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粗梗水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和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粗梗水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现有粗梗水蕨的形态学、繁殖方法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从湿地恢复与保护角度提出粗梗水蕨的分布特征、伴生植物及其种间关系、栽培与利用技术、降解污染与净化水质作用等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斧头湖是湖北省第4大湖。位于武昌西南部,E114°09′~114°35′,N29°35′~30°07′之间,海拔22m。与嘉鱼、咸宁2县交界,因湖的北面有1座斧头山而得名。2005年7月22日,我们在对斧头湖进行水生植被调查及鸟类调查中,在咸宁市咸安区官埠镇泉湖村发现了我国Ⅱ级重点保护植物粗梗水蕨(Ceratopterispteridoides(Hook.)Hieron.)群落。由于粗梗水蕨常成片漂浮于湖沼、池塘中,其分布的生境日益受到严重的破坏,成小斑块状零星分布,已经成为珍稀濒危物种,199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现将本次发现简报如下。调查时间:2005年7月22日…  相似文献   

3.
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 C. Eaton ex Hook.) M. 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Fisch.) Kuhn。文献考证表明,两个物种所在的燕尾蕨属(Cheiropleuria C. Presl)和黑心蕨属(Doryopteris J. Sm.)均为云南省新纪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莲座蕨属5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了5个种的种群高度、丛径、叶柄数和马蹄数结构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圆基莲座蕨和阔羽莲座蕨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了存活曲线等重要参数。结果表明,圆基莲座蕨种群结构稳定,阔羽莲座蕨种群结构相对稳定,但受人为干扰较大;秦氏莲座蕨、二回莲座蕨种群目前仍表现为稳定型种群,但种群数量较少,容易受环境胁迫和人为干扰;法斗莲座蕨植株数极少,种群结构极不稳定,已濒临灭绝。5种莲座蕨均需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特别是法斗莲座蕨和二回莲座蕨亟需通过人工抚育来恢复种群数量,以实现抢救性保护。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 ,调查分析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结果表明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 4 0科、92属、2 95种和 9变种 2变型 ;主要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卷柏科、凤尾蕨科 ,主要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卷柏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瓦韦属。具有10个分布区类型 ,科的分布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 ;属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最多 ;种类以东亚分布类型和特有成分为主 ,表现出亚热带的特点。与周边 7个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相似性和丰富度的比较表明 ,与武夷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安徽九华山 ;武夷山的蕨类丰富度比纬度位置高的江西庐山、安徽黄山和浙江天目山大。武夷山拥有 92种中国特有蕨类及一些珍稀蕨类植物 ,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调查与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福建牛姆林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区约有蕨类植物33科55属92种,主要科为水龙骨科、金星蕨科、乌毛蕨科、凤尾蕨科、卷柏科、蹄盖蕨科等;优势属为凤尾蕨属、卷柏属、线蕨属等;中华里白、金毛狗、福建莲座蕨、乌毛蕨、狗脊蕨等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性质的蕨类构成了天然林的主要草本层与林缘。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6个,热带分布型有22科,占总科数95.65%(世界分布除外);属的分布区类型有9个,热带分布型有41属,占总属数(世界分布除外)的93.18%,R/T值为13.67;种的地理分布分属7个类型,以热带分布成分(47.19%)、东亚分布成分(33.71%)、中国特有成分(17.98%)突出。在中国蕨类植物区系分区上,牛姆林自然保护区属东亚蕨类植物区,处于华东-华中植物地区与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地质灾害的破坏,使国家Ⅰ级重点野生保护植物光叶蕨(Cystoathyrium chinensis Ching)的生长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导致其数量稀少,濒临灭绝。