森林公园概况及现状进行调研,结合公园建设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从生态景观、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层面探索古盘山城市森林公园科学规划与建设管理理念,提出古盘山城市森林公园规划建设与管理顺利推进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外业调查和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类整理了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指出了羊楼洞关于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利用存在资源开发层次低、资源特色凸显不明、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及资源影响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资源开发的建议,以期实现农业文化遗产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5.12"汶川地震对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巨大的破坏和损失严重,其保护和发展迫在眉睫。从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探究北川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形成了一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事物和现象层出不穷,湖北大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分析了湖北大鼓的发展现状,通过国内发展传承较好的昆曲这个案例,提出了借鉴其发展传承经验,进而采取更好地发展和传承湖北大鼓的措施:第一,创新传承内容;第二,培养传承人和观众;第三,开拓传播渠道;第四,外界力量助力传承;第五,产业传承。通过对湖北大鼓传承策略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鼓。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竹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结晶,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旅游产业,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要求,也是建设我国西南桥头堡的重要举措,对于弘扬和发展、传承与保护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竹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在产业发展中应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为在全社会大力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风尚,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中国生态文化发展纲要(2016-2020年)》,并于日前印发。纲要明确,弘扬生态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增进民生福祉同步。挖掘生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景观逐渐出现生态环境破坏、地域性特征缺失等问题。文章以乡村地域特征为基础,通过研究乡村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内容与方法,在保留地域传统乡土风貌和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乡村本土文化、环境与资源,实现乡村景观安全格局的保护、乡愁文脉的延续、循环经济产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粤港澳人文湾区建设背景下,南粤古驿道与文化旅游已成为发展重点和热点,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研究对推动古驿道的活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古驿道与研学旅游相关研究及融合发展交互关系的基础上,选取广州钱岗古道为研究对象,针对古道沿线资源和保护发展困境,以研学旅游为切入点,提出拓展多元需求的研学群体、打造空间复合的研学旅游基地、完善功能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发展古驿道“文化+旅游”产业链、复原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营造类型多样的主题活动游线 6 个方面的古驿道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元素丰富。民间艺术曾经是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与当地的物产资源、精神文化紧密相关。在文化创意背景下对农业经济时代的优秀文化进行活态保护及传承,对激活当地物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怀化市会同县民间艺术家杨国大的竹木雕刻是农业经济时代民间优秀文化的代表,是当地文化资源、物产资源的视觉固化。文章在阐述杨国大竹木雕刻作品造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文化创意背景下竹木雕刻活态传承与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英石赏石文化历经千年发展,作为岭南地区独特山水风貌与地域文化发展的缩影,凝聚着中国山水文化、园林文化与文人文化传统的精髓。将英石赏石文化置于中国赏石文化传统背景下追溯历史源流与发展,从先民自然山石崇拜、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到唐宋文化高度发展,经元代低潮至明清英石赏石文化进入了发展的高峰,直至近现代英石承载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英石文化凭借充足的资源储备和蓬勃发展的产业支持,拥有优于中国其他名石传承发展的空间与活力,应成为岭南地区、中国乃至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对象。  相似文献   

19.
森林旅游作为新兴的林业产业,必须站在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高度上,发掘和传承森林生态文化,全面加强和促进森林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洪雅瓦屋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四川省级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保护自然生态、开发森林旅游的同时,亟待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古树名木是绿色文化遗产,饱经历史沧桑,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树名木享有"绿色活化石"、"绿色文物"的美誉,是地球母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