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发色成分及其对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苯醇和二氧六环3种溶剂对深色和浅色大果紫檀试样进行抽提,通过色度指数、FT-IR、UV和GC-MS等手段分析了研究对象大果紫檀心材抽提物的主要发色成分,以揭示其发色机理。研究发现:大果紫檀主要显红色色调,其中深色试样在蓝绿色光谱区域(496 nm)有较强的吸收使得其红绿轴色品指数(a*)值较高。同种溶剂从浅色试样中溶解的发色成分较多,浅色试样抽提后色差普遍高于深色试样,其中二氧六环抽提后大果紫檀色差最大。水抽提物中的发色成分是不饱和醇类;苯醇抽提物中发色成分主要含有苯环结构、共轭羰基、非共轭羰基以及不饱和醇类结构;二氧六环抽提物中主要的发色成分是β-桉叶醇、高紫檀素和α-胡椒烯-11-醇,其中β-桉叶醇和高紫檀素是大果紫檀中与a*相关的发色物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金丝楸木材化学成分在纵向不同高度及径向心、边材中的含量和组成特点,为金丝楸木材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金丝楸木材纵向不同高度心、边材苯醇抽提物、聚糖和木质素含量,采用细胞壁全溶法结合二维异核单量子核磁共振(2D HSQC NMR)技术对相应部位的原生木质素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金丝楸木材边材苯醇抽提物含量高于心材,且心材中靠近树心部分的苯醇抽提物含量高于靠近边材部分。心、边材苯醇抽提物化学成分存在差异,但不同高度相同径向区域苯醇抽提物含量及其成分差异较小且并未随树高不同体现出特定变化规律。边材木质素含量低于心材,但心、边材木质素含量在树高方向上无明显变化规律。金丝楸木材木质素为典型G/S型木质素,纵向不同高度区域木质素大分子结构基本一致,但心材木质素分子结构中β-5'连接的相对含量高于边材。木聚糖是金丝楸木材半纤维素的主要组分。边材聚糖相对含量高于心材,但心、边材聚糖含量并未随树高不同体现出特定变化规律。【结论】金丝楸木材径向心、边材化学成分含量及相应成分分子结构具有规律性差异,边材向心材过渡过程中主要变化为木质素成分的积累和发色物质的生物合成。木材纵向不同高度相应区域中各化学成分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别,但并未随树高不同发生规律性变化。木材纵向不同高度相同径向区域中各组分的化学成分和分子结构基本一致。对金丝楸木材进行加工利用时,应重点关注其径向方向的化学成分含量和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国产柚木抽提物对心材和边材颜色差异的影响,采用3种沸程的石油醚溶液分别对国产柚木的心材与边材进行抽提处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抽提液的成分和含量,并以差异较大的抽提物溶液处理柚木边材,通过色度学参数表征柚木边材的变色情况,从而验证影响柚木心材和边材颜色的主要抽提物成分。结果表明:在3种沸程的石油醚抽提液中,柚木心材抽提物在成分种类数量和含量上均显著高于边材;不同沸程的石油醚对柚木心、边材中抽提物成分有一定的影响,其中30~60℃(低沸程)和60~90℃(中沸程)石油醚抽提物成分和含量的差异较小,而90~120℃(高沸程)石油醚抽提物的含量较高,约为中、低沸程抽提物含量的2倍;柚木心材抽提液中酚类、醌类、烯烃类物质的含量较多,但这些物质在边材中含量极低;4-叔丁基-2-苯基苯酚、2-甲基蒽醌(柚木醌)、全反式三十碳六烯(角鲨烯)是柚木心、边材抽提物含量差异最明显的物质。经角鲨烯溶液处理后的柚木边材表面颜色变黄,更接近心材颜色,因此,角鲨烯是导致柚木心边材颜色差异的重要抽提物成分。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成分,考察了柚木光辐射前后的颜色和组成变化,确定了可能引起柚木光变色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柚木光照100 h后黄蓝指数变化最为明显,表面变成金黄色,从柚木光辐射前后的抽提物中共鉴定出76种成分,其中柚木光辐射前的抽提物中鉴定出55种成分,柚木光辐射后的抽提物中鉴定出49种成分,包括烃类、醇类、酚类、酯类、醛类、酮类、蒽醌类和胺类,辐射后的柚木抽提物中烯烃类从20.11%减少至8.80%,由5种烯烃类减少为4种;酮类从0.99%增加到9.19%,由5种酮类增加为9种;杂环类化合物从20.56%减少到1.54%,由6种杂环类减少为1种。