为了保护和扩繁光叶蕨,运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以光叶蕨成熟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方式、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对光叶蕨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灭菌方式、培养基和蔗糖浓度对光叶蕨孢子萌发有明显影响;最佳灭菌处理为孢子经4 000 r·min~(-1)离心制成孢子悬浮液,加入0.1%升汞溶液离心5 min,无菌水冲洗4~5次;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20 g·L-1蔗糖,经过90 d,萌发率可达57.8%。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丽水生态示范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区系由43科93属327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复叶耳蕨属、铁角蕨属、蹄盖蕨属和卷柏属;区系起源古老,不乏古老的科、属及残遗种,且区系成分复杂,来源于多种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蕨类植物的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1)福建省共有蕨类植物46科、107属、396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金星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和凤尾蕨科等11个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毛蕨属和凤尾蕨属等;(2)从蕨类植物科、属分布区类型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为主;而从种的地理成分来看,则表现为热带成分与东亚成分的综合体,以中国特有种、中国-日本分布、热带亚洲最为丰富,反映了东亚与热带亚洲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统一性及紧密联系;(3)区系起源古老。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茫荡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共有蕨类植物130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水龙骨科、鳞毛蕨科、凤尾蕨科等少数几个科构成了该区的优势科,凤尾蕨属、卷柏属、鳞毛蕨属、瘤足蕨属等属构成了优势属;②从科、属分布区类型的所占比例来看,该地区区系性质以热带成分占优势;③该地区蕨类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各种原始成分;同时又有一定数量的较进化的和处于两者之间的科、属,表明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在系统发育或进化关系上的连贯性;④该地区的特有现象不明显;⑤福建茫荡山、广东石门台、浙江磐安和江西九连山这四者之间在蕨类植物区系分布上联系比较紧密;⑥发现12种蕨类植物在该区的新分布。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调查和文献查阅,对珠海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进行统计,发现淇澳岛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共有34科58属90种,科、属、种数分别占广东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总数的60.7%、41.7%、19.4%;优势科主要有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石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二郎山特有濒危植物光叶蕨自然居群3个自然样地的调查,采用定量分析法研究了光叶蕨所处群落中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及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光叶蕨生态位宽度在群落共有种群中处于较高水平;在群落中,光叶蕨为斑块状间断分布,处于伴生从属地位;由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分析可知,共有种种群间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物种间关系复杂,对资源的利用趋于共享。对其濒危原因的分析表明,生境条件恶劣和自身竞争力低是导致光叶蕨濒危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调查,发现新增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28种,即大久保对囊蕨、毛叶对囊蕨、单叉对囊蕨、羽裂圣蕨、中华双盖蕨、薄盖双盖蕨、江南双盖蕨、假耳羽双盖蕨、耳羽双盖蕨、假江南双盖蕨、裸果鳞毛蕨、平行鳞毛蕨、东京鳞毛蕨、同形鳞毛蕨、寻乌鳞毛蕨、蕗蕨、翠绿针毛蕨、林下凸轴蕨、粗毛鳞盖蕨、鞭叶耳蕨、对马耳蕨、异穗卷柏、伏地卷柏、疏叶卷柏、庐山瓦韦、大片复叶耳蕨、栗柄金粉蕨、华南毛蕨,本文中的新记录种标本均存放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量的植物学文献考证,查明中名以山东或山东省内地名命名的植物有78种,隶属于40科,集中分布于鳞毛蕨科、蔷薇科、杨柳科、莎草科、伞形科、蹄盖蕨科等类群;命名应用的省内地名有18个,较多的地名有山东、泰山、蒙山、崂山等。