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定量解剖学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 ,得到了毛白杨枝条形成层细胞与其衍生木质部细胞解剖特征在形成层活动期内的变化情况 ,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X射线微密度测定技术 ,了解了同一生长轮内木材密度沿径向方向上的变异 ,讨论了其与木质部细胞解剖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径向和弦向宽度在活动期不同阶段差异不显著 ,而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壁腔比、微纤丝角、导管分布频率和胞壁率差异极显著 ;导管组织比量差异显著 ;导管分子长度、纤维比量和射线比量差异不显著。同一生长轮内木材密度的径向变异与活动期不同阶段形成的木质部细胞数量及其解剖特征直接相关。形成层带细胞层数与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和壁腔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纤维宽度呈显著正相关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径向宽度与纤维长度、纤维长宽比和射线比量呈显著负相关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的弦向宽度与纤维宽度呈显著正相关。总体看来 ,在整个形成层活动期 ,形成层纺锤形细胞与木纤维的解剖特征之间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较好 ,而与导管分子的相关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木质部细胞分化常用的实验系统、木质部细胞分化的诱导、木质部细胞的编程性死亡以及次生壁的构建4个方面阐述了木质部细胞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树木木质部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树木生长受多种气候因子的影响,与年轮宽度相比,树木木质部细胞的生长变化记录了更为详尽的气候信息,可以丰富当前从传统树轮气候学或树轮生态学研究中所得到的认识。本研究以期为利用树轮木质部细胞特征研究全球变化提供参考。【方法】综述了树木木质部形成过程、研究木质部细胞生长变化对气候因子响应的常用方法以及气候变化(温度、降水、光照强度、光周期和CO2浓度等)对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细胞生长变化的影响。【结果】目前,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树木木质部生长变化对气候因子响应过程的主要方法为:钉针法和微芯取样法,钉针法主要适用于研究形成层对损伤的响应或是记录热带树木木质部生长的增量,而微芯取样法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生长季各阶段形成层细胞数量的变化及木质部形成过程;树木木质部的生长过程一般从形成层恢复活动开始,经过细胞的伸展、次生细胞壁的加厚和木质化后,形成成熟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受到气候因子变化的影响;树木木质部细胞生长的变化与温度、降水、光照强度、光周期和 CO2浓度等气候因子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温度主要影响树木生长季前期形成层的活动,改变形成层恢复活动的时间、细胞的分裂速率及活动周期,但并不会改变木质部细胞分化的序列和季节生长模式;降水主要影响形成层细胞分裂的速率、在生长季的持续时间以及管胞的直径等,降水不足会降低树木细胞分裂的速率,缩短细胞分化的时间,导致生长季的持续时间减少,同时抑制细胞伸展,管腔直径较小;光照强度主要影响树木的光合速率来间接影响形成层细胞的活动;光周期主要控制木质部细胞的最大生长速率和生长结束期;有关 CO2浓度升高对树木木质部细胞的影响,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认为,CO2浓度升高影响细胞的分裂速率和细胞的扩张而不是次生细胞壁的加厚,从而造成早材生长轮宽度明显增加,但也有研究表明,CO2浓度升高并没有引起早材细胞结构较大的变化,相反晚材生长环的宽度却明显增加。【结论】随着研究理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极端灾害下树木木质部细胞的生长特征、不同树种木质部细胞的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多种气候因子对树木木质部生长的综合影响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鉴定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构建核心基因与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为后期开展日本落叶松木材形成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日本落叶松木质部、韧皮部和针叶3个组织进行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利用R软件的DEseq2包筛选木质部相对韧皮部和木质部相对针叶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整合2组差异基因获得木质部特异表达基因,借助GO、KEGG及BLASTN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探索基因功能,利用WGCNA分析构建木质部特异表达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共获得2 