柚木单板表面光辐射后变亮、变黄,随着辐射时间加长,可变成受人欢迎的金黄色,这可能与抽提物中化合物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关,木材抽提物中的酚羟基、羰基、双键等结构与木材光变色有很大关系。柚木光辐射前抽提物的成分主要为反式角鲨烯(20.108%)、2-甲基蒽醌(13.110%)、1-甲基-3,4-二氢异喹啉(12.452%)、2-羟甲基蒽醌(8.210%)、8-甲氧基-1-甲基-.beta.-咔啉(6.552%)这5种化合物,这些主成分都含有与木材光变色相关的双键或者羰基。辐射后除了8-甲氧基-1-甲基-.beta.-咔啉和1-甲基-3,4-二氢异喹啉检测不到以外,相对百分含量减少较大的是反式角鲨烯(9.970%)和2-羟甲基蒽醌(5.368%),只有2-甲基蒽醌(13.678%)相对百分含量增加。而且由于2-甲基蒽醌为黄色晶体,因此推测柚木表面黄色的深浅可能与有效成分2-甲基蒽醌的量有关,但柚木光变色的具体原因和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去除松木木材中的灰分和小分子有机物,减少木质纤维组分在抽提处理过程中的损失,进行了优化松木木材抽提处理工艺研究。以抽提物的提取率、木质纤维组分的损失量为考核指标,采用95%乙醇溶剂对松木木材粉末进行抽提,研究溶剂种类、料液比、抽提温度、时间因素对抽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处理工艺是固液比参数为1∶15,抽提温度为78℃,抽提时间为4 h;当松木灰分含量0.1%时,松木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损失量均3%。  相似文献   

6.
经柚木苯醇抽提物液作木材表面处理的西南桦木材试件的MUF胶合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积聚在其木材表面的柚木木材苯醇抽提物(LEBAT)妨碍了MUF对被胶合材表面的润湿性和物理渗透性,从而影响了被胶合材与MUF胶合层胶钉的机械结合效应的形成,降低了被胶合材的胶合效果;但LEBAT并不影响被胶合材与MUF化学结合中的胶合效应。故为获得柚木木材满意的胶合效果,应采取避免柚木木材苯醇抽提物在其木材表面积聚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栓皮栎和麻栎不同使用部位抽提物含量及其化学组成特点,为栎类木材加工工艺和实际生产提供应用性指导,为我国林木资源充分、合理、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地区栓皮栎和麻栎为研究对象,采用我国木材化学分析标准,结合傅里叶红外(FTIR)和气相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树干不同高度上树皮、心边材冷/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苯醇抽提物含量和组成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对于树干不同高度上树皮、心边材冷/热水抽提物、1%Na OH抽提物含量,栓皮栎明显高于麻栎;在同一种栎类木材中,树皮抽提物含量最高,边材次之,心材最低;抽提物含量在树干高度上呈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对于苯醇抽提物含量,栓皮栎树皮远高于心边材和麻栎树皮,但2种栎类木材心边材差异较小且并未随树高呈特定变化规律。栓皮栎和麻栎树皮、心边材FTIR图谱区别明显,根据图谱吸收峰强度判断,栎类木材树皮中可能含有较多的醇类、脂肪酸、芳香族类和烷烃结构化合物,心边材中应还有较多的酸类、醇类及不饱和烃化物。GC-MS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树皮、心边材中均含有少量烷烃醇、酯类及不饱和烯类,其中,树皮中含有软木三萜酮及其同分异构体,心边材中含有γ-谷甾醇等化学物质。【结论】栓皮栎和麻栎树皮、心边材抽提物主要化学成分存在较大的含量差异和一定的成分差异;树干高度对2种栎类木材抽提物含量也有一定影响,中间部分累积较多的冷/热水、1%Na OH抽提物,但并没有发生明显成分差异。在木材实际加工和生产中,应充分考虑2种栎类木材树皮、心边材抽提物含量和性质差异,提供合理、全面、高价值的加工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8.
