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北五味子又名五味子、辽五味子、俗名山花椒。系木兰科五味子属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果肉甘酸,核中辛苦,具有咸味,是珍贵的药用经济树种。北五味子喜温良气候,我国五味子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此外,内蒙古、河北北部山区、北京、山西和山东以及河南的部分山区也有分布。现将北五味子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繁育五味子苗木,一般有播种、扦插和压条几种方法,目前生产上主要以实生苗为主。如何培育出优质的五味子苗,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是关键。本文就露地培育五味子苗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从而找出了适合本地培育五味子苗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2005年至2012年历时7年的五味子栽培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北五味子的核心栽培技术,为山区林农致富提供翔实的实用技术。介绍了五味子种植不同阶段的主要栽培技术要点,涵盖了育苗、建园、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几方面,其中对五味子的田间管理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规模化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山花椒、乌梅子、软枣子等,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植物.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以野生为主,为常用中药材.主要以果实入药,因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有敛肺、滋肾、止汗、生津、止泻、涩精等功能.可以治疗咳嗽、哮喘、口渴自汗、盗汗、遗精、久泻、神经衰弱等症,也是很好的果酒和饮料的原料.前些年,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和过量的不合理采收,使得野生五味子资源受到较大破坏,产量远不能满足医药市场需求,人工种植五味子已逐步成为人工栽培中药材的一个重要途径.商洛是中药材生产主要基地,也是五味子适生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五味子人工规模化栽培,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五味子(shisand rachinensisc Turcz)为木兰科、五味子属,是著名的中药材,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五味子以果实入药,桨果肉质,球形,深红色,可治肺、咳喘、泄痢、盗汗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对五味子开发利用引起重视,开始了育苗、栽培等各项研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6.
五味子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五味子 (Schizandra chinesis Baillon)为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作物。因具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别名北五味子、辽五味子、山花椒等 ,为木兰五味子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 ,主产区为辽宁、吉林等省。1 形态特征长达 6~ 8m,茎皮为灰褐色 ,单叶互生 ,叶柄细长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的利用现状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综述了五味子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开发前景。并根据当前五味子食品工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北五味子又叫山花椒,其药用部位是果实,具有滋肾敛肺、生津收汗、安神益智等功效,主要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由于北五味子内在质量和药效优于其他五味子品种,所以,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尤其适合25度以上退耕还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4种木脂素,在不同采收期分别在五味子种子和果肉中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种子中,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乙素在9月上旬达到最高值。五味子酯甲和五味子甲素在9月中旬含量达到最高值。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0.
华中五味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木脂索类,有明显的促进肝糖元生成、降低肝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保护肝细胞的作用,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与果实中木脂素的代表物质五味子甲素及五味子乙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均含有五昧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其中根中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为最高,分别达1.464%和1.644%,其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实(甲索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201 3%和0.117 4%)、新梢愈伤组织(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47 45%和0.021 48%)、新梢(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366 2%和0.0183 1%)、1~2年生藤茎(甲素和乙素含量分别为0.026 97%和0.010 75%)与叶.五味子甲素及乙素在根中的含量远高于果实,根作为果实的替代入药部位具有可利用基础.  相似文献   

11.
芳香植物的挥发性物质对人体具有医疗保健功能.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高校师生在校园中不同区域对芳香植物保健功能的需求.结果显示:①希望教学区中的学习区主要满足振奋提神、消除疲劳、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功能,休闲区主要满足舒缓放松、消除疲劳、振奋提神的功能;②希望生活区中的运动区主要满足振奋提神的功能,休闲区主要满足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2.
山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体核心是确定各种农作物、林果、牧草资源的占地比例及规模。装水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利用方向,在于建设发展以板栗、苹果为主的林果生产基地,畜牧养殖业在于发展以消耗饲草为主的大牲畜(主要是牛)和山羊,另外,种植在5级地上的粮食作物,应以旱作为主。  相似文献   

13.
刘利峰 《绿色科技》2021,(5):77-78,80
对八棱海棠在繁殖技术、抗逆生理及园林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八棱海棠所未涉及研究方向,为后期开展八棱海棠深层次研究明确方向。结果表明:八棱海棠目前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抗逆生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旱、耐盐碱、重金属及抗寒等方面;园林应用主要集中在新品种选育和观赏价值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以2003年5月1日至2004年12月13日的降雨、蒸发、日照时数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小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降雨主要集中于5月、6月、8月,月均超过150mm,蒸发主要集中于6~10月,月均超过70 mm,日照时数主要集中于7月、8月、10月,均超过90 h;2003年7月和2004年10月降水量很小,分别为10.1和8 mm,而蒸发量分别为194.4和136.6 mm;蒸发量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88.3%。  相似文献   

15.
以郑州凤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植物季相景观组成和风貌特征,并结合卫星影像图标记植物季相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公园植物共计46科、87属、109种,其中以蔷薇科、豆科、槭树科为优势科。春季主要表现为花景,其中白蜡、迎春、碧桃分别主要表征白色、黄色和红色花景;夏季主要表现为花景和叶景,其中紫薇、七叶树、矢车菊分别表征红色、白色和紫色花景,银杏主要表征叶景;秋季主要表现为叶景和果景,其中银杏主要表征叶景,柿树和南天竹表征果景;冬季主要表现为果景、叶景和枝景,其中雪松主要表征叶景,火棘、冬青主要表征果景,红瑞木和金枝国槐分别表征红枝和黄枝景观。根据植物景观季相风貌特征,结合场地现状提出增加植物种类,加大花卉种植形式,处理好滨水空间与植物关系等相关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嘉兴市区古树名木资源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查数据,从树种、树龄、树高、胸径、生境、区系构成等方面分析了嘉兴市区古树名木的特点。结果表明:嘉兴市区共有古树213株,分属19科23属,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古树9株,二级保护古树15株。主要分布在寺院,占总数量的46.95%;其次为公园,占16.90%。以樟树数量较多,占总株数的40.37%;其次为银杏,占23.00%。树龄主要集中在100~199a区段,树高主要集中在10~20m区段,胸径主要集中在50~100cm区段。有9个属分布区类型,其中热带分布型有10个属,温带分布型有11个属,体现了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对广州市道路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和郊区风景名胜区绿地等4种表土颗粒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绿地表土质地以壤土为主,防护绿地和生产绿地的以砂质壤土为主,郊区风景名胜区绿地的以粘壤土为主。造成质地的差异性主要由砂粒和粘粒含量百分比所决定,粉粒含量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阐明浑善达克沙地东南段植物群落类型与土壤因子关系,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的研究方法,将调查区域植被划分为5个群丛。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因子的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提取3个主分量能够解释98.8%的群落间土壤因子差异,第一主分量主要与有机质含量及土壤含水量相关;第二主分量主要与地下水埋深相关;第三主分量主要与土壤容重相关。  相似文献   

19.
贵州有野生攀援植物782种(含种以下分类群),隶属59科177属。其中木本554种,占贵州攀援植物总数的70.8%,主要为落叶种类。按不同的攀援习性,主要分为缠绕型、卷须型、吸附型和棘刺型。资源分布遍及全省,以东、东南、南及西南部山区最为丰富。本文主要对其资源特点及其在石山绿化、水土保持、园林绿化、藤制品等方面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09~2011年在钦州设立试验点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进行饲养及观察.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钦州以2年发生3代为主,少数1年发生2代,世代重叠现象明显,几乎全年可见幼虫;树皮硬度也是影响成虫产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