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实地调查和引种培育方法,对地处云南省西南部的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果树资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量山野生果树共计有245种,分属于47科95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4属8种,被子植物44科91属236种。其野生果树的植物区系包括14个分布类型,其中世界分布的有8科,占总科数的16.67%;热带、亚热带分布的有27科,占本区野生果树总科数的56.25%;温带分布有13科,占总科数27.08%。果实类型包括核果、仁果、浆果、坚果和柑果等5种,以浆果为主。无量山野生果树资源丰富,与热带亚洲植物区系和泛热带植物区系有密切的关系,体现了亚热带的典型区系特征。生活型多样,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通过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该区野生果树植物在科、属、种水平上与哀牢山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反映甘肃省白龙江、洮河林区野生食果资源情况,为开发利用提供原始资料,就该林区野生食果资源现状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区共有野生果树52科、82属、260种;其中木本植物235种,约占总种数的90.38%,草本植物25种,约占总种数的9.62%;分布广泛和较广泛的种类约占总种数的80.77%;果实类型以浆果、核果和坚果为主;其地理分布类型共有10个,以北温带分布为主。还介绍了野生果树在6个不同景观带的分布情况;简述了主要野生果树在民间的利用方式,并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和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省蔷薇科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和综合分析,已查明,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有14属,156种和29变种(变型),果实富含维生素、糖类和氨基酸,可生食、酿酒、加工果酱、果糕和果汁,亦可药用。对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种类、果实类型、用途、分布及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建议。目的是为果树栽培、食品加工、医药、园林绿化等部门合理开发利用甘肃蔷薇科野生果树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调查,初步查明庆元县野生果树共计22科38属99种,按果树学的分类学的方法,将它们划分为仁果类(9种)、核果类(20种)、坚果类(12种)、浆果类(47种)、聚复果类5种)和柿果及其他(6种)6类。详细介绍了这些野生果树的种类、性状及其利用方式,并对野生果树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垂直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943种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区干果和肉果分别占65.67%和24.60%,在22种基本果实类型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蒴果(26.56%)、瘦果(12.35%)和核果(12.20%);果实类型及其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干果比例上升,肉果比例下降并消失于3 800 m左右,其中蒴果比例在各海拔段均占据显著优势并呈上升趋势,瘦果和颖果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核果和浆果比例下降,梨果和翅果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聚类结果表明:海拔2 000m左右是基本果实类型种数分布的断点.果实类型垂直分异可能是伴随着相应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特征的改变,以及果实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在完善果实分类系统的前提下,可将果实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作为反映某地区气候的生物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6.
甘肃小陇山林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很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小陇山野生果树资源,对小陇山林区21个林场的野生果树资源状况进行了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现有野生果树225种,隶属于25科、56属,其中草本果树有12种;在这些野生果树中,蔷薇科最多,有110多种.文中还对这225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果树的分布、用途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关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野生蔬菜在食用、药用等方面有着较为广阔的利用前景,对野生蔬菜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利用。浙江临安西天目山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各类野生蔬菜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探明野生蔬菜在西天目山的分布情况,该研究采用路线调查法对该地区野生蔬菜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开发和利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共发现野生蔬菜33种,隶属于20科32属。(2)在调查的5条路线中,海拔为300—450 m有野生蔬菜19种,优势种有一年蓬、苦苣菜和野茼蒿;400—450 m的2条路线中有野生蔬菜19种,野艾和菊芋为优势种;海拔750—900 m有野生蔬菜5种,一年蓬为优势种;900—1 100 m有野生蔬菜7种,蘘荷和车前草为优势种。(3)西天目山野生蔬菜种类和数量随海拔增高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上述结果表明,西天目山地区的野生蔬菜种类丰富,群落数量多,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丰富,全省有野生果树10个科、21个属,43个种和6个变种。全省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野生果树类型。针对现有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科学开发利用山东野生果树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统计,乌当区果树种质资源有93种14变种,隶属于22科49属。其中,核果类果树18种、仁果类果树10种、浆果类果树56种、坚果类果树19种、柑果类果树4种。乌当区野生果树种质资源优势科和优势属明显,含3属以上的科有5个,这些科共含27属60种,分别占乌当区野生果树总属数和总种数的61.36%和63.83%。同时,初步筛选出了乌当区开发潜力较大的几种野生果树,提出了果树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甘肃小陇山林区野生果树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199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29科、58属,其中50.2%集中于蔷薇科和葡萄科。本文对127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果树资源的分布、用途、利用现状进行了研究(表2).并提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设施栽培的核果类果树的落果原因及保果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核果类果树的生理落果特点及原因的分析,从栽植方式、破眠管理、授粉管理、环境调控、激素调节等10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坐果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枣缩果病与果实生理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幼果期起,到枣缩果病(Fruit shrink disease)发病盛期,每隔10 d在山西农业大学枣园定点采集枣果,当开始发病后,每次采样将健果和病果分开,测定枣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Vc和部分矿质微量元素(Fe,P,Ca)及可溶性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枣缩果病的发生与POD活性、Vc和可溶性糖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枣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在苹果开花前释放壁蜂,花后对蜂管进行回收,并对蜂箱、蜂管、壁蜂授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寒地壁蜂的活动时间为7~16点,纸管回收率低于芦苇管回收率,坐果率高于自然授粉果树,果实种子数、单果重和果型指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林地覆盖对于促进油茶果实生长、提高油茶果实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对稻草覆盖(A1)、无纺布覆盖(A2)、薄膜覆盖(A3)以及无覆盖(CK)等不同处理下的油茶果实生长变化及其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油茶果高、果径的生长,提高果实体积及果实产量,不同覆盖材料中稻草覆盖对果实生长的影响最大,观察期末的果高、果径、果实体积及果实产量分别比无覆盖高4.7%、9.7%、16.85%和51.8%。  相似文献   

15.
16.
肥城果园大多建在山丘地 ,土层坚硬 ,土质瘠薄 ,果树生长发育缓慢 ,虽经连年深翻 ,效果不明显。为此 ,我们于 2 0 0 0年、2 0 0 1年在早春和晚秋在山丘果园内进行了爆破松土 ,效果显著 ,现总结如下 :爆破松土方法 :连续 2年分别在早春和晚秋进行 ,每公顷 90 0~ 12 0 0炮 ,每炮用硝铵炸药 0 .5 kg,单行树的窄梯田 ,炮位在株间近坡处 ,宽梯田多行树时行间加炮 ,呈品字形排列。供试果园为 5年生幼龄苹果园。爆破后清除大块母岩 ,用熟土、有机肥、柴草混合掺入坑内 ,及时灌水沉实。调查结果是 :从地表 2 1~ 60 cm土层内土壤容重、孔隙重和含水…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野生山果的开发现状及发展前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梅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杨梅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运用种源区常规适用技术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科技成果相结合,成功地研究了适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的杨梅早果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以湖北巴东产的皱皮木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皱皮木瓜果实7个不同生长期采样,通过果实颜色、纵横径、鲜果质量等形态特征的测定,并采用HPLC法对不同生长期内的有效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原儿茶酸、绿原酸)进行检测,综合评价皱皮木瓜最佳的采收季节和质量指标。结果表明:(1)皱皮木瓜的纵径、横径、鲜果质量增长随生长阶段呈逐渐递增趋势;(2)在不同生长期有效成分含量呈上升或者下降的趋势。其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7月10日—20日增加较为明显,两者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原儿茶酸和绿原酸在幼果期时保持较高的含量,两者变化趋势为降—升—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