南洋楹是一种生长在东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树种,其在锯解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极易导致工人打喷嚏和流鼻涕等身体不适。笔者从该木材的微观构造和抽提物着手对刺激性气味的来源及处理技术进行初步探索。分别采用冷水、热水、1%(质量分数)NaOH、1%HCl、苯醇和醚醇6种溶剂对南洋楹木材试样抽提,分析抽提物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OM)与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对南洋楹木材进行结构观察;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不同处理材的成分进行表征研究。通过OM对南洋楹木材三切面的观察,可看到大量晶体的排列;经泡沫实验法鉴别,观察到滤液上层有厚约1 cm泡沫,15 min后才逐渐消失,推测南洋楹木材中含有皂苷;采用6种不同溶剂对南洋楹试样抽提后,1%NaOH和1%HCl抽提物含量较高,分别为17.3%±1.1%和13.5%±0.7%,冷水和热水抽提物含量较低,分别为2.9%±0.6%和4.8%±0.9%;经SEM观察发现,1%HCl处理材中晶体含量明显减少,且晶体形状严重破坏。南洋楹木屑产生刺激性气味可能来自木材中有刺激人体黏膜作用的皂苷和木材内部大量晶体锯切破坏后产生的细粉尘。采用1%HCl处理试样,可有效破坏并去除南洋楹木材中的晶体,在锯切时刺激性气味明显减少,从而减少南洋楹木材在锯解过程中对工人呼吸系统的刺激。  相似文献   

9.
通过化学试剂与木材中木质素、抽提物等成分发生反应,可以改变木材的颜色,从而达到对木材表面修饰的目的。以氯化亚铁(FeCl2)为变色剂,通过浸渍的方式获得了变色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单板。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亚铁离子的质量分数、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对麻栎单板变色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处理工艺;利用色差仪对麻栎表面的色度系数进行了测试,并通过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红外光谱对麻栎变色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经氯化亚铁溶液处理后,麻栎单板表面变为蓝黑色,颜色均匀,纹理清晰;影响麻栎单板变色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干燥温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氯化亚铁对麻栎进行化学变色处理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氯化亚铁质量分数为1.0%、处理时间为10 min、处理温度为80℃、干燥温度为40℃。碱抽提可以去除麻栎单板表面大部分可以与铁离子发生变色反应的木质素或酚类物质,碱抽提后的麻栎不再发生明显的变色反应;麻栎与铁离子的变色反应,主要发生在木材的酚羟基和芳香环取代基上,木材中的酚类物质与铁离子络合反应是其变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抽提处理对乐器用泡桐木材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为木材声学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我国乐器产品声学品质提高,缓解乐器共鸣板用优质木材资源日益匮乏的局面。【方法】采用苯甲醇、去离子水、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4种溶剂对泡桐木材进行15天的抽提处理,基于两端自由的弯曲振动方法,测定并分析抽提处理对木材弹性模量E、剪切模量G、比动弹性模量E/ρ、对数衰减系数σ、声阻抗ω、声辐射品质常数R、E/G、传声速度υ、传输参数υ/σ、声转换效率υ/(σ·ρ)等声学振动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微观结构观察、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的变化,分析抽提处理对木材声学振动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经去离子水、二氯甲烷、苯甲醇和无水乙醇抽提处理后,泡桐木材声学振动性能参数均发生变化。比动弹性模量E/ρ、声辐射品质常数R和传声速度υ平均增加7.67%、11.36%和3.75%,其中经二氯甲烷抽提处理的改善效果最佳,增幅分别为13.99%和17.28%和6.77%;声阻抗ω和对数衰减系数σ平均降低3.23%和19.42%,经去离子水抽提处理后其下降程度最大,降幅分别为-5.03%和-23.4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帽儿山人工林地表可燃物中的木质素降解真菌,探究木质素降解菌对不同森林地表可燃物的分解效果,以期找到能够有效降解森林可燃物的真菌菌种,为应用生物降解方法降低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概率与森林火险指数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方法】采集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尖砬沟森林培育实验站的落叶松、胡桃楸、水曲柳纯林与胡桃楸-落叶松、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内的凋落叶,采用添加抗生素的麦芽浸粉(MEA)培养基进行真菌的分离培养,之后采用愈创木酚平板显色法进行初筛,根据测定菌株的显色情况及菌落圈与显色圈比值筛选高活性木质素降解酶菌株,复筛利用苯胺蓝平板脱色法对菌株木质素氧化酶系进行定性测定,对2次筛选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鉴定,然后以胡桃楸、水曲柳、落叶松3种可燃物样品作为分解基质,接入木质素降解菌单一及混合菌液,于28℃恒温培养7 d,分别测定经培养后基质中的木质素含量,分析木质素分解规律。