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榛子为榛科(Corylaceae)榛属(Corylus)植物,是世界四大坚果(榛子、核桃、扁桃、腰果)之一。榛子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的干果(木本经济作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种植。榛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其良种培育对于我国榛子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世界上及我国榛子生产发展、育种研究成果与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榛子遗传改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期对我国榛子生产的发展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平欧杂种榛子为主的干果生产加工业在清原县发展迅速。该文通过调查了解清原地区现有平欧杂种榛子的生产栽培现状,分析、总结在清原地区发展平欧杂种榛子的关键问题及栽培管理技术,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结合山西省榛子栽培生产的实际情况,笔者概述了山西省榛子的研究现状及榛子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榛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榛子产业的发展优势,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培育、推广本土品种、建立产销中心、创办深加工企业、完善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榛是我国北部山区特有的一种野生种质资源,该文介绍了榛子的经济价值与丰宁县榛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我国榛子的发展状况、河北省榛子资源分布情况及赤城县榛子资源分布状况,并从加强野生榛子的经营管理、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做好示范园建设及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对榛子资源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榛子产业的发展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铁岭市立足区位优势、绿色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力发展榛子产业,通过采取政府积极引导、政策资金扶持、典型示范带动、科学技术注入、品牌战略推进、龙头建设牵动等有效措施,使榛子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园艺化生产技术是支撑榛子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对铁岭市野生平榛园艺化生产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推广和普及,进而推进铁岭市榛子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平欧大榛子营养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欧大榛子又称大果榛子、平欧杂交大榛子、平欧杂交大果榛子,是以平榛为母本,以欧洲榛子为父系,通过不同种间杂交选育出的榛子新品种,该品种抗寒性强,能耐-35℃严寒,适应我国北方各省区种植,特别适宜东北三省广泛栽植。由于平欧大榛子具有产量高、果实大、果壳薄、口感好、抗病虫、耐储存、销路广、效益高等一系列优良性状,发展前景较好,群众种植积极性高,人工栽植面积不断扩大,对苗木的需求与日俱增,2014年春,吉林、辽宁每株苗木市场价达到8元,而且供不应求,因此,研究和掌握平欧大榛子繁殖技术,对生产商品苗木和扩大发展规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呼伦贝尔市是我国北方野生榛子的主要分布中心。针对该市榛子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和技术瓶颈,开展了野生平榛的引种驯化研究,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平榛种子繁育技术体系,对规范榛子种苗繁育技术流程、提升榛子栽培技术水平以及促进本地区和周边省市榛子产业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源依赖的铁岭榛子产业营销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铁岭榛子产业发展迅速,已开始向深加工阶段迈步。但铁岭榛子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扫除这些制约因素的关键是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各种营销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固有资源,凸显铁岭榛子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政治资源,制定一系列绿色标准和监控制度;挖掘利用文化资源,通过开发榛子文化使铁岭榛子产业向深加工业发展;大力发展智力资源,加强榛子生产加工各环节技术的研发、推广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杂交榛子斜干定植高密度带状压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交榛子是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以平榛做母本、欧洲榛做父本通过远缘杂交培育而成的种间杂交种,也是目前我国唯一在生产上大量推广应用的榛子栽培种。杂交榛子由于栽培管理容易,经济效益较高而  相似文献   

11.
谈榛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榛子的营养成分及其在医药、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价值,并阐述了榛子的栽培方法和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伊春林区野生榛林分布普遍,约20万hm2,年产野生榛子300余t。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然而,小兴安岭伊春的榛子产量,至今仍依赖于野生榛林。其存在着产量低、虫口密度大的缺憾。因此,小兴安岭榛林丞待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良种选育;二是野生榛林改培。介绍了该项目初步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7年生平欧杂种榛‘82—11’、‘84—237’及‘84-402’为研究对象,在果实成熟期每隔3。6天,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Vc含量,分析其果实发育过程中Vc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幼果迅速发育期,Vc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大幅度下降,平均降幅为90.67%和64.4J4%;从果壳硬化期到果实成熟,Vc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变化不大,降幅较小,其平均下降幅度为39.72%和30.47%。  相似文献   

14.
以‘82-11’、‘84-237’和‘84-402’等3个杂种榛优良品系为试材,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研究7年生平欧杂种榛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3个榛子品系果实重量生长曲线为“慢-快-慢”的“单S”型曲线,其生长过程可分为初始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期、第二次缓慢生长期3个阶段。3个榛子品系果仁重量生长曲线为“单S”型曲线,随着果仁的发育,果仁鲜重逐渐增加,果仁重量的增加在果仁发育前期较快,后期较慢。果实发育前期,果实重量的增长主要来自细胞的分裂与膨大,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重量的增长主要由果仁的生长引起。  相似文献   

15.
为给大果榛子的规模引种提供参考,以‘龙榛’品种为材料,就叶芽和花芽萌动期其在冷害和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枝条直径生长量方面,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5.26mm,未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7.91mm,未遮阴处理的大果榛子枝条直径与遮阴处理的存在极显著差异;芽长宽比方面,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1.61,未遮阴处理的平均值为1.49,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遮阴处理下,大果榛子的营养生长(茎粗和叶芽大小)和生殖生长(花芽的萌发)均受到抑制,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正常。冷害(≥2℃)并未对大果榛子萌发的叶芽和花芽造成低温伤害,光照强度对大果榛子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针对榛子的生物学特性,论述了榛子丰产栽培的几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按照平榛杂交育种的需要,对平榛种质资源性状进行描述和评价,建立了平榛种质资源性状描述与评价系统,该系统以36个数量性状与7个非数量性状组成,该系统为平榛的良种选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平欧杂交榛子不同基质压条繁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欧杂交榛子是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经济林树种,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但平欧杂交榛子苗木繁育方法单一,利用基质——锯末子进行压条繁育是主要的繁育方法。由于锯末子较为紧缺,价格也是逐年上涨,所以对平欧杂交榛子进行了玉米糊、稻壳等不同基质的苗木繁育对比试验研究,得出,大果榛子的苗木繁育有多种基质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9.
榛子在忻州地区的引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榛子的生态习性及相关品种,根据忻州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从气温、湿度、光照、土壤、地势方面分析研究了忻州地区引种榛子的可行性。并指出在引种过程中需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World hazelnut production is based on European hazelnut (Corylus avellana) and is limited by the narrow climatic requirements of this species. The cold hardines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the American hazelnut (Corylus americana) offer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production to new areas including the Upper Midwest (USA). The American hazelnut is a phenotypically diverse species. This study used ten microsatellite marker loci to investigate genetic diversity in 1140 individuals sampled from 25 populations across Wisconsin, Iowa, Minnesota and North Dakota. Overall, the marker loci were highly polymorphic (Ho = 0.69, He = 0.78, PIC = 0.84) with 7–13 alleles per locus. There was very high genetic diversity within populations (90% of the total) and some tendency towar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Mantel’s test showed that genetic distance among the populations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geographic distance. We conclude that selection of individuals for use in breeding should be based primarily on phenotype (productivity, nut size, percent kernel, ease of harvest), with care to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of genetically differentiat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