596个木质部特异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代谢过程、细胞过程、定位膜、细胞、细胞组件、催化活性、位点结合和转运活性等分类中显著富集; 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淀粉和蔗糖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通路中显著富集,在苯丙烷代谢途径及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中分别富集到38个和196个基因;鉴定出木材形成相关基因,包括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4、CCR1、C4H、HCT、COMT1、PER12、PER52、CYP98A3、LAC12和LAC17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DEC、CEL1、Csl、CTL2和SPS3等; 2 596个木质部特异的高表达和低表达基因经WGCNA分析后筛选出与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关联度较高的17个核心基因。【结论】筛选的日本落叶松木质部发育相关基因参与半乳甘露聚糖合成、木葡聚糖合成、纤维素微纤丝形成、细胞壁纤维素合成、次生细胞壁形成过程、纤维伸长过程、调控合成木质素的碳代谢流、木质素生物合成及降解、木质素单体聚合、木质素单体甲基化和细胞程序化死亡等木材形成相关生物学过程;在共表达网络中筛选出的17个核心基因可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来探索其在木材形成过程中的具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植物激素与木材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沈惠娟 《林业科学》1996,32(2):165-170
综述了植物激素在树木维管组织分化中的作用.生长素是调节木质部细胞分化的主要因子;细胞分裂素在诱导分生组织发端和分生细胞分化上起重要作用;赤霉素促进纤维的形成,赤霉素和生长素结合使用,可有效地促进次生木质部中纤维分化;乙烯能促进树木韧皮部和木质部分化。还讨沦了木材形成过程中的三个主要问题:生长素含量的多少直接控制了沿树轴木质部导管、管胞的大小和密度;外界环境因子影响木质部细胞分化;温带落叶阔叶树环孔材和散孔材形成的机理,生长素控制环孔材树种早材宽导管的形成以及晚材窄导管和纤维形成的假说。对今后改善树木木材的质和量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构树的成长芽为材料,利用电镜详细观察了构树芽原形成层和形成层的发育过程,原形成层出现于茎端剩余分生组织环,细胞成束排列。在初生长后期,原形成层束位于原生木质部和原生韧皮部之间的细胞发生平周分裂,产生径向排列的细胞层。由观察得出,构树形成层是从原形成层逐渐发育而来,次生木质部的出现是形成层分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答读者问     
问:树木为什么会出现连理现象? 答:树木枝干发生连结现象,称为连理枝。要了解这种现象的形成,首先需要知道树木茎的构造和生长。树木的茎干是由树皮、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心构成的。茎在横断面上的生长加粗,表现为年轮的形式。形成层每年向内产生木质部细胞,向外产生韧皮部细胞。木质部的增加,直接构成木材的本身;韧皮部的增加,继续产生新的树皮。年复一年,树木就逐渐加  相似文献   

8.
类菌原体的侵入对泡桐组织和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类菌原体MLO侵入泡桐筛管,引起寄主细胞变化的观察和对细菌差别透性的分析,病健组织结构的观察,研究了MLO侵入泡桐后地寄主和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MLO的侵入使筛管细胞产生胶胝质,胼胝质的聚集堵塞了筛板孔和由胞间连丝连接筛管与相邻细胞的通道,使得皮部细胞的判别透性增大,木质部的差别透性减小,形成层相对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9.
细胞色素C与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普遍认为:细胞色素C(Cyt c)从植物线粒体内向胞浆的释放与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PCD)关系密切。与动物PCD过程相似,植物线粒体内Cyt c的释放通过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或直接通过线粒体外膜的孔蛋白——电位依赖型阴离子通道进行。活性氧(ROS)诱导MPTP的形成,释放Cyt c,导致呼吸电子传递链阻断,ATP合成解偶联,产生ROS,ROS反过来再刺激Cyt c的释放;细胞浆内高水平的Ca2 会触发MPTP的形成以及Cytc的释放。作为植物PCD的早期事件,Cyt c的释放激活了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类的信号级联放大途径,最后产生以核小体DNA长度为基数的DNA片段。在植物中,已经鉴定了几个具有与动物细胞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相同序列的植物基因产物;Cyt c的释放对PCD的激活作为细胞凋亡的古老机制,从多细胞生物的单细胞祖先继承并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10.
《国土绿化》2006,(12):38-38
果树贮存营养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这些物质贮存于皮层、木质部的薄壁细胞及髓中,以地下根部贮存较多。树体的贮存营养对越冬及下一个生长季节的萌芽、抽梢、展叶、生根、开花、坐果、果实形成及结果数量、果品质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果实采收后至落叶前的一段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