【结果】由MEA培养基筛选出的9株真菌有5株在PDA-愈创木酚培养基上发生了显色反应,且菌株B6和Y3的R/r <1,即该2株菌能优先降解木质素;苯胺蓝平板脱色试验结果显示菌株B6和Y3均可使培养基蓝色褪去,即均具有LiP与MnP酶活性;经形态学及分子鉴定,菌株B6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菌株Y3为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us;地表可燃物样品降解试验结果显示,经单一菌液与两者混合菌液培养后,样品中木质素含量均有下降,且经混合菌液处理后的3种可燃物基质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降解效果;3种基质降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水曲柳>胡桃楸>落叶松;菌种Y3对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菌种B6好。【结论】混合菌液对可燃物中木质素的分解能力较单一菌液强;菌株B6和Y3之间无拮抗作用,混合后产生协同效应,使木质素降解酶系活力提高,从而可提高木质素降解率;菌种Y3降解能力强于B6;可燃物样品中木质素降解效果因基质不同而存在差异,阔叶可燃物比针叶可燃物易分解。经筛选出的木质素降解菌能有效降解可燃物中的木质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从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林分密度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是森林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对林木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无人机影像,以实现提取不同郁闭度的林分密度,旨在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山区森林资源更新恢复评价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伐后更新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以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hanica纯林为主,基于无人机影像,利用面向对象多尺度分割方法提取了低、中、高3种不同郁闭度林分的天山云杉冠幅信息,进而估算林分密度,提出了采用平均冠幅法估测高郁闭度林分冠层遮挡区域林木株数的方法。【结果】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对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伐后更新的天山云杉树冠边缘信息提取精度较高,提取的林分密度与实测结果相近。其中低、中郁闭度林分中林分密度提取精度分别为0.9868和0.9333,高郁闭度林分中林分密度提取精度相对较低,为0.7657。【结论】总体来看,该方法用于研究区天山云杉林伐后更新地林分密度估测是可行的,采用树冠平均冠幅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伐后更新造林地的林分密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线性谱聚类的林地图像中枯死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应用在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域,可智能监测无人机森林虫害图像中的枯死树,为森林有害生物的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分别以湖北省受松材线虫与辽宁省受红脂大小蠹侵害的松林无人机图像为试验数据,首先使用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分割算法将图像划分为多个超像素;然后基于枯死树木的颜色特征,初步提取可能为枯死树的超像素区域;最后基于枯死树木与其他干扰地物具有不同的纹理特征,计算超像素的区域密度和缝隙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初步提取的超像素进行分类,从而检测出图像中的枯死树。【结果】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和支持向量机的枯死树监测方法可有效排除与枯死树木颜色相近的其他干扰地物,较准确地提取出枯死树木。使用该方法与基于植被颜色指数的阈值分割方法、基于简单线性迭代聚类超像素和随机森林的方法,对35幅受灾松林无人机图像进行试验,并选用交并比、虚警率和漏检率3个评价指标对3种方法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方法监测出的枯死树区域最精确,其监测结果与人工检测结果的交并比均值大于58%,且虚警率和漏检率均优于另外2种方法。【结论】基于线性谱聚类超像素的枯死树监测方法能实现松林中枯死树的快速、准确检测及定位。  相似文献   

14.
