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减轻风沙危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确保耕地红线,对促进林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绿水青山、永续利用",也是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王明 《绿色科技》2011,(4):44-47
指出了土地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生产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和自然基础,而耕地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及健康发展基础,分析了安徽省耕地资源现状,探讨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障的平衡关系,以寻求理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而提高耕地保护绩效。  相似文献   

3.
刘诚 《甘肃林业》2012,(4):29-30
林地管理是森林资源保护的一项主要内容。2010年国家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中将林地保护利用、增加森林资源提高到了国家目标和战略高度。定义为:"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物质基础。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因此,进一  相似文献   

4.
<正>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国土绿化是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亟需制定一部与之相适应的地方法规来规范和引导。一是实现绿化事业发展从政策推动向法治引领转变的需要。习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法治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要研究制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总体性法律,更  相似文献   

5.
济源市林地保护规划中补充林地的来源及保护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保护规划,是依法保护林地资源,统筹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土安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林地生产力明显提高"的目标,科学补充林地资源是规划的基础和关键。从济源市自然、社会、经济实际出发,科学地阐述了补充林地的来源和保护利用措施,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国务院明确要求"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但退耕还林从实施一开始就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工程的实施必然以减少耕地为代价,这与当前我国实施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形成了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也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退耕还林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对农业生产特别是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到底有没有影响等问题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8.
徐元魁 《中国林业》2013,(22):60-60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加强林地保护、提高林地利用效率,对于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可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林地的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中,详细阐明:退耕还林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实践;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一定基础;二者都要求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重要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必须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沅陵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赖以生存发展的根基。编制和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对于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9年沅陵县森林资源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了沅陵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是一项艰巨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要最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4个核心关系:一是退耕还林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二是退耕还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的关系;三是退耕还林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四是退耕还林与小城镇建设的关系。本文对此4个核心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地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河北省试点县张北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退耕还林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并在GIS的支持下,探讨了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的地域选择问题,主要包括地域选择基本单元、选择方法、退耕地分析等问题,以期为合理实施退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福贡县城郊山地绿化现状。为增加绿量,从政策、技术层面提出有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不同模式退耕还林地上径流和侵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为了提高工程质量,发挥更大生态功效,采取了一些不同的退耕还林模式。通过对该区不同模式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在其主要生态功效径流和侵蚀方面的研究,在退耕还林初期乔木型、乔草型、经济林型较对照农田年径流模数降低62.78%、42.24%、50.20%,侵蚀模数降低79.5%、60.7%、71.7%,从而总结出乔木型在水土保持方面成效显著,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退耕还林应以乔木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沽源县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政策执行情况良好,工程区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改善,工程区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但是也存着产出规模形成期长、工程补助期短,后续产业或替代性产业发展滞后,树种单一、管护制度安排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和完善配套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肯定了其后续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与经验,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密云县的退耕还林工程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密云水库周围地区、国道、国铁干线公路两侧,以及生态脆弱地区。主要造林模式为生态型经济林造林模式、经济林模式、农业生态旅游模式、速生丰产林模式与水源保护林模式(荒山造林模式)。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了调查与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密云县退耕还林工程在净化空气、减少风沙危害、保持水土等各方面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在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特别要重视退耕还林(草)对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的作用。从森林资源退化、草场质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沙(石)漠化面积扩大、水旱灾害加重、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研究了西部国土安全问题,探讨了几年来退耕还林(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青海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野外采样、定点观测和室内实验,研究了青海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相同林龄(8 a)的不同退耕还林模式(5种)水土效应: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混交>云杉>沙棘>农田;生物效应:云杉桦树混交>沙棘>桦树>云杉>云杉沙棘混交>农田;小气候效应:云杉桦树混交>桦树>云杉沙棘混交>沙棘>云杉>农田。研究结果同时表明,相同退耕还林模式(沙棘)生产力效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10 a沙棘>8 a沙棘>3 a沙棘。  相似文献   

20.
利用3S技术进行退耕还林工程信息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3S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新造林信息进行了遥感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退耕地的定位及面积量算,退耕还林林种的遥感检查,退耕地块的验收,林木种植密度(株行间距)信息的检查,造林成活率及长势的检查。采用了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开发了树冠因子自动提取程序,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