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06年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3~25日在广西南宁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次会议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研讨会,10个省(市)56个教学、科研生产单位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有:热带、南亚热带速生商品林树种遗传、改良与育种现存问题的研讨(问题与对策);热带、南亚热带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在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南方生物质能源资源树种的开发与发展潜力;南方片2~3个具代表性的区域造林树木遗传改良科技协作;今后林木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研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蕨菜,别名拳头菜、蕨儿菜、龙头菜、蕨苔、鹿蕨菜、佛手等,为蕨科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适生于山野草地里,喜湿而不耐旱,根  相似文献   

17.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群落分布与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树林群落和景观分布特征与规律,以期确认红树林引种扩种工程的实效,为研究区红树林造林和保护工作提供依据,对红树林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方法】以珠海淇澳岛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影像解译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数据,采用群落与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寒害后红树林群落分布特征、种群优势度及其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淇澳岛红树林中真红树植物为优势种,以引进种无瓣海桑、海桑和乡土种老鼠簕、秋茄和卤蕨为主,无瓣海桑群落以面积占比82.01%成为绝对优势群落,其他主要群落类型包括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面积占比分别为5.01%,3.82%和3.31%,真红树群落占总面积的94.15%;半红树植物以海芒果、银叶树和水黄皮为主,重要值相对较低;在种群层面上聚集度最大的是拉关木,其次是水黄皮,较弱的有海桑、秋茄、卤蕨、无瓣海桑和老鼠簕;在群落层面上聚集度较高的有海桑群落和无瓣海桑群落,较低的是卤蕨群落和海漆+杨叶肖槿群落;无瓣海桑和海桑2个引进种发育较好,在中、低潮滩成片生长,对乡土种秋茄等存在抑制作用。【结论】淇澳岛红树林形成了以无瓣海桑群落、秋茄群落、卤蕨群落和老鼠簕群落为主的红树林群落分布格局。从种群和群落2个层次的空间分布研究都显示红树林呈集聚态分布。建议在红树林的引种扩种工程中,适度引种无瓣海桑和海桑,加强乡土红树植物的种植,以保护红树林物种多样性、维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地球陆地上最早出现的低等植物,是从海洋漂浮到陆地上的藻类。继这些先驱者之后,地衣、苔藓、裸蕨以及其它生物就跟随而来。在这些生物中最主要的是裸蕨(也叫光蕨)。裸蕨是一种没有叶子的植物,它的茎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裸蕨顶部那卵形般的头就是它的繁殖器官,依靠它来繁殖后代。裸蕨从4亿4000万年前出现到4亿年,一直是陆地上植物世界的主要统治者。裸蕨植物没有种子,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大约经过了近亿年的时光,到了距今约3亿  相似文献   

19.
蕨菜Pterdium aquilinun(L.)Kuhn Var.latiusculum (Desl.)Underw.俗名拳菜、娃娃拳等。风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蕨莱在春分至夏至之间陆续冒芽,呈拳头状,披白色或紫色绒毛,1周左右为采摘最佳时期,之后。拳头逐渐绽开。纤维老化。 2 采收 野生蕨菜的采收分采芽和采根两种方法。 采芽是在叶片未展开之前,长度在15~20厘米时进行。采摘时应避免强光过长照射,采摘后及时加工处理,以防拳头绽开老化,营养成分降低。 采根在10月至次年2月进行。蕨根为地下茎,黑褐色,常分布于地下5~10厘米深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山地雨林中巢蕨和崖姜的数量特征,为这2种蕨的特征评价和冠层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出现巢状蕨的原始林和退化原始林的组成与结构特征做比较分析,通过检验或拟合分布函数,量化分析巢状蕨的分布高度、大小和密度,以及寄主的密度、单个寄主上的巢状蕨数量,用扩散系数和t-检验方法判断寄主在群落中的分布格局。【结果】在退化原始林和原始林中,巢状蕨的平均密度分别为210.6和111.2株·hm~(-2),寄主的平均密度分别为117.8和72.8株·hm~(-2);寄主有79种,分属31科、53属,除1种是藤本植物外,其余均为乔木树种;只出现巢蕨的有25种,只出现崖姜的有17种,同时出现巢蕨和崖姜的寄主有37种;只出现在退化原始林中的寄主有48种,只出现在原始林中的有24种,2种森林类型中都出现的有7种;从寄主基部0.5 m到树冠层25.0 m的高度范围均有巢蕨和崖姜分布,低于10 m的占69.5%,出现在5.0~9.0 m的占39.7%;巢蕨和崖姜的直径分布和密度分布以及寄主的密度分布和单株寄主上的数量分布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寄主在群落中呈集群分布。【结论】巢状蕨主要出现在寄主基部到10.0 m的位置,5.0~9.0 m尤为集中;在林内水平方向,寄主呈集群分布;巢状蕨的直径与密度分布以及寄主密度、单个寄主上巢状蕨的数量分布均呈反"J"型;山地雨林中寄主植物物种丰富,未表现出明显的寄主专一性;退化原始林中的巢状蕨多于原始林,寄主的丰富度和多度亦是如此;为揭示成因,需进一步研究森林群落类型、结构、小气候等与附生蕨的丰富度和多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