高温热处理对水曲柳材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color change of ash wood ( Fraxinus mandshurica ) before and after high temperature heat treatment were investigated with WSC-S color difference meter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lor of treated wood is affected by th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the darker the appearance, moreover, the change in L~* component can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color change. The color of treated ash wood by suitable processing temperature could be simulated to some valuable wood, for example, teak wood, some rosewood species, etc. The color of treated wood could be well replicated from laboratory scale experiments to commercial scal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于遥感影像的森林扰动信息定量提取及其对树高估算的影响,为遥感反演森林参数(树高、生物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以1984—2006年33期Landsat TM/ETM+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其进行缨帽变换提取缨帽角(TCA)和缨帽距离(TCD)2个扰动监测指数,采用时间轨迹分析方法(LandTrendr)对TCA与TCD指数进行时间序列重构,分别提取扰动发生的前一年(DBYEA)、扰动发生前的光谱值(DBVAL)、扰动持续时间(DDUR)、扰动量级(DMAG)、扰动后开始修复的时间(RBYEAR)、扰动后开始修复的光谱值(RBVAL)、修复量级(RMAG)和修复持续时间(RDUR)8个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基于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与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森林扰动参数2组变量分别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估算树高。【结果】采用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结合基于TCA和TCD提取的16个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建立的树高反演模型预估精度比采用单时相Landsat影像光谱信息建立的树高反演模型预估精度提高6.34%,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0.50 m。树高反演模型中基于TCA提取的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变量重要性高于基于TCD提取的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变量重要性。【结论】基于LandTrendr提取的森林时间序列扰动参数能够增强反射率与树高之间的相关性,提高遥感树高模型的反演精度,基于TCA提取的森林时间序列扰动参数对树高的解释能力高于基于TCD提取的森林时间序列扰动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选育丰产、稳产、质优、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青花椒品种,为昭通市青花椒产业发展提供优良种源和技术支撑。【方法】在鲁甸县青花椒人工种植林中选出优良青花椒单株进行区域试验、扩繁和生产试验,选育出“鲁青1号”优良品种;通过与本地青花椒比较,评价“鲁青1号”的产量性状和品质。【结果】“鲁青1号”具有果大、质优、丰产及稳产等特性,其果实呈绿色,成熟后呈紫红色;果穗塔型,紧凑,平均单株产量鲜果12 kg,10年以上20 kg;平均穗粒80粒,鲜果千粒重90 g。果皮挥发油含量0.0969 mL·g^-1,水分含量11.9%。【结论】“鲁青1号”具有生长旺盛、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果大、色泽鲜亮、丰产等特点,适宜在昭通市干热河谷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取浙江省不同时期竹林分布信息,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揭示竹林面积变化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及至全球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竹林时空动态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4和2008年Landsat5 TM及2014年Landast8 OLI时间序列影像数据,首先,对不同时期的Landsat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土地利用和竹林时空分布信息;然后,利用变化幅度和动态度2个指标分析4个时期、3个时间段的竹林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建立全省土地利用时空转移矩阵,揭示竹林时空动态与土地利用格局之间的关系。【结果】1)基于时序Landsat数据提取的浙江省竹林信息精度较高,分类精度达75%以上,使用者精度达91%以上,且分类统计面积与实际清查面积高度吻合,面积提取精度达96%以上; 2) 2000—2014年浙江省竹林面积变化幅度和年均变化率分别为16.55%和1.18%,在时空上呈逐渐增加趋势; 3)浙江省竹林面积由2000年占全省面积的7.33%增长到2014年的8.56%,其中针叶林、阔叶林和农田3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竹林面积增加的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28.62%、37.23%和16.15%。【结论】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能够高精度监测浙江省竹林资源动态变化,针叶林、阔叶林和农田等土地利用类型减少对竹林面积时空演变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微波加热与甘油利用相结合的综合炼制工艺用于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探索其在燃料乙醇制备中的可行性,为实现经济可行、经济有效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酶解预处理技术和生物燃料生产提供基础信息。【方法】以银腺杨、日本落叶松、刚竹和柳枝稷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液化法对其进行液化处理,将液化产物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并对纤维素纤维组分进行综合表征。【结果】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具有较高的葡聚糖含量;红外光谱显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信号逐渐减弱,说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经液化处理后有效脱除;XRD分析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结晶度高、表面积大。【结论】相比原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银腺杨、日本落叶松、刚竹和柳枝稷4种原材料纤维素纤维的酶解糖化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最高酶解转化率可达70%),液化固体产物--纤维素纤维在制备燃料乙醇中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进行了微波辅助提取香附精油的研究。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提取剂类型、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液料质量比、液料湿度和物料粒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辅助提取香附精油的最佳条件:以环己烷为溶剂,物料粒度0.28 mm,微波功率450 W,提取两次,每次90 s,每次用液料质量比为6∶1。提取液进行真空浓缩至不再有溶剂蒸出,得精油粗产品。往精油粗产品中加入乙醇溶解,放入-15℃冰箱中冷冻48 h,离心分离去除树脂状物质,过滤,滤液进行真空浓缩后,即得香附精油,产率约1.24%,纯度9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